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花蓮縣長傅崐萁曾因肛門不適,有化膿性傷口,被緊急送往醫院就診,確診是肛門膿瘍、肛門瘻管。因肛門的內括約肌已有明顯感染,擔心會引發敗血症、括約肌壞死,已接受相關治療康復出院。
肛門是人體排泄物的出口,在肛門的黏膜上,分布有六到八個腺體,當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就會形成肛門膿瘍,患者會覺得好像肛門附近長了硬硬的青春痘,可能會出現發燒、疼痛、腫脹等症狀,排便及咳嗽時,疼痛會更加明顯。長久下來,這些破裂的傷口反覆發作,逐漸形成管狀的通道,就是肛門瘻管。
到底肛門瘻管跟痔瘡有何不同?為什麼非開刀不可?以下是劉建國醫師的問診。
Q:肛門瘻管是痔瘡嗎?
A:肛門瘻管並不是痔瘡。痔瘡是直腸、肛門附近的靜脈血管曲張,造成靜脈叢充血、膨脹,使得下方的支撐組織破壞而脫出,造成肛門腫脹不適的疾病。
而肛門瘻管,則是肛門腺體,有腸道細菌的感染,形成膿瘍。膿瘍破裂後,慢慢在肛門腺體與肛門周圍的皮膚間,形成一條有膿液的管腔,患者常會發現肛門有黏黏、濕濕、臭臭的膿狀分泌物,且有發出異味的困擾。
但肛門瘻管,在急性發炎的初期,也就是肛門膿瘍,剛開始形成時,患者也會出現肛門腫脹不適。做肛門指診檢查時,因膿瘍太小,不見得可以馬上找到病灶,有可能被誤以為是痔瘡發作。
因此,若是感覺肛門腫脹不適的患者,後來又出現發燒(約攝氏三十八度或以上)、肛門越來越腫痛的症狀,建議應馬上就診,以免造成嚴重感染,有可能演變成敗血症,會有致命的危險。
Q:肛門膿瘍跟便秘有關嗎?
A:肛門膿瘍跟便秘較無關係。臨床上,常見患者拉肚子一段時間,就產生肛門膿瘍。近來也發現同性戀患者,因肛交而產生肛門膿瘍。推測可能是因為常拉肚子跟肛交,較易讓肛門破皮,而使得腺體發炎感染有關。
而糖尿病患者,也有較高的比例會發生肛門膿瘍。患者應做好血糖控制,減少肛門膿瘍、肛門瘻管發生的機會。
Q:肛門膿瘍一定要馬上開刀嗎?
A:肛門膿瘍發生時,並不建議馬上動手術,而是先做膿瘍的切開引流,再配合一週左右的抗生素治療,先把急性發炎控制下來,若形成瘻管再安排手術治療,可降低對肛門括約肌的傷害。膿瘍切開引流後,每天排便後及睡前,須將膿液擠出來,再以溫水沖乾淨來幫助傷口癒合。
一旦形成肛門瘻管,應做瘻管切開或切除手術,才可能痊癒。肛門瘻管若不治療,時間久了,也有文獻報告併發肛門癌的案例。肛門瘻管切開術,是找到瘻管的正確位置,將瘻管切開,把瘻管以及管道內的膿液,徹底的刮除,傷口不必縫合,待傷口長肉,即可恢復。這種手術方式傷害性小,恢復也快。
瘻管切除術,則是找到瘻管的正確位置後,把整條瘻管及周圍組織切除,傷口須縫合,因手術範圍大,傷害性較高。這兩種手術,皆可採靜脈麻醉及肛門局部麻醉,若手術範圍較大時,則採半身麻醉。手術時間,視瘻管的複雜度,約十五到四十分鐘。少數患者可能會有術後大便失禁的併發症。
手術前,患者要先吃瀉藥、後灌腸,以免手術時,因排便而污染傷口,影響開刀。手術後的傷口,會用紗布來壓迫止血,第二天再將紗布移除。
肛門瘻管手術後的排便疼痛,可能會持續三到七天左右,排便後,須沖洗傷口,並溫水坐浴五到十分鐘,可緩解疼痛,並增加血流循環,幫助傷口癒合。建議每天便後、睡前,共可溫水坐浴兩至三次。
手術後的兩週內,不宜提重物、做激烈運動,以免過度用力,造成手術傷口大量出血。復原時間,視傷口深度及大小而定,約需四週到兩個月。
報你知:如何預防肛門疾病?
肛門有強健的肌肉,及豐富的血管、神經、腺體、黏膜,每隔十多秒會收縮一次,對人體排泄物的控制,相當重要。而排便後的適度清潔(如使用免治馬桶或溫水坐浴)、不要拉肚子(一天超過三次)、減少便秘(每週少於三次或排便時,大便有乾硬不適),就是最佳的肛門保健之道。
如果是容易腹瀉的腸躁症患者,可服用藥物來緩解一緊張就拉肚子的症狀。平時,應早睡早起,並適度的攝取纖維食物,盡量少吃辛辣食物,以保持穩定的排便狀態,減少痔瘡發作。但若過量攝取易產氣的青菜,包括高麗菜、地瓜,有可能會導致腸胃脹氣、解便次數過多,宜節制食用。患有肛門疾病的患者,也不建議長時間騎乘腳踏車。
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應定期接受肛門指診及直腸鏡檢查。五十歲後,國民健康局有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篩檢,對大腸直腸癌的早期發現,很有助益。
延伸閱讀:肛門瘻管放任不管可能致癌! —— 3種常見肛門疾病比較表
種類:肛門膿瘍
成因:可能是肛門腺體受到細菌感染而急性發作
症狀:發燒、疼痛、腫脹
治療:切開引流、抗生素
併發症:肛門瘻管、敗血症
種類:肛門瘻管
成因:肛門膿瘍破裂後而形成
症狀:肛門有黏黏、濕濕、臭臭的膿狀分泌物、疼痛
治療:手術
併發症:時間長久,可能併發肛門癌
種類:痔瘡
成因:肛門附近的靜脈叢有充血、膨脹,使得下方的支撐組織破壞而造成脫出
症狀:肛門脫出、出血、疼痛
治療:溫水坐浴、栓劑、手術
併發症:出血
資料來源:劉建國
諮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