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睡醒,一睜開眼睛,眼睛就眨啊眨個不停,東看西看非常忙碌,但小朋友知道眼睛表面有那些重要的構造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東方人的眼睛,黑白分明。如果對著鏡子,看個仔細,會發現眼珠子正中央的瞳孔,確實是黑色的小圓孔,這是外界光線,進入眼球的重要通道,會隨光線強弱縮小放大。
而圍繞在瞳孔旁邊的虹膜,卻是棕色的呢!而且每個人的虹膜跟指紋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虹膜還可作為身份辨識的功能。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季節交換,容易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不適,
越來越少的髮量,越來越多的白髮,也很惱人,
到底頭皮、頭髮,該怎麼正確保養?怎麼染髮,才不造成傷害?
頭皮是孕育頭髮的土壤,跟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一樣,由外到裡,同樣有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三層。頭皮的毛囊,則是頭髮的樹苗,為了長出又長又茂密的頭髮,頭皮的毛囊比起身體的毛囊,體積更大,紮根也更深。舉例來說:手毛的毛囊根部約在真皮膚的上三分之一,但頭皮毛囊根部,卻可深達皮下組織的脂肪層,可獲得更多的養份,得以成長茁壯。
季節交替時,頭皮屑多到像雪花片片,頭髮變白、髮量變少、頭髮變細,該怎麼辦?本期由專精毛囊保健及毛髮治療的詹融怡醫師,分享頭皮、頭髮日常保養的關鍵之道。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談到「洗腎」兩字,常令人聞之色變,
但你知道嗎?台灣約有二百萬人,有慢性腎臟病,
相當於每十人中,即有一人,日常生活中,該怎麼保護腎臟呢?
秋意漸濃,早晚氣溫明顯轉涼,每年在秋天上市的楊桃,滋味甜美,但對腎臟功能較差的民眾來說,並不建議食用。而中秋節應景的月餅、文旦,對腎臟功能較差的民眾來說,也屬於需節制食用的食品。等到冬天來臨,火鍋季開始後,如何克制想喝火鍋湯的欲望,更是一大挑戰。
位於後腹腔的兩顆腎臟,不只是排泄代謝廢物的重要器官,也負責尿量的調整,維持水份的平衡、血液的酸鹼值,以及,血壓的調節。但腎臟跟肝臟一樣,內部都沒有痛覺神經的分佈,當體重上上下下、血壓逐漸偏高,也有可能是腎臟功能開始慢慢變壞的關鍵時刻。
本期由專精腎臟保健的邱彥霖醫師,分享及早發現腎臟警訊,並作好腎臟日常養生的關鍵之道。
傷心或感動時會哭到淚流滿面,但小朋友知道嗎?從我們ㄧ生出來,眼睛張開的一剎那開始,眼淚就不曾停止分泌了耶!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上課時,緊盯書本,下課後,又不停看電視、滑手機、玩平板電腦,眼睛有時候會變得好乾喔!爲什麼會這樣呢?
ㄧ般正常的情況下,眼睛每分鐘會眨8到10次,眨眼睛的動作,可以讓我們眼睛表面上的淚膜保持完整,眼睛會比較濕潤,避免病菌的入侵。除了讓眼睛的視力清晰,也是眼睛很重要的防禦機制。長時間看書、使用3C商品,會自然而然減少眨眼睛的頻率。當然,眼睛就比較容易覺得乾乾的。有時候眼皮,還會長出又紅又腫的針眼呢!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醫師說,「針眼是小朋友常見的眼睛疾病,我正在讀國小的女兒,也曾長過針眼。這是眼周的麥氏腺開口阻塞後,有病菌入侵造成的發炎感染。麥氏腺是眼周的特殊皮脂腺,主要功能是分泌淚膜,最外層的脂質層,可透過眨眼睛,把脂質層均勻分佈在眼球表面,防止淚液散失,並形成防護罩,減少病菌入侵。」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經過炎夏的洗禮,皮膚顏色是否又曬得更黑了?
到底日曬、膚色的深淺,跟皮膚的老化,有沒有關係?
想保持比較白晰健康的皮膚,怎麼作最恰當?
一談到美白,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女性才需要特別關心的話題。但事實上,膚色的深淺,不只跟遺傳的天生黑色素有關,也與陽光紫外線的曝曬程度,防曬的基本功作得好不好很有關係。長時間過度曝曬,不只會讓膚色變黑,也會把皮膚曬老,看起來膚色不均勻,並增加長斑點、皺紋、老化,以及未來得皮膚癌的機會。
如果沒有耐心作好防曬措施,乾脆連美白保養,也一併省略。為什麼呢?因為,黑色素是皮膚防曬的天然屏障。美白保養的目的是讓皮膚上的黑色素減少,皮膚會更細嫩。但曬太陽卻又會讓黑色素增加,只作美白,不作防曬,相當於「前進一步,倒退兩步」,不但不易看到美白的成效,也有可能更容易曬傷,讓皮膚呈現發炎過後的色素沈澱,膚色更黝黑、斑點更加不均勻。
到底美白要怎麼作,才恰當?本期由專精皮膚美容的馮愛真醫師,分享擁有白皙皮膚的保健之道。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工作家庭兩頭燒,經常覺得食不知味、心煩意亂、人生空轉,
除了打針、吃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自己開心一點?
如何善用正念進食、呼吸、行走的養生法,釋放沈重的壓力?
明明時間已經很晚,早已筋疲力竭,理智上,完全知道應該睡覺了,但頭腦還是無法控制轉個不停。經常沒來由的焦慮不安,不知道人生為什麼而戰,但為了怕親友擔心,總是努力維持表面的平靜,不流露內心真正的想法,上一次開懷大笑,已經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就算是吃了「趕走壞心情的快樂食物」也沒有絲毫愉悅。
不時覺得胸口緊繃、肌肉僵硬,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總在原地踏步、人生空轉?難道是我還不夠好,還不夠拚命,才會這樣不停為未來感到擔憂?本期由專精正念減壓訓練的石世明臨床心理師,分享如何善用「正念」來緩解身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