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一位已懷孕的女醫師,在為病患插管急救過程中,患者噴血,事後,才知該患者罹患了愛滋病,情緒崩潰,深怕禍及腹中的胎兒。而二○一一年,台灣發生感染HIV的腦死患者器官,移植給五名重症患者的醫療事件,引發社會的恐慌與爭論。
曾被視為二十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正式的醫學名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俗稱愛滋病),指的是因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稱愛滋病毒),愛滋病毒破壞人體的CD4淋巴球(或稱輔助淋巴球),導致免疫力缺損而發病。
而隨著對愛滋病毒的了解,現在即使感染HIV,只要能夠早期接受適當的治療,不一定會發病,也就不會成為愛滋病患者,存活期可達二十年以上。
到底,HIV陽性指的是什麼?疑似感染該怎麼辦?以下是王永衛醫師的問診。
Q:HIV陽性,指的是什麼?
A:當血液HIV-1 ELISA陽性時,指的是愛滋病毒的抗體被檢驗出來,代表已感染了愛滋病毒。臨床上,最常使用的篩檢方式是抽血做酵素免疫法(ELISA)及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 tes)。通常是先用酵素免疫法做初步篩檢,若呈陽性反應,再做西方墨點法確認,若也呈陽性,就是確認已感染了愛滋病毒。
不過,由於感染HIV到身體產生抗體的時間,約為兩週到三個月間,這段無法確認是否受到感染的期間,就是所謂的「空窗期」。
因此,若發生沒有保護的性行為,想篩檢是否被感染HIV,在空窗期後,做血液篩檢,可得較明確的結果。目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有三十二家免費匿名篩檢醫院,提供相關的檢驗服務,不須提供真實姓名、不限定篩檢次數,檢驗結果由諮商醫護人員親自告知本人,也不會開立書面的報告。
Q:感染HIV,會出現哪些症狀?
A: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在感染HIV約七到十天急性期時,會出現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與流行性感冒、急性肝炎難以分辨,如:倦怠、發燒、喉嚨痛、淋巴結腫大等等,少數患者皮膚會起疹子,此段時間,因值空窗期,即使做了HIV檢驗,也會呈陰性,待空窗期後,才會呈HIV陽性。
若感染後,完全不予理會,90%的愛滋病毒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CD4淋巴球,導致CD4數量減少,短則五、六年,長則七、八年,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逐漸瓦解,就是愛滋病發病。
這將會引發一連串的伺機性感染,如:肺炎、腦膜炎、腸炎等等,或因癌症如淋巴癌侵襲而致命,但如果能及時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抑制體內愛滋病毒,達到偵測不到的數量(少於每毫升二十病毒核酸數),讓CD4淋巴球回升到接近正常數目(每毫升五百以上),即不會引發伺機性感染或癌症,一輩子不會發生愛滋病。事實上,HIV感染比B型肝炎或C型肝炎感染,更容易治療到血液中測不出病毒而不發病。
Q:感染HIV,該如何治療?
A:何時該接受治療?一般健康人CD4淋巴球的數量,每毫升約在八百到一千左右,當HIV感染患者的CD4淋巴球數目,下降到三百五十以下或愛滋病毒量高於每毫升超過十萬病毒核酸數時,就會有愛滋病發病的危險,建議開始投予治療藥物,且須終生服藥。穩定治療三到六個月,就可讓CD4淋巴球數目上升,血中病毒量也會低到測不到愛滋病毒。
用藥期間,可能會有噁心、嘔吐、拉肚子、皮膚起疹子的副作用,須定期監控肝功能及腎功能;若不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病毒。少數的患者,也可能會從性伴侶感染到抗藥性的愛滋病毒,因此,患者本人及性伴侶,必須同時接受治療。
報你知:孕婦也能用雞尾酒藥物,預防新生兒感染
愛滋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及體液的感染。血液感染,主要是因為與感染者共同針頭、針筒,常見於注射海洛因的藥癮患者。而體液的感染,則是因與感染者進行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可以透過全程使用保險套來預防。
當然,若是醫、護、警、消,因針扎或急救愛滋病患者,本身有傷口而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感染,針扎約有千分之三的機率,皮膚、黏膜接觸,則約有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感染到愛滋病毒,須在發生意外的二十四小時內,最晚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內,服用愛滋病的雞尾酒藥物一個月,來預防HIV感染,並在當時、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持續追蹤檢查。目前即使已懷孕,也有適合孕婦,同時也不會傷害胎兒的雞尾酒藥物可服用。
至於生產的母子垂直感染,所生出的愛滋寶寶,二○○九年後,即不再有新的案例。這是因為台灣孕婦的HIV產前篩檢率,高達九成九以上,即便是HIV感染的孕婦,也可透過懷孕期間,早期服用雞尾酒藥物,再加上新生兒出生後,服用六週的預防性雞尾酒藥物,將新生兒的感染率,降低到一.六%以下。
延伸閱讀:愛滋病目前無疫苗可施打 --因性行為而感染的病毒比較
病毒種類:HIV(愛滋病毒)
疾病:愛滋病
症狀:急性期如流感,晚期併發肺炎、腦膜炎、腸炎
早期診斷:抽血檢查
治療:免疫力下降時,即服用雞尾酒藥物,可不發病
預防:安全性行為
病毒種類:HPV(人類乳突病毒)
疾病:子宮頸癌
症狀:初期無症狀,晚期會潰瘍、出血
早期診斷:子宮頸抹片、病毒DNA篩檢
治療: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
預防:未感染前施打HPV疫苗、安全性行為
病毒種類:HPV(人類乳突病毒)
疾病:菜花
症狀:初期無症狀,生殖器有花椰菜般的凸出物
早期診斷:病毒DNA篩檢
治療:電燒
預防:未感染前施打HPV疫苗、安全性行為
資料來源:王永衛
註:台灣造成子宮頸癌的HPV,常見的有HPV16、18、58、52,造成生殖器菜花,常見的有HPV6、11,目前的HPV疫苗,並未囊括台灣所有常見HPV型別。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王永衛醫師
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台灣愛滋病學會常務理事
專長:愛滋病診斷及治療、性病、傳染症學、微生物學、院內感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