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
BMI略為超重及輕度肥胖,過早死亡機率較低,
但中年肥肚腩,又常讓健檢有紅字,到底該怎辦?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以體重和身高為基礎,計算出來的數字,常被用來定義肥胖的程度,算式為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如:體重70公斤,身高170公分的BMI=70÷﹙1.7╳ 1.7﹚=24.22。
以台灣成年人為例,BMI < 18.5是過輕,18.5≦BMI < 24是正常,24≦BMI<27屬過重,27 ≦BMI < 30是輕度肥胖,30 ≦BMI < 35則是中度肥胖,BMI≧35就屬於重度的肥胖。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過重及肥胖標準,18.5至24.9都屬正常的體重標準。25到29.9則是超重,30至34.9屬第一級肥胖,35.0 到39.9是第二級肥胖, BMI≧40是第三級肥胖。
最近,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發表了一項囊括近二百八十八萬成人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身體質量比(BMI)超重者,過早死亡的機率比體重標準少6%,而輕度肥胖者,過早死亡的機率也比理想體重者少5%,只有當BMI≧35,才會提高29%的死亡風險。
那是不是表示大家現在開始,可以百無禁忌,把自己養胖,好能比較長壽呢?但一到中年有啤酒肚,常合併有脂肪肝、總膽固醇過高,又該怎麼辦?本週由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醫師,分享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