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2011

楊培銘醫師:美食吃不停易得脂肪肝?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脂肪肝,是成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指的就是肝臟的實質組織,堆積了太多的脂肪,而讓肝臟有脂肪浸潤(編按:脂肪浸潤,是指細胞組織中有脂肪泡泡)的現象。


而吃得太甜或太油、飲食熱量高,體重過重時,罹患脂肪肝的機會,就容易增加。


當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過高,介於二十五到三十時,約有半數的人,會罹患脂肪肝,以一個身高一百八十公分,體重八十五公斤的男性為例,他的BMI是八十五公斤除以一‧八二公尺的平方,等於二十六,就有五成的機會有脂肪肝;如果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三十時,得到脂肪肝的機率,更可高達八成五到九成,即使是身材很正常的人,也有一成有脂肪肝。


到底脂肪肝會有什麼影響?以下是楊培銘醫師的問診。


Q:如何確定罹患脂肪肝?


A:目前,判斷脂肪肝主要是利用腹部超音波檢查,很多企業人,也是因為健康檢查時做了腹部超音波,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脂肪肝的問題。


正常肝臟與腎臟的實質組織亮度,在超音波的影像中,幾乎是一樣的,但當肝臟的實質組織中,堆積了過多的脂肪,就會讓肝臟呈現脂肪浸潤,看起來越來越白,跟腎臟實質組織的對比,也會越來越強,且肝內的血管,在超音波的影像中會越來越看不清楚。


Q:那些人容易有脂肪肝?罹患脂肪肝會有什麼風險?


A:除了肥胖、飲酒之外,吃得太油或太甜、患有C型病毒性肝炎,還有血液中的三酸苷油酯過高,都與脂肪肝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並不是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的困擾。一旦被發現有脂肪肝時,須重新審視目前生活形態是否出了問題,或是有潛在的疾病在作祟。


罹患脂肪肝的人,抽血檢查時,有可能血液中的肝指數GOT(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麩草酸轉氨基脢)、GPT (Glutamate-Pyruvate Transaminase,血清丙酮轉氨基脢)完全正常,也有可能GOT、GPT的指數會升高,這就是所謂的「脂肪肝炎」。目前推測脂肪肝炎有可能因為肝臟的持續發炎,會在日後演變成肝硬化,讓肝臟表面產生硬化結節有如苦瓜,進而影響到肝臟製造、解毒的功能。


而脂肪肝在臨床上,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也是因為脂肪肝跟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所衍生的腦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壓等動脈硬化相關的慢性疾病有密切關係,許多脂肪肝炎的患者,往往還沒有進展到肝硬化前,就會有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


Q:運動減重可消除脂肪肝嗎?


A:一旦民眾聽到自己有脂肪肝,都會很擔心,第一個想知道的是,有沒有藥物可以減重,並讓脂肪肝消失。但事實上,目前的確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直接治療脂肪肝。而光是認真運動,對體重、脂肪肝的減輕,幫忙也不大,注意飲食其實比運動更加重要。


由於脂肪肝不是一、兩天造成的,因此,要讓肝臟的脂肪消失,往往也須努力至少一、兩年才能奏效。倘若用藥物減重、減重減太快,或是使用飢餓療法,反而會造成人體的營養不良,讓肝臟的脂肪代謝異常,產生更多脂肪泡泡,因此,這些錯誤的減重方式會讓脂肪肝加重。


建議有脂肪肝的患者,應該尋求胃腸肝膽科醫師的協助,找出潛在的生理問題,好好控制血脂、血糖、血壓,並且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形態,擬訂可長可久的飲食內容和運動計畫,進行體質的調整,才能有效降低脂肪肝,避免動脈硬化的危機。


而腰圍粗(男性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超過八十公分)的患者,通常代表內臟的脂肪會比較多,除了脂肪肝外,也要留意胰臟脂肪的變化,這是因為胰臟有脂肪浸潤的情況,會比肝臟的脂肪,更難消失。若經由飲食、減重,調整到連胰臟的脂肪都消失,代表內臟的脂肪也降低了,將大大有助於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報你知:經常熬夜,易造成肝指數異常



肝臟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吃進或打進體內的藥物、毒物,都是由肝臟處理後,再排出體外,而毒藥物及病毒的侵襲,也正是讓肝臟失去功能,導致急性肝衰竭,而可能危及生命的兩大因素。


因此,留心不要誤吃毒藥物、接受病毒性肝炎的篩檢、慢性肝炎患者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對肝臟來說,就是最好的保養。在肝炎門診中,可以觀察到慢性肝炎的患者,若經常熬夜操勞,的確有可能讓肝功能指數上升,建議應保持正常的作息,勿操勞過度或熬夜。


由於酒精是經由肝臟代謝,東方人對酒精代謝的速度又比西方人慢,當男性每天喝超過三十公克的酒精總量(相當於二百五十毫升含酒精成分12%的葡萄酒)、女性每天超過二十公克,不但容易罹患脂肪肝,幾年內,也有可能因肝發炎而產生肝硬化,建議偶爾淺酌即可。尾牙季時,應酬多,又很難掌控菜餚的內容,可以每道菜只吃一部分,來降低熱量及油脂的攝取,避免脂肪肝的加劇。

(文●黃秀美)



延伸閱讀:脂肪肝初期無症狀,常衍生動脈血管硬化疾病 

——3種脂肪肝疾病比較


單純脂肪肝

定義:肝臟有脂肪浸潤,在腹部超音波下看起來比較白、比較亮

影響:飲食過油、過甜,肥胖或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疾病、C型肝炎患者,是高危險群

症狀:通常沒有症狀

建議:適度減重、運動,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查


脂肪肝炎

定義:脂肪肝,並且抽血的肝指數GOT、GPT上升

影響:常常合併有代謝症候群衍生的動脈血管硬化疾病,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

症狀:通常沒有症狀

建議:適度減重、運動,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查


肝硬化

定義:脂肪肝,且肝組織有纖維化及硬化結節的現象

影響:可能會使肝臟製造、代謝、解毒功能降低,甚至會引起肝昏迷而致死;也可能衍生肝門脈高壓的現象,導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危及生命

