12/31/2013

王士豪醫師:登高山,賞瑞雪,突然頭痛是重大警訊!


王士豪醫師在嘉明湖避難山屋,示範如何使用攜帶型加壓袋。(王士豪醫師提供)

紅色的攜帶型加壓袋PAC),充氣後,可讓加壓袋的壓力達下降海拔15001800公尺的效果有機會拯救因低壓缺氧而嚴重高山症的患者免於死亡。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寒流發威,天氣冷颼颼,包括高度超過3400公尺的合歡山、標高3952公尺的玉山皆降下瑞雪,上萬民眾蜂擁上山賞雪,好不興奮。

正值新年假期,也有不少旅客預計到海拔超過海拔3400公尺的九寨溝、坐青藏鐵路火車或搭飛機到海拔超過3500公尺的拉薩,或是,海拔超過4500公尺的玉龍雪山旅行。

除了注意個人保暖外,也要多留意,進入高於2500公尺的高山地區,每三人就會有一人會發生的「高山症」。頭痛,是非常重要的警訊。

12/30/2013

薛智仁醫師:動不動就流鼻血,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流鼻血時,應頭微微往前傾,以手指將兩側的鼻翼往中間壓緊,不可後仰。



鼻腔內的鼻黏膜,具有豐盛的微細血管及血流,一旦鼻黏膜的血管破裂,就會出現流鼻血的現象。

秋冬是感冒及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易導致鼻黏膜發炎、充血,經常會感覺到搔癢而搓揉、打噴嚏、擤鼻涕,都會使發炎中的鼻黏膜破損而流鼻血。

12/27/2013

泛科學:家有過敏兒?不妨多吃水果、少吃速食

少吃速食、多吃水果,有助減少嚴重過敏的發作。
credit: CC by Alfred Hermida@flickr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在台灣,每十個兒童,就有五個有過敏性鼻炎,有二個有氣喘,有一個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當秋冬時節,過敏性疾病好發之際,也是父母最為戒慎恐懼的緊張時刻,專家建議,少吃速食、多吃水果,避免讓孩子吸到二手菸,都有助減少嚴重過敏的發作。

黃耀麟醫師:年前微整形,不可不知的2大「不自然」誤區




眼睛下方的淚溝,常會帶來疲憊感
在淚溝少於1cc的玻尿酸,即可有不錯的效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攝影,黃聖芸


微整形美容,在台灣,指的是不動刀的微創美容療程。而以整形聞名的韓國,就連割雙眼皮,都只能算是美容,並不會被認為是整形,約有八成的韓國女性,都會作微整形,被視為比較積極的深層保養。

越來越多的女明星,不吝上節目分享自己的微整形美容經驗,但因微整形結果不滿意而衍生的糾紛,卻也時有所聞。本周由專精微整形的黃耀麟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年前微整形」關鍵。

葉國偉醫師:塵蟎過敏,怎麼辦?


冷冷的冬天,窩在床上最舒服,但若是一躺上床,就噴嚏不停該怎麼辦?
credit: CC by Christopher_Hawkins@flickr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一躺上床,就開始鼻塞、打噴嚏、咳嗽、皮膚搔癢?常與塵蟎過敏有密切的關係,由於人類脫落的毛髮及皮屑,以及,在溫暖潮溼環境中易生長的黴菌,對塵蟎來說,都是相當豐盛的食物來源,因此,人類的床舖,理所當然的成為塵蟎安居樂業的快樂天堂。

12/26/2013

王麗潔醫師:食物過敏差異大,試了才知道!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平常吃了沒症狀,自費作健檢的食物過敏源檢測,竟然有大堆紅字,

一吃就皮膚起紅疹,肚子絞痛不止,也跟食物過敏,脫不了關係?

到底該怎麼看待食物過敏?怕過敏的,全都不吃,真的是對的嗎?


明明是可以吃的食物,以前吃過,也沒有出過什麼差錯的東西,為什會現在卻會引發過敏症狀?這與腸道的發育,以及,人體的免疫系統的反應,都有關係。


以常見的食物過敏蛋白質類為例,包括奶、蛋、肉、魚等等,都有人吃了會出現過敏症狀。有些人吃了帶殼的蝦,會誘發氣喘,另一些人,則是會出現癢到不行、紅腫如浮雕的急性蕁麻疹。


有些尚在繦褓中的寶寶,若是對牛奶過敏,導致腸道發炎,常會有拉肚子、腹痛,甚至嚴重到出現血便的症狀,或是皮膚長疹子、發紅、脫屑的異位性皮膚炎,有時,還會把自己抓到遍體鱗傷、流湯、流水。有些孩子甚至會有喉嚨很緊、呼吸困難的情況出現。


