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14

紀鑫醫師:認清發燒階段,四肢冰冷時,勿溫水拭浴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今年秋冬病毒大發威,腺病毒、登革熱、流感病毒齊發,

到底為什麼會發燒?發燒對身體有什麼益處及壞處?

什麼情況下該積極退燒?睡冰枕、退熱貼,真的必要嗎?


攝氏三十九度、四十度,看到節節高升的體溫計,連著高燒三、五天,很少有家長,可以淡定以對,從四、五月延燒迄今的腺病毒,常引起脖子附近的淋巴結腫大,鼻塞很嚴重,晚上睡覺會發出沈重的鼾聲,有時,甚至會使得喉嚨裡的扁桃腺化膿,常讓孩子燒到吃不下。


在南部個案已破萬例的登革熱,潛伏期約三到十四天左右,發病時,也會發燒,合併有劇烈的骨頭痛、眼窩痛,常讓患者誤以為是頭痛,身上會出現紅紅的登革熱皮疹、皮膚上有出血點。而秋冬時節,易盛行的流行性感冒,高燒個三天,也很常見。


當人體受到病原體侵入,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發燒,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免疫系統的作戰能力,加強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但發燒時會增加代謝,體溫平均增加一度會增加十%的呼吸量、心跳數,讓呼吸跟心跳加快,這對於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的患者會加重心肺負擔,有可能無法承受。此外,六個月到六歲的嬰幼兒,也有部份孩子,因體質的因素,有可能在發燒的二十四小時內,出現熱性痙攣的症狀,讓家長飽受驚嚇。


到底發燒有那些階段?睡冰枕、退熱貼、溫水拭浴,真的有用嗎?什麼情況下,該考慮吃退燒藥或用退燒塞劑?本周由專精兒童感染症的紀鑫醫師,分享發燒時,居家照護的關鍵養生之道。

11/20/2014

李林鍵醫師:手麻到滑鼠都握不住,這是怎麼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秋冬氣溫下降是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

睡到半夜,出現手麻症狀時,常讓人擔心是不是急性腦中風?

到底時常有惱人的手麻,該怎麼辦?該如何與中風作分辨?


坐在電腦前,工作一段時間後,手部大姆指、食指、中指,一路麻到無名指;騎摩托車時,不管是緊握把手或催油門時,手麻的症狀會特別明顯;晚上睡得正沈,手指、手掌傳來一陣酥麻不舒服,半夜還會麻到醒過來,非得用力把手掌甩一甩,讓手的血液循環比較好,才會覺得好一點,這都是臨床上,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若持續沒有改善,有時候嚴重起來,出現肢體無力的現象,可能連右手好好拿筷子夾食物,左手把碗端穩,都會出現困難。


為什麼現代人很容易有腕隧道症候群的困擾?主要是因為我們手掌腕骨的骨頭排列,就像英文字的「U」,上面覆蓋著橫腕韌帶,形成一個有如小隧道的空間,腕隧道內有血管、控制手指活動的肌腱,以及,支配大姆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拇指側半部感覺的正中神經。


當手持續作出伸展、彎曲的過度使用動作時,常造成橫腕韌帶的增厚,也會使得腕隧道內的空間變窄、壓力增加,而壓迫到血管、肌腱、正中神經,因血管、肌腱的結構比較強健,常是結構脆弱的正中神經,率先出現所掌管三個半指頭的痠、麻、痛。


不過,由於人體的神經,就像一條從頸椎一路連接到手掌的電線,只要中間有任何一段神經被壓迫到,也會出現手麻的異常症狀。舉例來說:頸椎第六節、第七節的脊椎神經,掌管的區域,也與腕隧道的正中神經相同,當因有骨刺、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而被壓迫到神經根時,也會出現雷同的症狀。


到底容易手麻,該怎麼作好日常的保健,才能避免症狀一再發生,越來越嚴重?那一類手麻要提高警覺?為什麼手麻,應及早重視?本周由專精人體復健的李林鍵醫師,分享的減緩惱人手麻的關鍵養生之道。

張高華治療師:3招有效甩掉體脂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不管,站起來、走路、彎腰,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強壯的肌肉力量,

中年開始,肌肉量的流失速度加快,肌肉比例少,容易疲累,

正確作對肌肉鍛鍊,不只是保持身材,對維持好的體能及活力很重要。


人體的肌肉,可分為心肌、平滑肌、骨骼肌三種。心肌主要是在心臟,平滑肌則是分佈在內臟,這兩種是不隨意肌,無法經由意識去控制心跳及腸胃蠕動。只有經肌腱連接到骨骼兩端的骨骼肌是屬於隨意肌,可以經由骨骼肌的收縮,產生動作。所謂的肌肉鍛鍊或運動訓練,指的就是骨骼肌的訓練。