症狀:噁心、嘔吐、茶色尿、黃疸、腹水

建議:視情況調整飲食、服用藥物來減少各種併發症;若有嗜睡及意識狀況改變之現象,須掛急診。


資料來源:楊培銘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楊培銘醫師

現任:台灣內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醫用超音波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專長:肝癌診治、慢性B型及C型肝炎診治、彩色都卜勒超音波診斷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12/22/2011

童寶玲醫師:為何卵巢長瘤往往難以早早發現?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急性卵巢囊腫扭轉」,常會導致腹部劇痛不止,即使吃了止痛藥,依然會疼痛不止,常需緊急就醫。所幸,只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後的恢復良好。


卵巢是一個很容易長腫瘤的部位,生育年齡女性的良性腫瘤,有九成以上是屬於功能性囊腫,也就是俗稱的水瘤,這種與排卵功能異常有關的良性囊腫,通常會在三到六個月內自行吸收而消失。


到底出現卵巢良性囊腫該怎麼辦?採用單孔內視鏡治療卵巢囊腫比起其他治療方式又有什麼優點?以下是童寶玲醫師的問診。

12/15/2011

王蒼恩醫師問診:胃潰瘍、胃癌如何分辨?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胃,位於人體的左上腹,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主要的功能是暫時儲存及研磨食物,並且能夠分泌胃酸及酵素,進行食物的消毒及消化,胃壁由內而外,可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及漿膜層。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二○○九年有三千二百四十八位國人罹患胃癌,約有六成一的患者是男性,女性則佔三成九。而其中,約九成是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胃腺癌。到底為什麼會得胃癌?一定要動手術嗎?以下是王蒼恩醫師的問診。

12/08/2011

黃建龍醫師問診:每天跳動約十萬次的心臟,如何有效保養?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心臟是強而有力的肌肉組織,成人的心臟,每天跳動約十萬次,可將血液輸送至全身,一旦停止不動,就會致命。而心臟疾病,高居二○一○年台灣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有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五人因高血壓外(編按:高血壓疾病,另列為國人第九大死因,二○一○年有四千一百七十四人死於高血壓疾病)的心臟疾病死亡,冬天更是心臟病好發的季節。到底心臟為何會生病?哪些健康檢查項目,有助於心臟病的篩檢?以下是黃建龍醫師的問診。

12/01/2011

林俊立醫師問診:裝心臟節律器到底有什麼必要性,該注意哪些風險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心臟節律器是植入在左胸前皮下組織或肌肉下的一個小儀器,可以透過血管內的導線,連接到心臟,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心臟能夠正常的跳動及收縮。到底心臟節律器如何運作?什麼情況下可能失效?以下是林俊立醫師的問診。

11/24/2011

薛智仁醫師:頻繁流鼻血該就醫?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鼻部是由鼻中膈分隔出左右鼻腔,鼻腔內的鼻黏膜,有過濾空氣中雜質,以及調節溫度、濕度的功能,並具有豐盛的微細血管及血流,一旦鼻黏膜的血管破裂,就會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到底,擾人的流鼻血該怎麼辦?如何治療?以下是薛智仁醫師的問診。

11/17/2011

許文虎醫師:氣胸為何不建議搭飛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自發性氣胸,是一種好發於年輕、瘦高男性的胸腔疾病。突如其來的尖銳胸痛、呼吸困難症狀,有時會被誤以為是心肌梗塞。


人體的肺臟表面有臟層肋膜,胸壁的內層,則是壁層肋膜,而這兩層肋膜間的空腔,是肋膜腔。當肺部正常擴張時,肺臟會把肋膜腔塞得滿滿,臟層肋膜跟壁層肋膜,也會緊緊相貼。若肺臟組織破裂,有空氣跑到肋膜腔裡,就會壓迫到肺臟,讓肺葉塌陷,這就是氣胸。到底為什麼會氣胸?以下是許文虎醫師的問診。

11/10/2011

林嘉祥醫師:高齡長者反而不見得適合動腹腔鏡手術,為什麼?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人的脊椎內有三層薄膜,由內而外,可分為軟膜、蜘蛛膜、硬脊膜。軟膜與蜘蛛膜間,有脊髓液,可以吸收外來的震盪,保護脊椎內的脊髓及脊神經。而脊髓及脊神經的最外層,就是硬脊膜。


硬膜外的術後止痛術,是由麻醉科醫師,在脊椎的硬脊膜外腔室,插入特製硬脊膜外注射針,並放置一條給藥軟管來施打低劑量的麻醉及止痛藥物,目的是阻斷脊神經中,感覺神經的作用,但較不影響到運動神經,以減輕中重度手術後的疼痛。到底,傳統開腹手術?硬膜外術後止痛術,有何功能?以下是林嘉祥醫師的問診。

11/03/2011

葉炳強醫師:面臨高齡海嘯失智症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罹患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會讓。在記憶力、執行功能上有障礙,思考流暢度出現退步的現象。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功能退化,造成的症候群,會導致記憶力、判斷、語言及計算能力的逐步降低,但在醫學上,並沒有絕對、客觀的診斷方式,即使動用到高科技的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檢查,也僅能做為輔助診斷之用。


到底罹患失智症會怎樣?有辦法延緩失智症的進行嗎?以下是葉炳強醫師的問診。

10/27/2011

歐宴泉醫師:維他命E難預防攝護腺癌?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以往,常以為服用維他命E,可預防攝護腺癌。而根據美國癌症中心,針對三萬五千位男性所做超過七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每天服用四百國際單位(IU)維他命E組的男性比服用安慰劑組,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反而高了一七%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著名的《美國醫學會期刊》。


介於恥骨與直腸之間的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腺體。而男性的尿道,由膀胱出口到龜頭,可分為攝護腺尿道、膜性尿道、球狀尿道和陰莖尿道。居於膀胱出口到膜性尿道之間的攝護腺腺體,會將攝護腺尿道緊緊包覆在中間,兩條射精管,則會穿過攝護腺在攝護腺尿道內形成突出的精阜,性興奮時,射精到攝護腺尿道中。由攝護腺所分泌的攝護腺液,是提供精子養分,也是形成精液的重要液體。