事實上,食物過敏引起的發炎症狀,的確不侷限在消化道,也常波及到皮膚或是呼吸系統。而許多幼年時的食物過敏,有可能在長大後逐漸痊癒,主要原因是幼兒的腸道發育尚不完整,免疫系統的調控,也尚未完全定型,仍有機會改變。


根據二○一三年一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胸腔》(Thorax)上,一個囊括五十一個國家近三十一萬個十三到十四歲青少年,以及,來自三十一個國家十八萬個六到七歲兒童,所作的兒童氣喘及過敏的國際研究(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的研究結果,就顯示,「每週吃三次或更多份量的速食會讓青少年嚴重氣喘的機會增加三十九%,並增加二十七%的風險,在兒童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上。」。


「此部分不是食物過敏,因油炸食物易致過氧化物,促進發炎反應,過敏等。」


本周由專精過敏疾病的王麗潔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食物過敏的關鍵之道。

12/13/2013

黃秀美:Dr.E小兒診療室,有效治療您的家長焦慮症


文,黃秀美





謝宗學醫師,最近在良醫健康網,開了Dr.E小兒診療室專欄,他也是Dr.E小兒急診室日誌的版主,本身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兒童急診科主治醫師,主要工作是在小兒急診室。

每天要面對的,都是心急如焚的家長和生病的孩子。

第一次聽到他說,「我自己的孩子發高燒,即使燒到40度,都不見得會退燒。」,還蠻吃驚的。

深聊之後,發現他是一個重視孩子,甚於溫度計的醫師。

12/12/2013

郭克林醫師:低鈉鹽,根本不護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低鈉鹽是保留一半鈉離子,另一半換成鉀離子。對腎不好的人來說,鉀離子高一樣很傷身。


想顧腎,就別吃太鹹。

因鹽份裡的鈉離子會讓血壓上升,體內水份滯留,同時也會對血管的內皮細胞造成損傷,進而增加心臟及腎臟的負擔。

黃秀美:關於寫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昨天在一篇採訪裡,看到音樂人李宗盛的一段話,「一個生物,你一直餵它吃爛東西,它會變成豬的。對音樂的渴望大家都有,但你不能一直餵它爛東西。歌曲也是一樣,你發現一些很廉價、很爛的歌,有一天突然爆紅,你會想,原來這個也能賺錢,這樣也行哦,那我也這樣搞吧。要改回來,非常難。」。

邱俊傑醫師:假不如真,鍜鍊核心肌群有如擁有天然護腰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長時間久坐不動,缺乏運動,常讓人容易有腰痠背痛的困擾,

這與脊椎附近的核心肌群虛弱無力,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力有關,

善用傍晚時間,作好核心肌群鍛鍊,可擁有最天然的護腰。


早上醒來,剛要起床的那一剎那,是否曾有背部緊繃,下背部會疼痛的困擾?或者是一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常會有下巴往傾、肩頸痠痛、彎腰駝背,同時,背部很僵硬?這些軀體的不適,跟長時間久坐,核心肌群(core muscles)用進廢退、失去平衡有關。


核心肌群,指的是位於身體軀幹的中心,從胸廓肋骨下方到骨盆腔間,環抱腰部及背部的肌肉群,依肌肉群的分佈位置,大致可分為深層核心肌群及表淺核心肌群。


位於軀幹深層,薄薄的腹橫肌是透過筋膜與脊椎後方的多裂肌相連,並附著在脊椎上,將腰腹部完整包覆,加上橫膈膜及骨盆底肌,提供人體腰椎及骨盆的穩定度,形成重要的深層核心肌群。


而軀幹表層的表淺核心肌群, 則是由又長又大塊的肌肉群組成,包括腹部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腰側的腰方肌,背部的豎脊肌等等,這些肌肉群,可將肋骨、胸廓、骨盆與大腿關節相互連接,負責動作的方向及力量,讓下背部得以靈活的作出挺直、前彎、後仰及扭轉的動作。


本周由專精復健運動的邱俊傑醫師,分享正確鍜鍊核心肌群的關鍵之道。

12/11/2013

黃秀美:高柏園老師的哲學課,我的寫作開端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最近看了某位大學通識老師的臉書哀鳴,裡面有一段是提到第二次上課,班上學生只有10個,他只好假裝大爆滿,鼓勵自己繼續演出。

我是覺得老師不需要,也沒必要,明明心在滴血,仍勉強自己去演、去假裝,這樣太心酸了。

黃秀美:人與人的關係是動態平衡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這幾年最大的感受是「彼此對立」,似乎比「相互支持」多很多,原應是夥伴的關係,都有這個傾向。

親子、醫病、師生,甚至是媒體跟讀者,也是這樣。希望可以慢慢踩煞車、止跌回升,別再直落谷底了。

12/10/2013

郭克林醫師:尿液,深如可樂?到底哪邊有毛病!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真的?假的?身體健不健康,竟可以從尿液的狀態來判斷?尿液具有排毒的功能,藉由尿液的排洩,也能維持人體的水份及電解質如:鈉離子等)的平衡。

上廁所時,多看尿液一眼,到底可以看出什麼門道?本周由專精腎臟疾病治療的郭克林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尿液會說話」知識。



Q各種尿液顏色,代表不同的健康狀況?

