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21

黃立民醫師:疫情升溫,打不到新冠肺炎疫苗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引起民眾恐慌。雙北果斷宣佈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昔日熱鬧的街頭,也難得出現門可羅雀的景觀。在此同時,各大醫療院所也已暫緩公費及自費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的黃立民教授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的黃立民教授說,「台灣一直是新冠肺炎的防疫優等生,第一次出現單日有這麼多確診病例,緊張是在所難免的,但不用到恐慌的地步。因為台灣戴口罩、勤洗手的順從率,目前是非常高的。而且大家對新冠肺炎的警覺性,都被拉到非常高。現在外面的餐廳、馬路上,人都非常少,自動做好社交隔離的行為非常普遍,大家繼續維持這樣防疫新生活,有疫苗趕快去打,還是有機會力挽狂瀾。」

不管有沒有打過新冠肺炎疫苗,只要是年長者,或是患有慢性腎病、肺阻塞、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等嚴重肺炎的高危險群,都可優先考慮施打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5/11/2021

許文明醫師:跟發脾氣完全沒關係的脾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我們的肚子裡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像是胃、小腸、大腸等等,但小朋友可能不知道,除了這些柔軟的胃腸道外,在我們的左上腹,也有一個像拳頭大小的器官是人體抵抗病原體的重要器官,它就是脾臟。


雖然有個「脾」字,但脾臟跟愛不愛發脾氣沒有關係。當我們還在媽媽的子宮裡當胎兒時,脾臟有造血的功能。等到我們出生以後,造血的工作,就交棒給骨頭裡的骨髓來扛起這個重責大任了。


不過,不再負責造血的脾臟,也沒閒著,它是小朋友體內重要的免疫及過濾血液器官。脾臟內有許多腔室,腔室裡有白髓和紅髓。白髓裡有淋巴細胞,負擔著重要的免疫功能,會幫助人體抵抗細菌及病毒感染。


紅髓內充滿了孔隙,是血液流動的通道,會過濾血液,主導血球的品質控管,把老弱、異常、受損等等功能不好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一一回收、清除、分解,只留下正常、健康的血球。但也因為脾臟的血流很豐富,一旦受傷出現脾臟破裂,傷及脾臟的大血管,有可能導致大量出血,甚至有致命的危險性。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文明醫師說,「曾遇過小朋友因為出車禍、被自行車手把撞到而出現脾臟破裂出血的意外,有時是意外發生幾天後,才慢慢因為延遲性的破裂出血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所以,小朋友如果曾經被撞到肚子,又覺得腹痛、肚子不舒服,一定要跟家長或老師說,儘快到醫院就診。」

5/01/2021

余忠仁醫師:肺炎大未來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肺炎在2019年奪走260萬條人命是傳染病第一號殺手。2020年以來,全球正遭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確診人數破億,死亡人數已近300萬人。而鄰近中國的台灣,目前因新冠肺炎病逝的國人,僅有十位數,這有賴2003年記憶猶新的全民抗SARS經驗,以及高水平的防疫及醫療技術。


然而,不可諱言的是,肺炎仍是國人生命相當大的威脅,位居十大死因第三位。光是2019年,台灣因肺炎死亡的人數有15,185人,相當於每天有超過四十位國人是因肺炎離開人世。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醫師說,「在過去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時代,肺炎死亡率長年高居不下。各種病原菌,包括病毒、細菌、黴菌,都有可能進攻下呼吸道,在各個年齡層,從嬰幼兒到老人,造成肺部發炎。新冠病毒,對人體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病毒,身體的反應特別強烈,剛開始重症死亡率比一般常見肺炎更高,目前全球死亡率約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