攝護腺癌,指的是攝護腺出現不正常的突變。根據國民健康局所發表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攝護腺癌居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五位,占男性生殖性癌症的九成二以上,每年約新增三千六百位患者,且有上千名男性,因攝護腺癌而死亡。到底攝護腺癌對男性健康有何影響?以下是歐宴泉醫師的問診。

10/20/2011

趙灌中醫師:女性癌症-卵巢癌為何會這麼難纏?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台灣最近的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位居女性癌症死因第八位。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女性罹患卵巢癌的,平均年齡僅五十一歲,較西方女性年輕十歲,年齡層的提早與台灣乳癌發病年齡有相似之處。


成年女性的卵巢大小,直徑約為三.五公分左右,表面有一層薄薄的腹膜覆蓋,當卵巢中的生殖細胞形成的濾泡,逐漸長大、成熟後,卵巢的上皮細胞會破裂,釋放出卵子。卵巢在週期性的破裂過程中,若因某些原因上皮細胞有了突變,即可能逐步轉變成卵巢上皮細胞癌,上皮癌高居卵巢癌的九成以上。到底卵巢癌有什麼徵兆?以下是趙灌中醫師的問診。

10/13/2011

李美青醫師:過度微整形會臉僵?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眼睛下方的淚溝、眼袋及眼尾的魚尾紋,突然憑空消失,整個人顯得容光煥發?這絕對不是返老還童的奇蹟,有可能是為了增加外型優勢,悄悄做了美容整形。


眼眶周圍的皮膚是臉部真皮層最薄的位置,再加上眼睛每天眨動上萬次,薄薄的眼周皮膚,經常被動態的頻繁拉扯,所以,較其他臉部皮膚更早會有萎縮、細紋、鬆弛,露出疲憊的老態。


到底為什麼年紀漸長,就會有淚溝、眼袋?去除魚尾紋,一定會笑容僵硬嗎?以下是李美青醫師的問診。

10/06/2011

歐良修醫師:如何減輕寶寶換季皮膚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季節交替,氣溫改變,許多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不管父母多麼細心照顧,又會開始出現半夜癢到睡不著,而把臉頰及手腳皮膚,抓到皮破血流的症狀,讓家長又是焦慮又是心疼。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皮膚溼疹,好發於嬰幼兒,跟遺傳、環境有關。患童會出現皮膚乾燥、反覆搔癢的過敏症狀,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兩個月左右,開始在臉頰、頸部出現會癢的紅疹,較嚴重的可能會有脫屑的情形,臉頰變得花花的,或是耳後、頭部有音位搔抓而產生不易癒合的傷口。


年紀稍大之後,臉部的症狀可能會變得較不明顯,但手腳關節彎曲處,如手肘及膝蓋的內側,常會因搔癢而抓得黑黑、粗粗,摸起來像粗糙的砂紙,也常是一覺醒來,手腳抓得體無完膚。到底異位性皮膚炎,該怎麼辦?以下是歐良修醫師的問診。

9/29/2011

劉建國醫師:肛門附近長了像硬硬青春痘,非要開刀不可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花蓮縣長傅崐萁曾因肛門不適,有化膿性傷口,被緊急送往醫院就診,確診是肛門膿瘍、肛門瘻管。因肛門的內括約肌已有明顯感染,擔心會引發敗血症、括約肌壞死,已接受相關治療康復出院。


肛門是人體排泄物的出口,在肛門的黏膜上,分布有六到八個腺體,當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就會形成肛門膿瘍,患者會覺得好像肛門附近長了硬硬的青春痘,可能會出現發燒、疼痛、腫脹等症狀,排便及咳嗽時,疼痛會更加明顯。長久下來,這些破裂的傷口反覆發作,逐漸形成管狀的通道,就是肛門瘻管。


到底肛門瘻管跟痔瘡有何不同?為什麼非開刀不可?以下是劉建國醫師的問診。

9/22/2011

許立奇醫師:突然頭暈、天旋地轉、站不穩,問題可能出在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頭暈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症狀,患者常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有時候,還會合併有噁心、嘔吐、盜汗、站不穩等症狀。而人之所以會出現頭暈的症狀,最常見的原因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以及空間感的前庭感覺系統中的周邊神經(內耳),與中樞神經(腦幹及大腦)出現異常。


為什麼會突然覺得天旋地轉、站不穩?這跟感冒、過勞有關係嗎?以下是許立奇醫師的問診。

9/15/2011

王永衛醫師:感染愛滋病毒必發病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一位已懷孕的女醫師,在為病患插管急救過程中,患者噴血,事後,才知該患者罹患了愛滋病,情緒崩潰,深怕禍及腹中的胎兒。而二○一一年,台灣發生感染HIV的腦死患者器官,移植給五名重症患者的醫療事件,引發社會的恐慌與爭論。


曾被視為二十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正式的醫學名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俗稱愛滋病),指的是因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稱愛滋病毒),愛滋病毒破壞人體的CD4淋巴球(或稱輔助淋巴球),導致免疫力缺損而發病。


而隨著對愛滋病毒的了解,現在即使感染HIV,只要能夠早期接受適當的治療,不一定會發病,也就不會成為愛滋病患者,存活期可達二十年以上。


到底,HIV陽性指的是什麼?疑似感染該怎麼辦?以下是王永衛醫師的問診。

9/08/2011

林嘉理醫師:視網膜剝離為何要緊急動刀治眼?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罹患近視的人口不少,若是六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即是眼睛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眼科急症,若未即時接受手術,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視網膜位於眼球最內層,介於玻璃體與脈絡膜之間,有如照相機的底片,含有數百萬個感光細胞。當光線從角膜、瞳孔、水晶體、玻璃體,進到視網膜後,視網膜最下層的色素層,會將光影擋住,並將收集到的訊息,依序傳導給感光細胞、神經層,最後,聚集在視神經上,再傳送到腦部的視覺區,讓我們能夠清楚的辨識影像。