出現粉紅色或紅色的尿液,常與血尿有關,若出血時間跟排尿時間的間隔較長,有時也看得到尿液中有棕色的血絲,要擔心可能是腎臟或泌尿道的疾病,或是激烈運動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

那如果是深棕色、桔色的尿液呢?這是醫學上,所謂的茶色尿tea colored urine,尿液的顏色會深如紅茶或者可樂的顏色,而且,最特別的是這種茶色尿,通常跟腎臟或泌尿系統異常無關,而與肝膽疾病比較有關聯。

而且,當出現茶色尿時,就算是灌再多的水,尿液的顏色,也不會變淺,患者也常合併有皮膚黃、眼白黃的黃疸症狀,此時,該掛的是肝膽科,而非腎臟科或泌尿科。

而有些食物與藥物,也會讓尿液出現異常的顏色。舉例來說:吃紅色火龍果、藍莓或甜菜根的食物或是抗凝血劑中的肝素Heparin或香豆素Warfarin,會讓尿液顏色如血尿;服用維他命B群,則是會解出鮮黃色的尿液來。



Q有泡泡尿或尿很少,到底哪裡有問題?

尿液從高處滴落到馬桶裡時,有一些泡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解完尿,從1數到10,馬桶水裡的泡泡,還是歷久不散,非常綿密,根本看不到馬桶水下的底部,代表尿液裡的蛋白質含量,可能太多了。

這有可能是飲食裡,吃了太多的蛋白質,也有可能是腎臟裡的腎元受損,讓白蛋白流失到尿液裡,是腎臟功能開始亮紅燈的警訊。

而尿液很少,就要看是不是水喝得太少或是汗流太多?倘若水喝很多、汗流不多,但尿液還是排得很少,同時又發現體重上升或有下肢水腫,有可能是重大器官衰竭的重大警訊,如:腎衰竭、心衰竭,絕對不可輕忽,要馬上就醫。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專欄。


  延展閱讀   

  諮詢專家  
郭克林醫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現任: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腎臟學、透析學、腎性貧血





12/05/2013

蘇秀悅營養師:飽足又助排便,菇類低溫煮最合適。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香菇、秀珍菇、木耳、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蘑菇,

每到吃火鍋的季節,就是高纖、低熱量的菇菇大顯身手的機會,

到底菇類該怎麼挑選、保存、料理最適當?吃菇又有那些禁忌?


俗稱菇類的蕈類,是屬於生物中的真菌,經常被食用的部份,是由菌傘及菌柄所組成的子實體。

每百公克的生鮮菇類,脂肪含量約僅○.五公克左右,熱量約有四十大卡,比一般蔬菜稍高(按編:每百公克,約二十五大卡),主要是因為每百公克菇類的蛋白質約有二到三公克,比一般蔬菜多。

而食用菇類所含的多醣體,雖然不像藥用菇類,如:靈芝的分子量那麼大,在營養學上,仍認為在日常飲食保健上,對於免疫力的維持,仍具價值。


不同種類的菇類,具有獨特的香味及咀嚼感,每當冬天胃口大開時,在煮火鍋、日常料理中,增加富含非水溶性纖維(粗纖維),低脂、熱量又少的菇類,有助降低肉類的過度攝取,並提供飽足感,對於排便的順暢,也有助益。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菇類的普林量,雖然遠不如內臟、海鮮、肉類高,的確還是比一般蔬菜高;對尿酸高、痛風控制不良的患者,還是得留意食用量,不可因菇類熱量偏低,就毫無節制的大吃特吃,更不適合飲用煮過肉類、海鮮、菇類等,溶有大量普林的湯頭。此外,有不少菇類的鉀含量較高,也較不適合腎臟病患者食用。


本周由專精營養與減重管理的蘇秀悅營養師,分享菇類如何健康吃的關鍵之道。

12/04/2013

黃秀美:自由工作者是眾人眼中的魯蛇!?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本周在中廣流行網夏韻芬的節目,聽到知名的部落客米果,聊到她最近出的一本新書《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談的是她這13年來當自由工作者的經驗。

對習慣有個「正當工作」的台灣人來說,不上班的自由工作者,幾乎跟失業、無業遊民,沒什麼二樣,尤其是像我這種因為被「火」,才步入自由工作者的中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王炯珵醫師:瘋長跑,竟跑出血尿來,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長跑時,體能的鍜鍊、水份及電解質的適當補充,非常重要。

credit: CC by 
HckySo@flickr


台灣近來掀起長跑風潮,許多參加半馬、全馬的跑者,在半途或完賽後,會出現尿液變粉紅色,甚至紅色尿的血尿hematuria現象,這是過度運動者常見的症狀。

12/02/2013

陳威明醫師:人工膝關節,到底怎麼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人類的膝關節是由大腿的股骨(Femur)、小腿的脛骨(Tibia),以及,俗稱膝蓋骨的髕骨(Patella)所組成,表面覆蓋著關節軟骨,可緩衝保護膝關節的骨頭,並靈活的作出走、跑、蹲、跪等動作。

關節軟骨,本身沒有神經、血管,所需的營養成份是來自於關節腔裡滑膜所製造出來的關節液,但明明是沒有神經的關節軟骨,為什麼會出現疼痛感?

