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談核色變的時代裡,每當媒體披露核電廠輻射外洩的危機時,總讓鄰近的民眾人心惶惶,但您知道嗎?從古至今,人類本來就是生活在天然輻射之中,就連抽菸都會增加輻射劑量的暴露。
輻射依種類不同具有高低不同的穿透性,當人體吸收到輻射時,DNA的結構,的確有可能被破壞,也可能產生有害的自由基,使得細胞組織受到損傷。到底輻射會對健康有什麼樣的具體危害?以下是吳明哲醫師的問診。
Q:輻射如何計量?對人體有何傷害?
A:輻射劑量單位是西弗,一西弗等於一千毫西弗,一毫西弗等於一千微西弗。人體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與輻射強度及暴露時間有關,輻射強度以劑量率表示,常用單位有「微西弗∕每小時」及「毫西弗∕每年」兩種。
雖然很多人對輻射暴露有很深的恐懼感,但生活中的輻射是很常見的,主要來源有天然輻射源及人造輻射源兩種。前者包括來自天空的宇宙射線,海拔與緯度越高,宇宙射線越強。而土壤及建材中也含有天然的放射性核種,如鈾238、氡222,也會產生輻射,台灣民眾所接受的天然輻射量,每年約在一.六毫西弗。
有些生活習慣或活動,也會增加輻射劑量的暴露。以抽菸為例,若每天一包菸,光是抽菸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約在九毫西弗∕年,而搭飛機往返美西一次所接受宇宙射線的輻射約在○.○九毫西弗。
人造輻射的來源則有醫療診斷及治療、核爆落塵、核能發電等。以胸部X光攝影為例,每次約有○.二毫西弗的輻射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約七毫西弗。若為搶救生命所做的癌症治療,局部累積劑量甚至會高達數萬毫西弗。
胎兒跟兒童其體內分裂旺盛的細胞比較多,因此較容易受到輻射的傷害。而人體不同部位的組織器官對輻射的敏感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像造血組織、消化道上皮細胞對輻射的敏感度較高,肌肉跟神經則相對較低。
實際上,除非輻射劑量單次超過五百毫西弗,否則不易出現臨床症狀。輻射傷害的急性效應有皮膚紅斑、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慢性效應則可能造成白內障、白血症、癌症,也有可能導致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Q:戴口罩、吃碘片 能防輻射嗎?
A:戴口罩、穿長袖衣服,主要作用是防塵,避免輻射塵接近體表或進入體內;而碘片主要是為了保護甲狀腺。
目前原子能委員會在全台建置的三十處輻射監測站所測得的輻射劑量都在一般背景值範圍的○.二微西弗∕每小時以下,代表輻射塵仍屬正常值範圍,所以,居住台灣的民眾並沒有必要特別做這些額外的防護。
Q:若擔心受到輻射污染該怎麼辦?
A:中華民國核醫學學會已就「疑似核災輻射污染之初步處理流程」提出建議:
第一點:以可偵測輻射劑量的蓋革計數器做全身初步偵檢,若有輻射污染情況,馬上進行初步除污,必要時會後送到輻射傷害責任醫院。
第二點:再進行甲狀腺的放射活性偵測,若呈陽性反應,則建議後送輻傷責任醫院。
第三點:同時抽血進行全血球計數與分類,主要觀察血液中淋巴球比率是否有下降情形。若有,則應進行連續性檢驗;若呈現連續性下降,建議後送輻傷責任醫院。
第四點:高度疑似污染者可加做眼、鼻、口、耳的棉棒擦拭,進行輻射活性分析。若經過這些檢驗都無異常反應,即可排除有被輻射污染。
報你知:居家通風,可防天然輻射累積!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的評估,接受一千毫西弗的全身輻射劑量(相當於接受五百年天然輻射劑量)後,每一萬人可能會增加五百位癌症死亡患者,相當於致癌死亡率在五%左右。但一般人要接受到一千毫西弗的全身輻射劑量並不容易,而且由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致癌死亡率即達二○%以上,因此日常生活中因輻射而致癌死亡的機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
輻射物質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有飲食、呼吸、由皮膚或傷口侵入等。由原能會監測數據結果顯示,日本核災的輻射塵目前並未影響到台灣。在食品部分,衛生署也逐批查驗日本的生鮮冷藏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等的輻射量,民眾不必過度憂慮。
反而比較值得關注的是日常公共空間及住家的氡氣濃度,氡222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在美國已被證實為僅次於吸菸的致肺癌因素,也會增加孕婦的流產及畸形兒機率,是值得加以留意的輻射物質。氡222,主要來自地下的土壤、岩石及建材,容易在通風不良的室內累積,若居住在地下室或建材有大量石材,宜特別注意不要緊閉門窗、保持空氣暢通,若有疑慮可洽詢原能會輻射防護處保健物理科。
延伸閱讀:每天一包菸會增加輻射量!——生活、醫療及核污輻射劑量比較
輻射來源或影響:牙科全口X光攝影
輻射劑量:每次0.01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胸部X光攝影
輻射劑量:每次0.2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從台北搭飛機往返美西
輻射劑量:每趟0.09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國人接收的天然輻射量
輻射劑量:每年約1.6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飛機的機組員所接受的輻射量
輻射劑量:每年2至5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每天抽一包菸(20支)
輻射劑量:每年9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
輻射劑量:每次7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腸胃道鋇劑攝影
輻射劑量:每次8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
輻射劑量:每次10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輻射工作人員的輻射量限值
輻射劑量:每年50毫西弗以下,5年內不得超過100毫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急性輻射傷害出現症狀
輻射劑量:全身單次1至2西弗
輻射來源或影響:輻射致死量
輻射劑量:全身單次6西弗以上
註:1西弗=1000毫西弗
資料來源:原能會、WHO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吳明哲醫師
現任:馬偕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
專長:正子掃描、核醫心臟學、核子醫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