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2011

謝思民醫師:被動物咬傷為何要打破傷風?為什麼要注意蜂窩性組織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一旦有破損,即使只是不小心被寵物咬傷,或是有香港腳、灰指甲,以及被蚊蟲叮咬時抓癢,所造成的微小傷口,都有可能讓細菌長驅直入,導致誘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


蜂窩性組織炎,指的是皮膚上的傷口,因急性細菌感染,導致表皮及真皮的發炎反應。典型症狀包括皮膚局部的紅、腫、熱、痛。


到底哪些外傷,會容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被動物咬傷的時候,應該要怎麼辦?以下是謝思民醫師的問診。


Q:打破傷風疫苗,還會得蜂窩性組織炎?


A:受傷後,有沒有打破傷風疫苗,跟接下來會不會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兩者間並沒有任何關係。打破傷風疫苗的目的,是為了預防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所造成的感染,對於其他種類的細菌,像是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常見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的感染,並沒有任何預防的效果。


破傷風桿菌一旦經由汙染性的傷口,進入人體大量繁殖之後,分泌的毒素會引發嚴重的全身肌肉緊繃、肌肉痙攣、抽搐、呼吸困難,最典型症狀是「角弓反張」,這是一種獨特的肌肉痙攣,身體會不由自主的扭曲,有如被彎曲的弓,無法伸直。破傷風雖然目前在台灣還屬罕見,但死亡率相當高。因此,只要有汙染性的不潔傷口,建議及早就醫,施打破傷風疫苗。


皮膚受傷後,宜密切注意傷口變化,若是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症狀,就可能是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除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創傷弧菌也可能經由皮膚傷口造成局部甚至全身性感染(常與接觸海洋生物時受傷有關),更有可能會在短短一天,就出現相關的症狀,因病程進展快,需要馬上掛急診。


由於動物口腔細菌複雜且多樣,若被動物咬傷就醫時,應告知動物的種類,以利醫師做病情判斷。以貓造成的抓傷、咬傷為例,除了蜂窩性組織炎外,也可能引起貓抓病,這是由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細菌性疾病,局部同樣有紅、腫、熱、痛症狀以及淋巴結腫大。治療時,所需要投予的抗生素,與一般蜂窩組織炎治療所需的抗生素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有相關病史,務必在就醫時主動告知。


若因為皮膚受傷而就醫,在就醫之前,可以先做簡單的傷口處理,以乾淨的大量清水沖洗患部,目的是減少傷口的細菌數量。就醫後,可能會需要施打破傷風疫苗,並針對傷口的狀況,做沖洗、清潔、消毒、包紮,而傷口內若有沙粒、碎屑等異物,也要盡量清除乾淨,不要殘留在組織深部,以免成為日後的感染源。


Q:哪種病患是併發症高危險群?


A:糖尿病患者、正在做化學治療的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不全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罹患蜂窩性組織炎時,有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同時也是較容易發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


Q:得蜂窩性組織炎,要如何治療?


A:單純的蜂窩性組織炎,可服用口服抗生素治療,約七到十天內可獲得控制。若細菌感染,沿著血管組織或淋巴組織蔓延,造成發炎範圍的擴大,抗生素治療期,有可能得延長兩到三週左右。


但是,若往皮膚的深層發展,則有可能侵犯到筋膜層,造成筋膜炎,演變成快速蔓延的感染,舉例來說,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原本只有腳踝的紅、腫、熱、痛,快速擴展到整肢小腿,都發生紅腫的症狀。


若嚴重到壞死性筋膜炎,則要當心敗血症,並且需要外科清創的處理,開刀把壞死組織清除掉,治療期有時可能長達兩個月以上。


另外,在部位方面,臉部的蜂窩性組織炎,有極少的案例,可能會引發中樞性的發炎,併發深部顱內靜脈竇的血栓性感染。患者會有不明原因的發燒、臉部出現難以描述的不適感,這種案例,雖然非常少見,但是危險性高、診斷困難,常常需動用到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才能確診。在臨床上,則與擠壓鼻部三角形區域的青春痘有關係。


一旦傷口的發炎,出現了急速進展或是出現發燒的症狀,就得馬上回診,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報你知:蚊蟲叮咬抓破皮,小心染細菌


台灣夏季濕熱,有利黴菌生長,易造成香港腳、灰指甲等感染性疾病,而由香港腳、灰指甲,導致的下肢部位蜂窩性組織炎,在臨床上也相當常見。這是因為香港腳或灰指甲上會因黴菌感染而致皮膚缺損,細菌就有可能經由這些微小的傷口長驅直入,引發腳踝、小腿的蜂窩性組織炎。因此若患香港腳、灰指甲時,不可忽略,應積極接受治療。


而同樣在夏天,常見的蚊蟲咬傷,本身並不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但常會因皮膚叮咬後的搔癢,而抓破皮膚,導致細菌侵入,才誘發蜂窩性組織炎,建議被蚊蟲咬傷時,不要用抓的,可以用拍打皮膚的方式來減少癢感,可避免抓傷皮膚。


若是糖尿病患者,因對疼痛感覺較不靈敏,常常受傷發炎,仍沒有自覺,建議可在每天洗澡時,養成檢查手腳皮膚習慣。


延伸閱讀:感染創傷弧菌發病更快 ——2種蜂窩性組織炎誘發細菌比較


種類:金黃色葡萄球菌

來源:皮膚表面常有的菌種,當皮膚有外傷時,引發感染

發病:受傷後2到3天左右

治療:使用抗生素,可能會有併發症而需清創,更嚴重者(例如糖尿病患)可能需截肢

提醒:若紅腫範圍在短時間內擴大,需再就醫治療


種類:創傷弧菌

來源:處理海洋生物時,被割傷、刺傷,引發感染

發病:受傷後1日左右

治療:抗生素、清創,甚至可能需要截肢

提醒:病情進展極快,且致命性高,需馬上急診,不可拖延


資料來源:謝思民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謝思民醫師

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

專長:感染症學、感染免疫學、愛滋病學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