11/28/2013

陳適安醫師:明明沒運動,卻覺得心悸、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就是不對勁!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氣溫忽高忽低,突然覺得心悸、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

或有頭暈、冒冷汗、胸悶,突然暈厥的情況,可能與心律不整有關,

到底心律不整,該怎麼辦?什麼情況下,該接受治療?


心臟得以日以繼夜,二十四小時的不停跳動,是因為右心房有一個心臟的節律點(heart pace-maker),它就像是一個發電機一樣,電力啟動時,馬達會有固定的轉速,並透過電線網路,傳達到心房及心室,讓心肌依序順暢的收縮,從左心室把血液輸送出去,產生規律的心臟跳動。健康成人的心跳,約在每分鐘六十下到一百下左右。


當心臟跳動的節律不正常時,最要擔心的是否會發生心跳停止的意外,這是個無形的殺手,即使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心律不整,仍建議應作最基本的靜態心電圖、二十四小時心電圖,並由專精心律不整的心臟科醫師判讀,可檢查出是否有持續性的心律不整、心跳過慢或過快、陣發性的心律不整,對篩檢無症狀,卻有潛在危險性的異常有參考價值。


當季節轉換,天氣忽冷忽熱、氣壓變化特別大(如:颱風前夕)時,最容易讓心臟跳動的節律不正常,出現心臟跳得很重、胸口不舒服的情況。


本周由專精心律不整治療的陳適安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心跳不規則的關鍵保健之道。

11/26/2013

高壽延牙醫師:智齒,牙醫師眼中的肉中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如果要列出牙醫師眼中的全民公敵,最討人厭牙齒的第一名,我想「智齒」應該當之無愧。

先別說長歪、長反、橫著長的智齒,就連長不出來的智齒,也常被牙醫師視為禍害,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到底為什麼牙醫師會這麼痛恨「智齒」?



青少年時期才萌發的智齒,常因牙弓空間不足而長歪。

俗稱智齒Wisdom Teeth)的第三大臼齒3rd molars是最晚萌發出來的恆牙,約在1820歲前後容易萌發出來,在口腔中看到,但臨床上,因智齒長歪、長不出來,而求診拔除智齒的患者非常多。

長智齒,真的非拔不可嗎?本周由專精口腔外科治療的高壽延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智齒」常識。

11/21/2013

蔡一賢營養師:非自然的大量反式脂肪酸,到底有多傷心?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曾被塑造出健康形象的人工反式脂肪酸,美國FDA擬禁用,

為什麼加工食品中的甜甜圈、爆米花、奶精,會含反式脂肪酸?

到底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如何降低食用的機率?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又稱反式脂肪(trans fat),是一種不飽合脂肪酸。反芻動物(如:牛、羊)的油脂,本來就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但目前食品中,常見的反式脂肪酸來源,並非來自天然的動物油脂,而是將植物油氫化處理後,改變部份油品中碳原子的鏈結方式,所產生出來的反式脂肪酸。


食品加工業,將植物油氫化處理的目的,主要是可增添食品的香酥風味,同時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且有利保存的優點。以餅乾來說,就能夠在常溫下保存,也不容易因油品變質而有油耗味。


反式脂肪酸,曾被視為比飽合脂肪酸,更健康的代替品。因飽合脂肪酸較不飽合脂肪酸,容易沈積在血管裡造成阻塞,易導致高血壓、心臟病。


但後來才發現這種經過氫化處理,所產生的人工反式脂肪酸,雖被歸類在不飽合脂肪酸中,卻比飽合脂肪酸的危害更多,不只會降低血液中,具保護力的好膽固醇(HDL)含量,更會加劇提升壞膽固醇(LDL)含量,對腦血管、心臟血管健康的殺傷力,甚於飽合脂肪酸。


本周由專精營養與膳食的蔡一賢營養師,分享如何降低吃到反式脂肪酸的關鍵之道。

11/19/2013

王治元醫師:吃無碘進口鹽,讓脖子腫大、智商降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鹽份的攝取,比您想像中,更重要。credit: CC by  H is for Home@flickr


岩鹽、海鹽、玫瑰鹽、竹鹽,高檔超市裡來自日本、韓國、美國、西班牙、法國喜馬拉雅的各式進口鹽排排站,謂為美食風尚。

就連小吃攤,也被低價大陸鹽攻佔,本來家家戶戶必備的台鹽加碘鹽,不再像十年前,可獨佔鰲頭,卻也使得沈寂數十年的甲狀腺腫大,再次捲土重來。

11/16/2013

范碧娟醫師:頭痛的痛,痛從那裡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為什麼沒有什麼痛覺接受器的腦部,還是會感受到疼痛呢?