到底視網膜剝離會怎樣?有什麼前兆?以下是林嘉理醫師的問診。

9/01/2011

黃永錚醫師:嚴重時可能影響到大小便控制,甚至癱瘓的椎間盤突出,為何會這麼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國際醫療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二○一二年十二月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下背痛及骨關節炎在澳洲所花費的醫療成本,僅次於癌症,且是造成現代人殘疾的主要因素。而年輕人的背痛,最常見的一大原因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是位於脊椎的椎體與椎體的彈性組織,像果凍一樣QQ的膠體,作用有如脊椎的避震器,在跑、跳等動作時,可提供足夠緩衝,避免椎體與椎體間撞擊,也能讓脊椎做出前彎、後仰、扭轉的靈活動作。依結構,可分為中心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及外層的纖維環(annulus fibrosis)。


當脊椎不斷的重複受力時,可能導致椎間盤的纖維環、髓核向外突出,若壓迫到椎管中的神經根或脊髓等神經組織,就會產生痠、麻、痛的不適症狀;嚴重時,也可能影響到大小便的控制能力,甚至,導致癱瘓。


到底椎間盤突出,好發在哪些位置?跟骨刺有關嗎?以下是黃永錚醫師的問診。

8/25/2011

施一新醫師:烈日會把黑痣曬成皮膚癌?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有些「痣」,當臉上的黑痣太多,有時也會影響到儀容,但你知道嗎?當陽光耀眼,紫外線強時,若經常曝曬,不只會皮膚曬傷,讓黑斑變多,也會使得黑痣的數量增加。而長在手上、腳上的黑痣,雖然較不影響容貌,卻比長在臉上的黑痣,更值得留意。而且只要有陽光,即使是陰天也有紫外線。


黑痣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皮膚裡含有黑色素的痣細胞增生,所形成的良性瘤。根據生長的深度,可分為接合痣、真皮痣、複合痣三種,位於皮膚表皮層的是接合痣,形狀較平坦,位於皮膚真皮層的是真皮痣,外形較凸起,介於兩者之間的複合痣,則會略微凸起。到底哪些痣,需要特別當心?怎麼除痣較恰當?以下是施一新醫師的問診。

8/18/2011

陳文哲醫師:龍骨出現壓迫性骨折,有身高變矮、駝背、背痛等症狀,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脊椎俗稱「龍骨」,是人體軀幹的重要支柱。直立時,每一個脊椎的椎體,都須承受人體的體重,當椎體有骨折時,易導致脊椎的壓迫、塌陷、變扁,形成脊椎的壓迫性骨折。


而脊椎的壓迫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患者,相當常見的併發症,常與年長者的意外滑倒有關,有可能會出現身高變矮、駝背、背痛等症狀,若壓迫到脊椎的神經系統,有導致下肢癱瘓的風險。


到底脊椎的壓迫性骨折會怎麼樣?什麼情況下應該考慮開刀?以下是陳文哲醫師的問診。

8/11/2011

謝思民醫師:被動物咬傷為何要打破傷風?為什麼要注意蜂窩性組織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一旦有破損,即使只是不小心被寵物咬傷,或是有香港腳、灰指甲,以及被蚊蟲叮咬時抓癢,所造成的微小傷口,都有可能讓細菌長驅直入,導致誘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


蜂窩性組織炎,指的是皮膚上的傷口,因急性細菌感染,導致表皮及真皮的發炎反應。典型症狀包括皮膚局部的紅、腫、熱、痛。


到底哪些外傷,會容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被動物咬傷的時候,應該要怎麼辦?以下是謝思民醫師的問診。

8/08/2011

孫維仁醫師:帶狀疱疹結痂後,為何還會痛徹心扉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在攻擊神經結時,會導致神經元的玉石俱焚而引發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讓人痛不欲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二○一二年高齡九十二歲的前總統李登輝,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讓他足足痛了差不多二個多禮拜,才有比較好些。而當紅的韓國偶像團體「JYJ」成員有天,也曾因拍戲過勞,胸口長出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起的疾病。首次感染時,皮膚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小水泡,即是水痘,當水痘結痂脫落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繼續潛伏在神經節裡,待人體免疫力降低時,再伺機而動,常常是在過度疲勞後,沿著神經末梢,出現有如帶狀的劇痛紅疹。到底帶狀疱疹有多痛?為什麼急性帶狀疱疹痊癒後,還會痛到徹夜難眠?以下是孫維仁醫師的問診。

7/28/2011

方俊凱醫師:不顧現實,購物殺紅眼血拼可能是精神上生病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患有「衝動控制障礙」的女性,在擔任出納員時,趁職務之便,侵占公款八千萬元,全數用於瘋狂購物,家裡堆滿電視購物及直銷買的商品,而被起訴判刑。


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網路購物、舌燦蓮花的電視購物,或是,百貨周年慶開打,都會讓您的購物狂熱,不斷在心中及行動中沸騰,且喪失理性的「血拚」嗎?這種無法控制的購物行為,可能與「衝動控制障礙」有關。


衝動控制障礙,指的是有情緒上的衝動,而做出無法控制的行為,以女性患者來說,最常見的衝動行為,就是瘋狂購物。購物時,會覺得莫名興奮,常覺得非買不可,即使負債、破產,還是無法克制想買東西的欲望,買完後,會得到立即快感。


而當躁鬱症患者躁症發作時,有時也會以購物狂來表現。到底熱愛購物是一種嗜好?還是疾病?以下是方俊凱醫師的問診。

7/21/2011

林浤裕醫師:近視雷射手術可以重做?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熱賣,不管是在捷運、逛街,甚至躺在床上時,都可隨時上網。雖然使用很方便,卻也加重眼睛負擔,造成不少民眾近視、老花度數激增。為了擺脫戴眼鏡的不方便,而考慮動雷射屈光手術。


眼睛的屈光,指的是當光線進入眼睛角膜、水晶體(年輕水晶體具有彈性,可靠睫狀肌的調整厚薄,供看近、看遠)、玻璃體後,將影像聚焦在視網膜上的能力。若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造成看遠不清楚,就是近視;若聚焦在視網膜後,造成看近不清楚,就是遠視;當睫狀肌無力、水晶體缺乏彈性,造成看近很模糊,就是老花。


