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13

高壽延牙醫師:智齒,牙醫師眼中的肉中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如果要列出牙醫師眼中的全民公敵,最討人厭牙齒的第一名,我想「智齒」應該當之無愧。

先別說長歪、長反、橫著長的智齒,就連長不出來的智齒,也常被牙醫師視為禍害,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到底為什麼牙醫師會這麼痛恨「智齒」?



青少年時期才萌發的智齒,常因牙弓空間不足而長歪。

俗稱智齒Wisdom Teeth)的第三大臼齒3rd molars是最晚萌發出來的恆牙,約在1820歲前後容易萌發出來,在口腔中看到,但臨床上,因智齒長歪、長不出來,而求診拔除智齒的患者非常多。

長智齒,真的非拔不可嗎?本周由專精口腔外科治療的高壽延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智齒」常識。



Q1:智齒,一無是處?

人類的牙齒,具有不同的咀嚼功能。
l   鋒利的門牙及側門牙:用於切割食物
l   尖銳的犬齒:咬住並撕裂食物
l   第一及第二小臼齒:壓碎食物
l   第二大臼齒:咀嚼、磨碎食物,以便吞嚥

但位於齒列最後方的智齒,較沒有咀嚼、磨碎食物的實質功能。由於智齒,位於齒列的後方最深處且最晚萌發,也容易因空間不夠常常貼著第二大臼齒的牙根橫向生長,俗稱阻生齒。堆積的食物殘渣如果刷不乾淨,易導致蛀牙、牙周病而禍延第二大臼齒。

為什麼智齒,很容易長斜、長歪呢?

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的食物普遍較軟嫩,少吃堅韌的食物,因此牙弓較小較不發達,使得最後長出來智齒,跟搭車時,買到最後一張車票的人一樣,最容易面臨找不到位置的窘境,也常常會在萌發過程推擠到前方的齒列,影響到齒列的整齊度。

而有些埋伏在上下顎骨內的智齒,雖然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長出來,但這些阻生在顎骨內與智齒相關的細胞,還是有可能隨著歲月形成齒源性囊腫,或者,因牙齦發炎感染化膿,同樣會造成鄰牙第二大臼齒的牙周破壞或蛀牙,衍生治療上的困難。

除非是牙弓夠大,智齒長得很正,且能刷得很乾淨,否則大部份會形成阻生、且萌發過程會推擠前方齒列,以及,埋伏在齒槽骨下方長不出來的智齒,我們仍建議可及早作預防性的手術拔除。



Q2:拔智齒,越早越好?

必須要拔除的智齒,最好能在智齒剛長出來,約1820歲左右時,就拔除,這是因為青少年時期,剛萌發的智齒,牙根還沒有完全成形,比較容易拔。

如果等到成年後許多年才拔,顎骨的骨質變得較硬,同時,發育完全的智齒牙根可能又長又彎,變得比較難拔。

上顎的智齒可能跟上頷竇(Maxillary sinus貼得很近,若拔牙時,造成上頷竇穿孔,有可能讓上頷竇跟口腔相通,導致細菌性的鼻竇炎。

下排智齒的牙根尖,則可能會貼在下顎齒槽的神經管Nerve上,也會增加拔牙後下唇感覺異常的風險,需謹慎評估。

當然,如果是等到臨床上出現問題再拔,往往都已經破壞到第二大臼齒周邊的齒槽骨及牙周。

建議可考慮在青少年期間,拍一張環口片(Panoramic film),一方面作全口健檢,同時並確認智齒萌發的狀況來決定是否要作預防性拔除,並建議由熟悉口腔手術的口腔外科專科醫師來執行較深部阻生智齒的拔除。

智齒拔除後,不需要作植牙,除非是前方第二大臼齒的齒槽骨有嚴重流失的現象,或者手術過程中因智齒過深磨掉過多齒槽骨,否則,一般是不太需要補骨粉或是膠原蛋白、再生膜等填充物來誘導齒槽骨再生。

而有風溼性心臟病、有心臟瓣膜疾病或是曾經作過心臟瓣膜手術的患者,在拔牙前的30分鐘到1個小時,必須先吃高劑量的抗生素,來預防瞬間的菌血症,降低細菌性心內膜炎的風險。這類患者,在看牙醫時,務必要提及自己的病史。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專欄。


  延展閱讀  

  諮詢專家  
高壽延醫師
現任: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主任

專長:人工植牙、口腔重建、正顎手術、口腔癌手術等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偶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持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