主要跟腦部的血管或硬腦膜被拉扯或發炎,刺激到腦部的第五對腦神經的感覺神經,而引起頭顱的疼痛有關。

而第五對腦神經,在穿越顱部到達顏面後,會形成三個分支,因此又稱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

11/15/2013

范碧娟醫師:小孩子的偏頭痛,原來是這樣!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媽媽,我的頭好像要爆掉了,好痛!」,有些孩子會一邊說,一邊用拳頭敲自己的腦袋瓜或用頭去撞牆壁,少數會伴隨有自律神經的症狀,出現臉色蒼白、食慾不振、心跳加快、血壓變高,甚至噁心、嘔吐的臨床表現,希望家人能把燈光關暗、關小,能不能先閉口,不要再大聲吵鬧或講話了,有這些怕光、怕吵的行為改變。

11/14/2013

戴鋒泉醫師:得動手把腸子「喬」回去,疝氣就是這麼惱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在台灣,疝氣是僅次於急性闌尾炎的第二大外科手術疾病,

每年約有四萬人,接受相關手術,以往約有一成以上的復發率,

為什麼會罹患疝氣?為何患者男多於女,又很容易會復發?


人體的腹壁,從外層到內層,可分為皮膚、皮下脂肪、筋膜層、肌肉層、腹膜層,內臟應位於腹壁內。但當腹壁的筋膜或肌肉有缺損時,就像肚子裡有個破洞,部份的內臟(尤其是腸子)會從腹腔裡掉出去,往外凸出,形成疝氣。


剛開始時,可能只是站立或肚子用力,腹壓大時,才會有稍微突出或腫大的現象,一旦平躺,肚子放鬆,腫塊又會縮回去,但隨著缺損或破洞越來越大,腫塊會變大,甚至,慢慢出現長時間站立時,會有隱隱作痛的症狀,越到傍晚,下墜感會越明顯。


而小朋友的疝氣跟大人的疝氣,最大的不同是小朋友的疝氣,大多成因單純,屬於先天性的腹股溝疝氣,發生的原因是胚胎發育時,讓睪丸掉入陰囊的腹膜鞘狀突,或固定子宮圓韌帶的陷窩,本來應該在嬰兒出生後逐漸退化、關閉,但有些孩子的腹膜鞘狀突或陷窩閉合不全,使得腹腔內的小腸、卵巢掉進去,就形成疝氣袋,就是俗稱的「脫腸」或是「墜腸」。


這類疝氣,在孩子哭鬧、咳嗽、大便,肚子用力時,陰囊或鼠蹊部會凸出得特別明顯。只要針對疝氣袋作高位結紮,即可有效治癒。而大人的疝氣,通常較複雜,也較易復發,但一般來說,對男性的睪丸功能、性能力沒有影響,也不致影響生育。


本周由專精疝氣治療的戴鋒泉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疝氣的關鍵之道。

11/11/2013

泛科學:「鹽」重了,讓孩子血壓拉警報!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現代人飲食中的鹽份,往往不是來自家廚房的鹽罐,而是外食。credit: CC by  H is for Home@flickr

「又」在新聞上看到外食鈉超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這幾乎已經是常態。

由「鹹」入「淡」難,外食中的「鹽重」問題,不止在台灣,在歐美也一樣嚴重。

11/10/2013

泛科學:喝太多?其實與酒量好不好無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杯底嘸湯飼金魚,怎樣才算是飲酒過量了呢?

credit: CC by capn madd matt@flickr


慶生、升職、節慶,常常會給人,大口喝酒的正常理由,但是怎樣才算喝過頭?

其實,跟酒量好不好,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跟酒精的攝取量,以及,飲酒所造成的問題比較有關。  

11/09/2013

泛科學:玩電玩,可補腦,你相信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玩電玩《超級瑪利歐64》(Super Mario 64)可補腦,你相信嗎?

這兩天有個玩電玩《超級瑪利歐64》(Super Mario 64)可增加腦容量的國際新聞,可最有趣的是,這個玩電玩可補腦的新聞,連ptt的版友,都不相信,還去日本找相關報導未果。

有鑑於這個新聞,讓我家的孩子,非常歡喜,於是,就上網找了一下,

泛科學:看電視、玩電玩,只會教壞孩子?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自從有了電視,因此而起的親子爭執,不曾稍歇。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沈溺電玩中,很氣惱。到底看電視、玩電玩,會不會教壞孩子?