而雷射屈光手術,則是運用雷射光,改變角膜的厚度或形態,來矯正視力,讓影像能夠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上。到底近視跟老花的雷射屈光手術,有何不同?以下是林浤裕醫師的問診。

7/14/2011

敖曼冠醫師:肋骨受傷,為什麼會痛到難以忍受?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導演戴立忍、棒球選手陳金鋒和林智勝,以及女演員丁國琳,都曾因肋骨受傷而飽受疼痛的折磨。即使是單純性的肋骨骨折,也會相當疼痛,嚴重骨折時,更有可能導致血胸、氣胸,而危及呼吸。


人體的胸椎有十二對肋骨,包圍如筒狀,上方的前十對肋骨會與正中胸骨連接在一起,肋骨跟肋骨間有肋間肌。肋骨不僅能保護心臟、肺臟、肝臟、脾臟、腎臟等重要內臟,也是人體胸廓的支架,當肌肉用力時,肋骨會往前後左右擴張,增加肺活量,幫助呼吸。


到底哪些情況,易讓肋骨受傷?為什麼肋骨受傷會那麼痛?以下是敖曼冠醫師的問診。

7/07/2011

李宏昌醫師:食物中毒可吃止瀉藥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當氣候炎熱,就是食物中毒意外的高峰,典型症狀是在集體用餐後,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而會被緊急送往急診救治。


急性食物中毒,指的是吃了被病菌、病毒、毒素等污染的食物,進而引發身體的不適症狀。夏季氣候炎熱,有利於細菌生長,以細菌性的急性食物中毒最常見。


到底炎夏如何預防急性食物中毒?能不能吃止瀉藥?以下是李宏昌醫師的問診。

6/30/2011

盧星華醫師:水喝太少、憋尿,衍生急性腎盂腎炎非得住院不可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行程緊湊的高雄市長陳菊,曾因出現發燒、畏寒、腰痛的症狀掛急診,被證實罹患急性腎盂腎炎而住院。事實上,急性腎盂腎炎是夏季常見的泌尿道疾病,與水喝太少、憋尿,都有關係。


腎盂,指的是腎臟銜接輸尿管的位置。尿液具有沖洗泌尿道的功能,可將有害的細菌沖洗出去。當夏天天氣炎熱,排汗量增加,若水分的攝取量少,相對來說,排尿量就會減少,因此,泌尿道將無法透過解尿來達到清潔的功能,細菌較有機會由下泌尿道的尿道、膀胱,往上蔓延至上泌尿道的輸尿管、腎盂,引發急性腎盂腎炎。


到底急性腎盂腎炎會有哪些症狀?會傷腎嗎?以下是盧星華醫師的問診。

盧星華醫師:喝太少,也可能導致住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急性腎盂腎炎是夏季常見的泌尿道疾病,與水喝太少、憋尿,都有關係,患者常因出現發燒、畏寒、腰痛的症狀掛急診,需住院接受治療。


腎盂,指的是腎臟銜接輸尿管的位置。尿液具有沖洗泌尿道的功能,可將有害的細菌沖洗出去。當夏天天氣炎熱,排汗量增加,若水分的攝取量少,相對來說,排尿量就會減少,因此,泌尿道將無法透過解尿來達到清潔的功能,細菌較有機會由下泌尿道的尿道、膀胱,往上蔓延至上泌尿道的輸尿管、腎盂,引發急性腎盂腎炎。到底急性腎盂腎炎會有哪些症狀?會傷腎嗎?以下是盧星華醫師的問診。

6/23/2011

黃富源醫師:自行買抗生素藥物服用,為何會有風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氣侯溫熱潮溼,有利病菌繁殖,有可能導致呼吸道及腸胃道的感染、發炎,許多懶得上醫院的民眾,在鼻炎或腹瀉時,常會不經由醫師診斷,就自行跑去藥局買抗生素回家服用。


以社區藥局常見的廣效性的抗生素安滅菌為例,有粉劑、錠劑、注射劑三種劑型。在小兒科,主要被使用在治療細菌性的鼻竇炎、中耳炎、肺炎,包括鏈球菌與肺炎雙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症。


到底鼻子不通、鼻子發炎,就自行服用抗生素,會造成什麼危機?


抗生素該怎麼使用才安全?以下是黃富源醫師的問診。

6/16/2011

侯家瑋醫師:塑化劑也可能會害小孩長不高?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兒童的青春期,越來越早,使得近年來小兒科門診,性早熟案例,並不少見。許多愛子心切的父母,都會擔心子女是不是因為誤食了什麼不該吃的運動飲料、果汁、果凍、果醬、餅乾、麵包、兒童保健食品,才引發性早熟。

 

性早熟,指的是女童八歲、男童九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如女童乳頭正下方乳核,摸起來像有小硬塊,代表乳腺開始發育,小朋友常會抱怨ㄋㄟㄋㄟ痛痛的;男童睪丸開始成長,且體積比同年齡大,就是性早熟。性早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以下是侯家瑋醫師的問診。

6/09/2011

張忠毅醫師:心跳快到得送醫,這是心臟怎麼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不少高瘦的女性,可能會因胸悶、呼吸困難,被診斷出來罹患了二尖瓣脫垂症候群。事實上,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五%到一五%的女性,患有此症,是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


我們的心臟,共有四個腔室,四組瓣膜,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二葉瓣膜,即是二尖瓣(因外形有如西方僧侶帽,又稱為僧帽瓣),可分為前葉(長度較長)及後葉(長度較短),二尖瓣的瓣膜,有如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的門戶,可利用腱索來掌握二尖瓣開關,控制血液單一方向的流動。