即使體重維持不變,骨骼肌從三十歲起,也會逐漸減少,四十歲後,每十年會平均自然減少八%的肌肉質量,導致肌肉量越來越少,體脂肪率越來越高,身型看起來比較臃腫。一旦肌肉流失過多,肌肉力量不足,不但會讓骨骼、關節的負擔增加,使得腰背容易痠痛,也會讓位於肌肉內的能量工廠粒線體,以及,可以提供身體能量的肝醣,數量都會減少,讓人容易感覺疲累不堪。


及早作適度的肌肉鍛鍊,對減緩肌肉的流失,相當重要。但若是久未運動的中年人,可能或多或少有些關節的磨損,在作現在坊間非常流行,宣稱可練出人魚線的棒式(plank)或是健美臀腿的深蹲(squat)等健身運動時,若不留意動作要訣,反而有可能發生折腰傷膝的運動傷害。


到底久久沒運動,該如何正確提升肌肉的質量?運動前後,該怎麼吃,比較恰當?本週由專精運動訓練的張高華物理治療師,分享中年人肌肉鍛鍊的關鍵養生之道。

11/18/2014

許巍鐘醫師:鼻竇、鼻竇到底在那裡?為什麼會發炎?

有過敏性鼻炎,不只會擤鼻涕擤到鼻子紅紅的、鼻塞難呼吸、鼻黏膜破皮流鼻血,有時候還會因為鼻黏膜發炎,引起鼻竇炎,甚至還會發燒、頭痛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人類總共有四對鼻竇,位於臉頰的上頷竇跟鼻側的篩竇,在胎兒時期就會開始發育,而位於頭顱正中央的蝶竇跟眉毛上方的額竇,出生後,才發始發育,這四對鼻竇到青春期時,才會發育完成。


含有大量空氣的鼻竇,可以減輕頭骨的重量。鼻竇跟鼻腔一樣,都有纖毛,也會分泌黏液,當我們從鼻子吸入空氣的時候,不只會經過鼻子,也會經過鼻竇,可以幫忙調節空氣的溫度、溼度。


當鼻腔黏膜發炎,有鼻涕堆積在鼻腔時,如果塞住鼻竇通往鼻腔的開口,造成鼻竇感染蓄膿,引起細菌性感染,就容易引起急性鼻竇炎。


臺大醫院小兒耳鼻喉科科主任許巍鐘醫師提醒,「不管是過敏性鼻炎或感冒,有鼻涕時,必須注意擤鼻涕的方式要正確,嘴巴微微張開,可以用食指壓著一側的鼻孔,輕輕把另一側的鼻涕擤出來,再換另一側。千萬不要嘴巴閉緊緊,又用力同時擤兩側的鼻涕,這種錯誤的擤鼻涕方式,反而容易讓鼻涕跑到鼻竇或倒流到耳朵裡,形成反覆性的鼻竇炎或是中耳炎,不利於呼吸道的健康。」

11/06/2014

曾忠仁醫師:斑斑點點不能光靠雷射,診斷錯誤有可能延誤先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氣溫下降,逐漸進入雷射除斑的季節,

中年過後,臉上的斑斑點點,特別是老人斑特別礙眼,

到底對不愛撐傘又不化妝的男性來說,怎麼保持面子的光鮮?


主演《X戰警》中強悍金鋼狼的澳洲知名演員休·傑克曼(Hugh Jackman),今年才四十六歲,二○一三年十一月,因鼻側長出不明斑點,在太太的建議下就醫,証實罹患了皮膚癌中的基底細胞癌。最近又接受第三次皮膚癌切除手術,罹癌後,他不只一次以自身長期曝曬於陽光下,又沒作好防曬措施的錯誤經驗為例,呼籲民眾要多注意做好防曬工作,並隨時留意皮膚上的不明斑點。


事實上,從中年開始,皮膚的細胞開始老化,細胞分裂與分化的穩定性變差,就可能產生各種良性或惡性的皮膚腫瘤。若是良性病變,最常見的就是老人斑、微細血管擴張;倘若是惡性的腫瘤,就是皮膚癌。


而臉部的皮膚,不像身體或四肢,可以用衣服來遮蔽,可說是整個人體皮膚當中,最容易整個曝露在外的位置,如果沒有特別作好防曬措施,就會因紫外線的持續傷害,加速皮膚老化,更易有斑斑點點、血管擴張而影響到儀容。


到底臉上的斑點,該怎麼處理比較恰當?皮膚癌跟良性的斑點又有何不同?本週由專精皮膚癌診斷與雷射除斑的曾忠仁醫師,分享中年人保面子的關鍵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