黃秀美:FB對我的網路閱讀影響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剛在T客邦看到一篇文章,提及臉書今年公佈的數字,台灣有1000萬的人是每天使用臉書。


台灣Facebook活躍使用者的關鍵數字
  • 每日活躍用戶:1000萬人
  • 每日活躍行動用戶:710萬人
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尤其自從MSN關閉之後,上線時間,更直線上升。

臉書對我個人的網路閱讀習慣,最大的改變是,以前是用RSS訂閱很多的個人部落格來看,大概有200個左右吧!

11/08/2013

泛科學:孩子是「癮」君子,易傷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作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2009年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男性是19.6%,女性是9.1%;國中學生吸菸率,男性是11.2%,女性是4.2%,與成人吸菸率,男性35%,女性4.1%,比較起來,女學生的吸菸率,甚至高於成人女性。

而在家庭二手菸的暴露率,無論高中職學生或國中生,都高達四成以上。

美國南加州大學,2013年4月12日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 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會吸菸是受到朋友、父母影響,而國中時期的朋友又比高中時期的朋友,影響力更大。

這個階段的男孩子,主要是經由共享的行為,來增進友誼,不同於女孩子是側重情感的分享。因此,當男孩子有好朋友吸菸時,也有可能就此沾染到吸菸的行為。

而青少年吸菸,不只會增加氣喘的風險、讓肺功能降低、引起早期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癌症風險,也會提高過早死亡的機率。

抽菸對腎臟功能有負面影響。右腎上方有肝臟,因此右腎在解剖構造上會比左腎低一點點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作,囊括7,516位12到17歲青少年的研究,2013年4月被發表在《兒科》(Pediatrics)雜誌上的報告顯示,青少年不管是吸菸或吸二手菸,都會有較低的腎絲球過濾率,代表可能從童年開始有腎臟功能的傷害。

11/07/2013

薛光傑醫師:戒菸像失戀,過程越痛苦,越難以自拔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抽菸有害健康,人人皆知,但為什麼癮君子,總是與香菸難分難捨、「哈」到不行?

主要是抽菸時,香菸中的尼古丁是透過肺部直達血液。短短510秒,就可影響腦部運作與知覺,很快會有「快樂似神仙」的效果。

而且,香菸裡的尼古丁是一種天然的生物鹼,有很強的成癮性,戒除的難度跟毒品中的古柯鹼幾乎一樣高,要分開,也就沒那麼容易。

不妨把戒菸想成是失戀,分手時越是不捨、慘烈,就更容易越陷越深難以自拔,很需要技巧與協助。

周月卿藥師:止痛藥,真會在體內殘留五年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頭痛、牙痛、胃痛、經痛、肌肉痛,總是在忙得不可開交時出現,

往往只能先吞顆止痛藥,暫時緩解疼痛,但又擔心會有後遺症,

到底止痛藥該怎麼吃,才正確?那些狀況,該馬上就醫不可拖延?


「普拿疼,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吃一顆普拿疼,會在體內殘留五年」,同樣說的都是市面上相當常見的止痛藥,為什麼不同的說法,聽起來會差這麼多?


事實上,常見的止痛藥,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止痛藥,普拿疼即屬此類,主要作用是阻斷中樞神經對疼痛的傳導,也有解熱功能,可用於輕、中度疼痛的止痛及退燒用途,不少市面上的感冒糖漿,像是三隻雨傘標友露安、明通治痛丹、風熱友、抗痛寧,也都含有乙醯胺酚這種西藥成份。


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克他服寧、阿斯匹靈,具有抑制引起疼痛及發炎物質的前列腺素之功效,常被用於中度以上合併有炎症的疼痛,但低劑量一百毫克以下的阿斯匹靈,則另有抗血小板的用途,目的是預防血管栓塞,並非止痛。


第三類,則是鴉片類(opioids)止痛藥,如:嗎啡、可待因、配西汀,這類具有麻醉效果的止痛藥,屬管制藥品,鎮痛效果最強,且具有成癮性,只建議使用在嚴重的疼痛,如:癌症疼痛的控制上,以減輕難忍的劇痛,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一般民眾,不建議使用。

 

本週由專精藥物治療學的周月卿藥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止痛藥的關鍵之道。

11/05/2013

廖俊厚醫師:愛騎腳踏車,為何會血精?

 文,黃秀美


原本該是乳白色的精液,竟帶著血絲,或混有咖啡色的血塊,該不會是縱欲過度吧?這些「血精」的症狀,一旦出現,當事人一定會害怕,就算硬著頭皮,也會趕緊到泌尿科門診就醫。

到底為什麼會血精?本周由專長泌尿道治療的廖俊厚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血精常識



Q1:血精跟久坐不動、狂騎單車有關?