當心臟舒張時,二尖瓣的瓣膜會打開,讓左心房的血液流向左心室,但當心臟收縮時,二尖瓣的瓣膜,會被腱索拉緊而關閉,避免左心室的血流,再逆流至左心房。


當二尖瓣有瓣膜變大、腱索太長或斷裂等結構上的異常,就是二尖瓣脫垂,如果二尖瓣關不攏,讓左心室的血流逆流至左心房,就是二尖瓣逆流。


到底二尖瓣脫垂該怎麼辦?以下是張忠毅醫師的問診。

6/02/2011

陳國鋅醫師:莫文蔚罹闌尾炎,肚子痛到要開刀?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金曲歌后莫文蔚,曾因肚子劇痛被診斷出罹患俗稱「盲腸炎」的急性闌尾炎,緊急入院動手術,即使當時獲知入圍六項金曲獎的喜訊,也不敢大笑,深怕牽動肚子上的傷口。事實上,急性闌尾炎,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腹部急症,也是腸胃外科最常執行的手術之一,但若有延誤,也會大幅增加治療的複雜度。


闌尾,位於右下腹,小腸連接升結腸交界的盲腸末端,因此,急性闌尾炎,也常被誤稱為急性盲腸炎。闌尾的長度約七到十公分,直徑小於○.五公分,當有急性發炎時,會導致闌尾腫脹,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到底急性闌尾炎該怎麼辦?以下是陳國鋅醫師的問診。

5/26/2011

黃玉成醫師問診:罹患細支氣管炎,會併發肺炎或氣喘?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支氣管炎是冬季、早春很常見的感染疾病,尤其,對肺部發育尚未完全的小朋友來說,若是連細支氣管都發炎、腫脹,可能會導致胸部凹陷、呼吸困難,也是幼兒住院的常見原因。


支氣管炎,指的是肺部支氣管發炎。


細支氣管炎,則是指最細、最尾端的細支氣管也發炎了,好發於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細支氣管發炎腫脹時,會影響氧氣及二氧化碳在肺泡的氣體交換,讓患童咳嗽、喘鳴的症狀很明顯,讓父母誤以為是氣喘發作而憂心不已。


到底細支氣管炎是什麼?以下是黃玉成醫師的問診。

5/19/2011

周溫祥醫師:少年郎為何也會骨質疏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當濕滑地面時,較容易導致滑倒意外的發生,對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來說,也可能因為滑倒,引發骨折。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台灣每年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大小骨折,高達十三萬人次。而骨折,不止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若是骨盆腔連接大腿骨的髖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可高達兩成。


骨質疏鬆症,指的是因骨量減少或骨質密度降低,導致的骨骼結構變差、脆弱,會讓骨折危險性增加,是骨科門診的常見疾病。到底罹患骨質疏鬆症,會有什麼影響?以下是周溫祥醫師的問診。

5/12/2011

陳肇文醫師:高血壓藥該怎麼吃會更有效,萬一出現副作用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推估,台灣高血壓人口約有四百萬人,是相當常見的慢性病。


我們從四肢測得的血壓,可分為收縮壓及舒張壓。心臟收縮時,將血液從心臟的左心室打出,須克服周邊動脈阻力,才能將血液經大動脈輸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此時的血壓,就是收縮壓。當心臟舒張時,血液仍在全身動脈系統中流動,此時的血壓,是舒張壓。


若血壓異常升高時,代表心臟打出來的血液增加,或是全身動脈系統的阻力增加,這都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同時也可能是全身動脈系統硬化的徵兆。


為什麼不痛不癢的高血壓這麼重要?以下是陳肇文醫師的問診。

5/05/2011

陳怡仁醫師:有子宮肌瘤又想懷孕,到底該怎麼辦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子宮疾病之一,常導致經血過多、貧血,有時會影響到受孕,讓想當媽媽的女性,無法如願懷孕生子,也是台灣女性會被切除子宮的原因之一。


當子宮肌肉細胞的基因調控機制出現問題,即會形成子宮肌瘤,且易受荷爾蒙、及生長因子影響。


舉例來說:當懷孕時,子宮肌瘤會因雌激素的刺激而變大,更年期後,也會因荷爾蒙改變而縮小。


到底有子宮肌瘤會怎樣?有子宮肌瘤,就得失去子宮嗎? 以下是陳怡仁醫師的問診。

4/28/2011

蘇銘堯醫師:愛吃消夜易胃食道逆流?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胃食道逆流是上班族常見的困擾。根據IMS國際寰宇藥品近日發表,囊括台灣地區健保及自費用藥的二○一○年前二十大用藥排行榜中,除了國人常見的三高疾病及癌症用藥外,主要用於胃食道逆流的耐適恩,光是一年,國人就吃掉八億七千萬元的藥費,也成為台灣排名第十三位的暢銷用藥。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流入食道,刺激食道黏膜,造成食道黏膜的受損與不適。在胃腸科門診,因胃食道逆流求診的患者,已超越腸胃潰瘍,成為上消化道疾病的主流。


以長庚醫院健檢資料分析,十年前,無症狀的胃鏡受檢者,約二%到五%有食道黏膜病變,但近兩年來,則有二○%到三○%的胃鏡受檢者有胃食道逆流,呈跳躍性成長。


為什麼現代人易罹患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會導致食道癌?以下是蘇銘堯醫師的問診。

4/21/2011

蔡仁雨醫師:吃藥延緩雄性禿有效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即便是超級大帥哥,一旦面臨禿髮危機、掉髮越來越明顯,難免會改變原有的外在形象。而前額頭髮呈現M形或是頭頂有地中海的O型落髮,都是相當典型的雄性禿症狀。


雄性禿又稱形態禿,皮膚科專科醫師一眼就能判斷,剛開始可能以前額或頭頂頭髮稀疏來表現,頭髮變細、變少,前額呈現M字落髮或所謂地中海的O型落髮,當前額與頭頂落髮連在一起,即會呈現U型的落髮。為什麼隨著年紀漸長會前額稀疏?若要植髮,要特別注意什麼?除了植髮,還有其他治療方法?以下是蔡仁雨醫師的問診。

4/14/2011

葉國偉醫師:氣喘兒可以不吃藥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當天氣忽冷忽熱、反覆無常的氣溫與高溼的氣候,氣喘病情較容易變得不穩定,常讓氣喘急性發作的患者,比往常增加許多。


