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國際醫療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二○一二年十二月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下背痛及骨關節炎在澳洲所花費的醫療成本,僅次於癌症,且是造成現代人殘疾的主要因素。而年輕人的背痛,最常見的一大原因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是位於脊椎的椎體與椎體的彈性組織,像果凍一樣QQ的膠體,作用有如脊椎的避震器,在跑、跳等動作時,可提供足夠緩衝,避免椎體與椎體間撞擊,也能讓脊椎做出前彎、後仰、扭轉的靈活動作。依結構,可分為中心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及外層的纖維環(annulus fibrosis)。
當脊椎不斷的重複受力時,可能導致椎間盤的纖維環、髓核向外突出,若壓迫到椎管中的神經根或脊髓等神經組織,就會產生痠、麻、痛的不適症狀;嚴重時,也可能影響到大小便的控制能力,甚至,導致癱瘓。
到底椎間盤突出,好發在哪些位置?跟骨刺有關嗎?以下是黃永錚醫師的問診。
Q:椎間盤突出,常見於哪個年齡層?
A:二十歲到四十歲的青壯年,最容易罹患椎間盤突出,這是因為年輕人的椎間盤,富含水分,當腰部用力時,椎間盤比較容易受到擠壓、突出,造成局部痠、麻或刺痛。
而老年人的椎間盤,因為水分少、彈性差,比較不會有椎間盤突出的困擾,反而較常出現因為脊椎退化、椎體鈣化形成的骨刺,而造成神經根或脊髓的壓迫,典型的症狀是早上起床時,下背部疼痛、痠痛比較明顯。
Q:哪些不良姿勢,容易使椎間盤突出?
A:頸椎第五、六、七節,以及腰椎第四、五節及第五腰椎、第一薦椎之間,因為常會做前彎、後仰的動作,活動度最大,是臨床上最常發生椎間盤突出的位置。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是上班族常見的問題,主要是與打電腦姿勢不良或坐姿不佳有關,除了經常落枕,常覺得肩頸痠痛,也可能會出現單手或雙手的痠、麻、無力症狀。
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則常是突發性腰痛,往前彎腰時,會痛得更明顯,通常在搬運重物、用力打噴嚏或大聲咳嗽後,閃到腰,有些患者會痛到無法動彈,甚至得叫救護車送急診。
有些患者不見得會劇痛,而是以痠、麻症狀為主,會從後腰部、臀部、大腿後側或外側,一直延伸到小腿,有時也可能會讓下肢出現麻木症狀。值得提醒的是,很少會需要搬重物的企業人,會得到椎間盤突出,常是因打小白球時,揮桿擊球的扭轉動作不當,導致頸椎或腰椎的椎間盤突出或造成肌肉或韌帶拉傷,常出現在打完球的當天晚上,或隔天早上出現相關的症狀,建議可找高爾夫球教練,重新調整打球的姿勢,以免一再復發。
而懷孕女性,是因腰部得支撐胎兒重量,有如二十四小時抬著重物,會讓椎間盤突出的嚴重度增加,可多臥床休息,建議往左側臥,較不易壓迫到子宮右側的下腔靜脈迴流。
穿高跟鞋,則會讓人體的重心往前傾,腰椎向前彎曲,增加脊椎的受力,同樣會加重疼痛症狀,宜多留意鞋款選擇。
Q:出現哪些症狀,應盡速檢查與治療?
A: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經由臨床症狀及理學檢查來確診,必要時,可加做X光、磁振造影(MRI)、肌電圖,以了解脊髓或神經根被壓迫的情形。
急性期,可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減輕神經發炎及疼痛,也可使用硬頸圈、護腰來支撐椎體,同時,也應接受復健科醫師的治療,以頸椎或腰椎的牽引、電療、徒手治療來緩解患部疼痛與痠、麻。
但若出現嚴重疼痛、大小便失禁,或者是明顯的肌肉無力,像是手部無法正常舉起、沒有力氣抓握,或是腳有垂足現象,使得腳掌無法正常舉起、無力走路,則會建議盡快接受手術治療,以免神經組織壓迫過久,導致無法恢復的永久性神經損傷。
報你知:勿仰頭看電腦螢幕與趴睡
椎間盤突出是常見的骨科疾病,若是經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千萬不要仰著頭看螢幕。電腦的螢幕高度,應略低於眼睛,視線與螢幕保持十五度的角度,對頸椎的負擔較小。
坐辦公桌時,盡量挑選有硬式靠頸及靠背的椅子,脊椎挺直往椅背靠攏,腰部可放護枕支撐,兩腿的腳掌,直接踩在地面上,不要蹺二郎腿,以免造成脊椎的扭轉,每工作三十分鐘左右,可站起來伸展活動。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時,可準備一張小凳子,左右腳交替踩在小凳子上,可減輕脊椎的壓力。
若是患有椎間盤突出,做前彎、後仰的動作,都要特別小心,搬重物、跑步、跳躍、扭動弧度大的運動,都有可能會加重症狀,應該避免。睡覺時,睡過軟的床墊或躺太軟的沙發,宜採側臥;睡較硬的床,並在頸部、膝下墊枕頭,提供必要的支撐。
而抬頭挺胸、鍛鍊背肌及腹肌的肌肉群,可提供脊椎支撐力,讓脊椎更穩定,較不易扭傷或閃到腰,可在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依個人的柔軟、力量、體能,持續做簡單的肌肉伸展體操。
延伸閱讀:常見3大腰痛疾病
種類:椎間盤突出
好發年齡層:20至40歲
發生原因:姿勢不良、搬重物
典型症狀:急性的痠、麻、痛
治療方式:止痛藥、牽引、手術
種類:骨刺
好發年齡層:50歲以上
發生原因:老化、姿勢不良
典型症狀:早上痠痛較明顯
治療方式:止痛藥、運動、牽引、手術
種類:筋膜疼痛症候群
好發年齡層:20至60歲
發生原因:姿勢不良
典型症狀:肌肉僵硬、疼痛
治療方式:拉筋、按摩、局部注射
資料來源:黃永錚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黃永錚醫師
現任: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專長:疼痛治療與肌肉骨骼超音波、骨科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