其實,血精跟生活型態有強烈的相關性。

久坐不動、愛騎單車,為何會出現血精的症狀?主要是這二個動作,都會持續壓迫到兩腿間,會陰部上方的攝護腺(prostate),一旦引發慢性攝護腺炎,可能會出現血精、會陰部不適、解尿不順的症狀。


挖空心思,只為減輕會陰部壓力的特殊設計自行車座椅,是蠻熱門的網路討論話題


在國外,甚至有為男性單車族,特別挖空心思設計出對攝護腺友善(prostate  friendly  saddle )、紓緩攝護腺(Prostate  Relief  Bicycle Seats)的座椅,設計的主軸,都放在如何減輕騎單車時,會陰部上方攝護腺的壓力,可見有此困擾的單車騎士,應該不少見。



男性的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主要功能是分泌攝護腺液,是提供精子養份,並形成精液的重要液體。緊鄰著膀胱(法文:Vessie)出口,會陰部上方的攝護腺,會把一部份的尿道緊緊包覆在中間,兩條射精管(法文:conduit éjaculatoire),則會穿過如栗子狀的攝護腺,在尿道內形成突出的精阜(法文:Veru montanum  ),於性興奮時射精到尿道中。


外形如栗子的攝護腺所分泌的攝護腺液,可形成精液,當攝護腺發炎,就可能血精。

當攝護腺發炎,小血管破裂,血液混到精液中。剛出血,就是精液帶血絲,久一點的出血,則會讓精液混有咖啡色的血塊。

郭克林醫師:怎麼吃,才不會意外傷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黑心食品連環爆,現在連家家戶戶都會用到的油,都出問題,

很多民眾覺得乾脆回到自己炸豬油的傳統社會算了,

對人體的排毒器官腎臟而言,到底怎麼吃,才不傷腎?


腎臟,位於腰部兩側的後方,因此也俗稱「腰子」。兩顆腎臟上,約有二百萬個腎元。腎元是由腎絲球及腎小管組成。分佈在腎絲球及腎小管間的組織,則是腎臟間質。


腎絲球,可過濾血液中氫離子、鉀離子、阿摩尼亞、藥物或尿毒素等物質,腎小管,則會把人體有用的東西,如:白蛋白,再回收到血液裡,並藉由尿液把腎絲球過濾出來的物質排出體外。


當腎元受損,該回收的白蛋白,流失到尿液裡,會使得血液裡的白蛋白缺乏,可能會出現下半身水腫,以及,解尿時,泡泡持續很久的蛋白尿。

腎臟功能不好時,體內電解質易失去平衡,更慘的是當尿毒素,尤其是親蛋白尿毒素(protein-bound uraemic toxins)排不出去時,不只會攻擊腎臟的腎小管、腎間質,使腎臟功能更快惡化,同時也會攻擊體內多個重要器官,產生許多併發症。


舉例來說:洗腎患者,常因心血管疾病而致命,這與親蛋白尿毒素會攻擊血管中的內皮細胞,使得血管新生、修復的能力變差,較易阻塞、硬化,不無關係。


本周由專攻腎臟學的郭克林醫師,分享腎臟保健的關鍵飲食之道。


關鍵一:腎臟的毒素,不見得是直接吃進去,而是身體代謝製造的


從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開始,一直到最近的棉籽油裡的棉酚,大家最關心的是這些化學物質,會不會「傷腰子」?

11/04/2013

黃璟隆醫師:半夜經常咳到吐,是感冒,還是氣喘?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若有過敏性鼻炎體質,清早起床,一吸到冷空氣,較容易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

秋冬是過敏病好發的季節。在台灣,每兩個小孩子,會有一個有過敏性鼻炎,每五到六個孩子,就一個是氣喘兒。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氣喘,雖然有個「喘」字,常讓大家誤認為氣喘,一定要喘得死去活來、呼吸困難,才是得了氣喘。

但事實上,有五成的氣喘兒,是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像現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季節,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就會開始咳嗽,常被誤認是感冒,吃了一堆感冒藥,不見好轉。

到底氣喘跟感冒之間,如何分辨?本周由專長兒童氣喘的黃璟隆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氣喘知識。


Q1:孩子三天兩頭感冒,有可能是氣喘?

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典型症狀有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和喉嚨痛。


剛提到氣喘兒,在天氣變冷時,會咳。尤其是半夜時的「夜咳」會特別的明顯,常常咳一咳,就會吐。平常白天,往往跑一跑,運動後,也容易咳,同樣咳一咳,也會吐。


若合併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常會半夜睡覺打鼾,清早起來,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鼻子癢、眼睛癢的症狀。

假使孩子三天兩頭,就出現感冒咳嗽、流鼻水的症狀,而且夜咳明顯、運動咳嗽明顯、清早打噴嚏、流鼻涕明顯,應該要考慮氣喘或是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該優先看的是小兒過敏氣喘科。


11/03/2013

黃秀美:為何詐騙集團的生意,總是作不完?