氣喘是呼吸道的發炎反應,會造成肺部組織不可逆的纖維化,若經常急性反覆發作,有可能會傷害到氣管,而影響到未來的肺功能、肺活量。而容易在半夜急性發作的特性,也讓人格外心驚膽跳。到底氣喘,該怎麼辦?以下是葉國偉醫師的問診。

4/07/2011

呂大文醫師:人工水晶體,並非貴的比較好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人類眼球裡的水晶體Lens,原本是透明具有彈性的組織,外層有水晶體囊,且有前囊、後囊之分。水晶體,可把光線清楚的聚焦在視網膜上,並且可透過水晶體變厚、變薄的調節,讓看近、看遠時,都能有清晰的成像。

當人體的水晶體越來越混濁,形成白內障(Cataract),會讓視力變得模糊、夜間視力差。若水晶體的彈性變差,看近時,很吃力,就是老花眼。到底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是什麼?有不同選擇嗎?以下是呂大文醫師的問診。

3/31/2011

吳明哲醫師:日常生活也有輻射源?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談核色變的時代裡,每當媒體披露核電廠輻射外洩的危機時,總讓鄰近的民眾人心惶惶,但您知道嗎?從古至今,人類本來就是生活在天然輻射之中,就連抽菸都會增加輻射劑量的暴露。


輻射依種類不同具有高低不同的穿透性,當人體吸收到輻射時,DNA的結構,的確有可能被破壞,也可能產生有害的自由基,使得細胞組織受到損傷。到底輻射會對健康有什麼樣的具體危害?以下是吳明哲醫師的問診。

3/19/2011

王治元醫師問診:人人都可吃碘片抗核污?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發生震驚全球的日本福島核電廠連環爆事件,擔心受到核災污染,被視為保命仙丹的「碘片」(碘化鉀)炙手可熱,價格飆漲。但你知道嗎,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體質的人,吃了過量的碘,不管是碘片、藻類保健食品、寒天食品,都有可能會誘發甲亢,而出現心跳快、心悸、手抖的不適症狀。


甲狀腺位於甲狀軟骨(俗稱喉結)的下方,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包括三碘甲狀腺素(T3)、四碘甲狀腺素(T4)。而碘正是甲狀腺生產甲狀腺荷爾蒙所需的原料。當甲狀腺荷爾蒙過高時,就是甲亢。但甲亢會怎樣?以下是王治元醫師的問診。


Q:服用碘片 會導致甲亢?


A:台灣的甲亢,有九成五以上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功能亢進,又稱葛瑞夫茲氏症(Graves'disease),好發於三十到五十歲,四十歲是高峰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家族傾向有關,姊妹中若一人有甲亢,同胞姊妹發生甲亢的機會是一般女性的九到十二倍。

3/17/2011

蔡世澤醫師:糖尿病為何會如此傷眼,該如何減少失明風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的糖尿病患者,約有一百五十萬名,四十歲以上人口,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台灣二○一一年十大死因第四位,就是糖尿病,有超過九千人因糖尿病而離世。


糖尿病,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也就是血糖過高,當空腹血糖超過一百二十六毫克∕百毫升( 126mg/dL),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而血糖的高低與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有關,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發生胰島素阻抗現象,胰島素無法充分發揮應有降糖功能時,就有可能使得人體中的血糖含量增加。


血糖長久居高不下,容易造成血管、神經、腎臟等的併發症。為什麼這個古老的疾病,會這麼難纏?以下是蔡世澤醫師的問診。

3/10/2011

廖偉智醫師:胰臟癌為何如此凶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二○一一年十月五日離世,享年五十六歲的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同年三月二日現身iPad2發表會時,曾讓蘋果迷喜出望外,掌聲不斷。這是因為賈伯斯在二○○四年發現罹患罕見的胰臟癌——胰島細胞癌(胰內分泌細胞癌),切除腫瘤後,又做了換肝手術,已多次傳出病情不樂觀。


胰臟是兼具內分泌及外分泌雙重功能的器官,前者,像是分泌可降低血糖的胰島素、讓血糖上升的升糖素,以及調控胰島素、升糖素分泌的體抑素,當內分泌功能有缺損時,可能會出現糖尿病。


後者,會分泌胰液來中和胃酸,同時,也會分泌消化食物所需的酵素,將食物中大分子的醣類、蛋白質、脂肪等等營養素,分解成較小的分子,以利腸道消化、吸收營養。因此,當胰臟的外分泌功能有缺損時,常會出現腹瀉、解脂肪便、體重減輕的症狀,這也是賈伯斯罹患胰島細胞癌後,越來越清瘦的因素之一。

3/03/2011

林憶珊醫師:為什麼用意志力戒菸會這麼難?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曾有多年菸癮的癮君子,都知道光靠意志力,要維持戒菸的成效有多困難,常是戒了又抽,抽了又戒,成功戒菸九十九次,卻又因菸癮發作,再次抽菸第一百次。


戒菸很困難,是因為香菸中所含的尼古丁,會刺激腦部多巴胺的分泌,讓心情愉悅、放鬆,因此,明明知道抽菸會增加罹患肺癌、腦中風的機會,很多抽菸者還是樂此不疲。到底戒菸有多難?以下是林憶珊醫師的問診。

林憶珊醫師:用意志力戒菸很難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 Obama)表示:曾有多年菸癮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已約有一年左右沒有抽菸,而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 Gibbs)也曾透露歐巴馬是採用尼古丁咀嚼錠來壓抑菸癮。


戒菸很困難,是因為香菸中所含的尼古丁,會刺激腦部多巴胺的分泌,讓心情愉悅、放鬆,因此,明明知道抽菸會增加罹患肺癌、腦中風的機會,很多抽菸者還是樂此不疲。到底戒菸有多難?以下是林憶珊醫師的問診。

2/24/2011

顏大欽醫師:為何感冒好了,還是咳個不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當到了流行性感冒的季節高峰時,因類流感症狀掛急診及門診的人次屢創高峰,小兒科門診擠滿了咳不停的小病童。若再加上氣候寒冷時,本就是氣管過敏、病毒最活躍的季節,會有不少小朋友會咳到吐、咳一整晚,讓父母跟著輾轉難眠。