文,黃秀美


我在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專欄

傅瑞德的臉書,看到一段話,「有時也會懷疑現在這種慢工出細活、把自己弄得手頭緊的職人手工做法到底對不對,畢竟人家做量產的,生意都做好大。」。

忍不住笑了出來。

11/02/2013

賴旗俊醫師:精密視力的掠奪者∼黃斑部病變

文,黃秀美



國安會秘書長袁健生,因罹患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需開刀治療,無法到立法院備詢。

猜他可能是在黃斑部的表層,長出薄膜或發生裂孔,才需動手術。若是黃斑部的中層或下層的病變,就會改用雷射或眼內注射血管生成因子(VEGF)抗體治療。


眼內的黃斑部(macular),位於視網膜(retina)的正中央,因顏色有如黃色的斑點而得名,它的面積比米粒還小,僅有0.05公分大小,卻是眼部負責精確視力及分辨顏色的重要結構。

剛開始有黃斑部病變,可能只覺得視線有些模糊、看不清楚,看書報時,有某些字體沒有辦法看清楚,或者明明是直線,卻會看成是曲線。

11/01/2013

王藹侯醫師:最佳矯正視力一.○,為何如此重要?




你記得嗎?小嬰兒剛生出來時,明亮的眼眸是如此黑白分明,但事實上,新生兒的視力非常不好,估計連視力表第一行,.一都看不清楚,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

絕大多數正常發育幼兒眼睛的度數,是50度到100多度的輕度遠視眼。隨著年齡漸長,大約六歲入小學時,大致就有和成人相當的一.的視力了。

10/31/2013

陳立仁醫師:看直線會扭曲變形是眼睛怎麼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眼前飄動的黑影飛來飛去、眼球裡的血絲越來越多,

明明眼睛沒有發炎,視力卻日益模糊,看直線會扭曲變形,

這三大重要的成人視力問題,到底該怎麼辦?


人類的視網膜,有如相機的底片,位於眼球的內層,由數百萬個感光細胞所組成,前方有玻璃體、後方有脈絡膜,透明膠狀的玻璃體,質感像生的蛋白,作用有如視網膜的「紙震」,可讓視網膜穩穩的貼附在供應視網膜營養的脈絡膜上。


視網膜的作用是把眼睛看到的訊息,經由視神經,傳導到腦部的視覺區,讓我們能夠分辨眼睛所看到影像。而視網膜的正中心是的黃斑部,解析度最高,主要負責精密視力跟辨色力。


國人常見的近視眼,則會把眼球的前後徑拉長,眼球每增加一公釐,近視的度數約會增加二百多度。而高度近視者,眼球前後徑長,也會把視網膜拉得比較薄,較容易有破洞、脫落,同時,讓玻璃體變得比較稀薄,較容易液化、崩解,得到視網膜剝離疾病的機會,約比正常人高十倍以上,尤其步入中年後,更應留意視力的變化。


本周由專精視網膜及玻璃體疾病治療的陳立仁醫師,分享中年眼睛保健的關鍵之道。

10/27/2013

呂俊毅醫師:千金難買早知道的帶狀疱疹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血癌在身的藝人「青蛙王子」高凌風,最近飽受帶狀疱疹侵臉的折磨,左眼一度腫到睜不開。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跟水痘一樣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起的疾病,一旦得過水痘,未來就有機會得到帶狀疱疹。


到底水痘跟帶狀疱疹之間,有什麼密切連結?本周由專長感染醫學、疫苗學的呂俊毅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帶狀疱疹知識



Q1:小時候發過水痘,跟中年後,長出帶狀疹有何關係?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是一種異常刁鑽的病毒,第一次感染後,會在皮膚形成非常搔癢難耐的水痘,待水痘結痂脫落後,病毒不會消失,它會繼續躲藏在人體的神經節裡,一輩子伺機而動。
只要有神經節的部份,一旦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即有可能引起帶狀疱疹的皮膚症狀

一旦免疫力下降,就有可能以帶狀疱疹之姿現身,像高凌風這類長在眼瞼附近的帶狀疱疹,嚴重起來,有可能導致失明,有時還會伴隨有難以忍耐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10/20/2013

謝宗學醫師:開退燒藥,只需3秒,兒童急診科醫師為何不馬上做?


文:黃秀美



當孩子因身體不適而哭鬧不休時,很少有家長可以承受得了。
credit: CC by Hebe Aguilera @flickr

今年秋冬腺病毒、病毒性腸胃炎大發威,小兒急診室擠滿了持續高燒不退、又吐又拉的小朋友,心急如焚的焦慮家長們,難免火氣大,總覺得心肝寶貝已經燒到40度,半夜火速掛了急診,為什麼還是要等那麼久?不願馬上為孩子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