咳嗽,雖然擾人,卻是呼吸道裡的保護機制,一種本能的神經反射動作,主要目的是藉由咳嗽的動作,把發炎、感染、異物等有害的物質,咳出體外。當呼吸道有發炎的刺激,如:有痰液時,用鎮咳藥物去壓抑咳嗽,有可能會讓痰液卡在氣管中,無法排出,導致續發性的細菌感染。到底小兒咳嗽該怎麼辦?以下是顏大欽醫師的問診。

2/17/2011

王有利醫師:高齡產婦選剖腹產會不會比較安全?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在台灣每三位孕婦,約有一位會採用剖腹產,與美國的剖腹率相仿,是一個產科常見的手術。而造成台灣高剖腹產率最常見的原因,是因前胎剖腹產,其次是胎位不正、產程有問題、胎兒窘迫等等。


現代人越來越晚婚,使得生子的時間也延後,但高齡產婦採剖腹生產,真的會比自然生產安全嗎?到底剖腹產怎麼做呢?以下是王有利醫師的問診。

2/10/2011

王炯珵醫師:天冷半夜頻尿正常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逢休假期間,上班族最想要的,就是睡覺睡到自然醒,但對有膀胱過動症的患者來說,每天睡到自然醒是種奢求,一個晚上得從暖暖的被窩爬起來上廁所兩、三次,就連休閒假期也不例外。


夜尿,指的是睡著後得中斷睡眠,起床小便,之後還要再回去睡覺。有上述症狀,就符合夜尿的定義;若一夜得起床解尿兩次,則須考慮就醫治療。膀胱過動症是因感覺神經受損而導致膀胱有過度敏感、異常收縮的情況,因此常會伴隨急尿、頻尿、夜尿的相關症狀。


而據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女性約有五六‧七%、男性約有五一‧六%,有夜尿困擾,相當於每兩人就有一人。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在二○○九年十一月時,就因半夢半醒間摸黑上廁所,意外撞斷兩條肋骨而苦不堪言。到底膀胱過動症是什麼?跟夜尿有何關係?以下是王炯珵醫師的問診。

1/27/2011

余璧如營養師:大魚大肉對血壓控制有什麼樣的影響?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呷雞起家、年年有魚」的新年飲食,有可能越吃越健康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台灣地區高血壓盛行率調查,台灣四十五歲以上的國人,三八‧五%有高血壓或正在服用高血壓藥物,也就是每三人,即有一人以上有高血壓的問題。若能採用得舒飲食(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可以降低十到十二mmHg的血壓,降壓效果,相當於吃一顆高血壓藥。


得舒飲食,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報告,指出可有效減少一五%的冠心症發作,降低二七%的中風,與以往健康飲食概念,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不再強調哪些食物絕對不能碰、不能吃,而是建議多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豐富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對高血壓控制有益的食物。透過節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及多種營養素的搭配,來改善健康。


目前,包括美國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高血壓指引,都已建議有代謝症候群、血壓及血脂問題的民眾,採用得舒飲食。到底過年期間,如何做到得舒飲食?以下是余璧如營養師的問診。

1/20/2011

姚建安醫師:寒流發威如何避免失溫?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寒流一發威,低溫頻頻下探,即使在台灣,清晨氣溫,也可能降至零度以下,屆時,陽明山、合歡山,難得呈現銀白世界。然而,隨著一波波的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有時也會傳出有人凍死、凍傷的意外,民眾必須小心防範失溫意外的發生。此外,冬天也是感冒好發的季節,高燒又是兒童感冒常見的徵兆,很多父母在幫孩子退燒時,若退燒不當,也有可能會導致兒童失溫。


失溫,指的是體溫過低。正常人體的核心體溫與肛溫最接近,約是在肛溫三十六‧五度,耳溫三十七度,當小朋友的肛溫低於三十六度(耳溫三十六‧五度),大人的肛溫低於三十五度(耳溫三十五‧五度),就要留意有失溫的危險性。而當體溫低於正常體溫三度以上,就有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而致命。


到底在寒冬低溫中,要如何避免失溫?以下是姚建安醫師的問診。

1/13/2011

邱冠明醫師:冠心病是總統病?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前總統陳水扁,傳出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及心絞痛等症狀,引發關注。日前剛過九十大壽的前總統李登輝,同樣因冠心病,放了多支的心臟支架。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也因冠心病,先是以內乳動脈、靜脈做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又放了心臟支架。,日本天皇也因為左主幹冠心病接受了繞道手術。冬天氣候寒冷,正是冠心病的患者最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季節。


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所需氧氣及養分的重要血管,就是冠狀動脈。我們身體器官的血管,大都深埋在器官內部,只有冠狀動脈是有如皇冠般,環繞在心臟表面,這是為了避免心臟在收縮時,壓迫到動脈血管,而影響到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


冠狀動脈主要有三條,分別是左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枝、左迴旋枝,以及右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有狹窄、阻塞,血流量減少,而讓心臟肌肉缺血、缺氧,就會影響心臟功能。到底罹患冠心病,該怎麼自保?以下是邱冠明醫師的問診。

1/06/2011

賴旗俊醫師:吃葉黃素真能顧目睭?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近幾年,企業人很流行吃葉黃素(Lutein)「顧目睭」,但你可能不知道,吃葉黃素的目的,主要是保護眼睛裡的黃斑部。黃斑部一旦發生病變,嚴重者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國內約有二十四萬名的患者。


眼睛的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央,因顏色有如黃色的斑點而得名。雖然,黃斑部面積比米粒還小,僅有○‧○五公分大小,卻是眼部負責精確視力及分辨顏色的重要結構。倘若有黃斑部病變,不僅會閱讀困難,也無法分辨紅綠燈,嚴重時,更會致盲。


由於人類七○%的腦部活動與視覺有關,而眼睛黃斑部的重要性,就有如腦部的延伸,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到底罹患黃斑部病變,該怎麼辦?以下是賴旗俊醫師的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