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脊椎俗稱「龍骨」,是人體軀幹的重要支柱。直立時,每一個脊椎的椎體,都須承受人體的體重,當椎體有骨折時,易導致脊椎的壓迫、塌陷、變扁,形成脊椎的壓迫性骨折。
而脊椎的壓迫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患者,相當常見的併發症,常與年長者的意外滑倒有關,有可能會出現身高變矮、駝背、背痛等症狀,若壓迫到脊椎的神經系統,有導致下肢癱瘓的風險。
到底脊椎的壓迫性骨折會怎麼樣?什麼情況下應該考慮開刀?以下是陳文哲醫師的問診。
Q:脊椎受迫會有何症狀?
A:骨質疏鬆症會造成骨量減少、骨質密度降低,使得骨骼的結構變差、脆弱,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骨折的意外。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有一二%因骨質疏鬆症,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女性,則達一八%以上,骨質疏鬆症可說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
患者會因為脊椎椎體的壓迫、變形,而出現彎腰、駝背、脊椎側彎、身高越來越矮的症狀,但不一定會有明顯或突然的疼痛。若是像急性滑倒,所導致的腰椎骨折,常會有腰痛到站不起來的情況。若骨折有壓迫到神經,則有可能會出現腿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的症狀。
脊椎骨折,最容易發生在胸椎及腰椎交界處的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胸椎因連結肋骨較僵硬,而腰椎活動度較大,兩者的柔軟度及活動度有落差,因此,胸腰椎交界處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最高。
腰痠背痛,除了骨質疏鬆症外,外傷、退化性的脊椎疾病、腫瘤、感染、僵直性脊椎炎,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而內臟的疾病,像膽囊發炎或腎臟發炎,也會痛到背部,讓人誤以為是脊椎出了問題,因此,出現疑似脊椎疾病時,必須很仔細做出鑑別診斷,可透過理學檢查、X光、磁振造影及電腦斷層檢查確診。
尤其是中壯年,不明原因的脊椎骨折,則要特別當心,因為,有少數的患者是因為癌症後期的轉移性癌。
Q:哪些情況下,建議接受開刀治療?
A:絕大部分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都不需要開刀,會先以消炎止痛藥處理急性的疼痛,臥床休息一、兩天後,等坐得起來時,就會盡快讓患者穿著背架,藉由背架的支撐,降低因脊椎活動,引發的疼痛,可以早點起來走路及活動,一般會建議穿三個月到半年左右。
倘若,患者有嚴重的背痛,無法坐立或行走,或者是骨折部位復原狀況不如預期,有少數的患者,會需要運用到脊椎椎體修補術,在局部麻醉的狀況下,以骨髓針插入骨折的椎體,在椎體內注射骨水泥,約二十分鐘左右,待骨水泥凝固後,就可達到良好的支撐度,讓患者在治療當天,即可站起來行走。
而部分椎體塌陷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做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在注射骨水泥前,先以球囊擴張,把扁塌的椎體撐開,再來做骨水泥的注射。
但不管是脊椎椎體修補術或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都不適用於椎體骨折有神經壓迫的患者。
若患者有腿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的症狀,則必須盡早動手術,積極移除神經的壓迫,以免造成神經永久性的傷害,但由於骨質疏鬆症患者脊椎的穩定度差,在手術時,固定較為困難,再加上年紀大、內科疾病多,麻醉風險較高,在做脊椎手術時,須更加謹慎保守。
Q:脊椎壓迫性骨折,要小心哪些併發症?
A:臨床上,患者常會因疼痛不敢動而臥床,但患者一旦臥床,骨質會變得越來越疏鬆,造成疾病惡化,也有可能因為臥床,增加罹患肺炎、泌尿道感染、便秘、褥瘡的機會,形成惡性循環,要盡早鼓勵患者利用穿著背架,來減輕脊椎的疼痛,及早下床活動。
而脊椎壓迫性骨折,無論採取保守療法或微創、手術療法,都是為了處理已發生的脊椎骨折問題,而曾發生脊椎骨折的患者,未來再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較一般人高達四到五倍。
為了減少骨折的再發生率,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應視病情,接受適當的骨質疏鬆治療。
報你知:避免搬重物增加脊椎負擔
跌倒是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像陳菊市長這樣在浴室附近滑倒的案例,在門診上並不少見。最近台灣常有午後雷陣雨,也會造成地面的溼滑,一樣會讓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因摔倒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
因此,不管在家中或室外,都要注意地面的狀況,室內空間,宜做好防滑處理,避免使用光滑的瓷磚或大理石地板;室外活動,則應留意氣候變化,穿著有止滑設計的鞋子。若視力不佳,如白內障,應及早就醫治療,減少因看不清楚環境而跌倒的機率。
若是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須接受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應避免搬重物或用力彎腰,以免加重脊椎的負擔。在生活飲食上,宜適度的運動、日曬,並注意鈣質、維生素D的攝取,避免過量喝酒及飲用咖啡,以免影響到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
延伸閱讀:病理性脊椎骨折可能是癌症訊號 ——兩種脊椎骨折比較
病名:脊椎壓迫性骨折
成因:骨鬆引起的椎體壓迫、變形
症狀:彎腰、駝背、變矮、持續疼痛
治療:疼痛控制、背架、注射骨水泥、動手術
保健:運動、營養、治療骨鬆、防跌倒
病名:脊椎病理性骨折
成因:脊椎原發性腫瘤或轉移性癌
症狀:嚴重的背痛或壓迫到神經、休息或藥物均無法改善疼痛
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手術
保健:及早就醫、確診、治療
資料來源:陳文哲
Q:脊椎受迫會有何症狀?
A:骨質疏鬆症會造成骨量減少、骨質密度降低,使得骨骼的結構變差、脆弱,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骨折的意外。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有一二%因骨質疏鬆症,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女性,則達一八%以上,骨質疏鬆症可說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
患者會因為脊椎椎體的壓迫、變形,而出現彎腰、駝背、脊椎側彎、身高越來越矮的症狀,但不一定會有明顯或突然的疼痛。若是像急性滑倒,所導致的腰椎骨折,常會有腰痛到站不起來的情況。若骨折有壓迫到神經,則有可能會出現腿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的症狀。
脊椎骨折,最容易發生在胸椎及腰椎交界處的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胸椎因連結肋骨較僵硬,而腰椎活動度較大,兩者的柔軟度及活動度有落差,因此,胸腰椎交界處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最高。
腰痠背痛,除了骨質疏鬆症外,外傷、退化性的脊椎疾病、腫瘤、感染、僵直性脊椎炎,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而內臟的疾病,像膽囊發炎或腎臟發炎,也會痛到背部,讓人誤以為是脊椎出了問題,因此,出現疑似脊椎疾病時,必須很仔細做出鑑別診斷,可透過理學檢查、X光、磁振造影及電腦斷層檢查確診。
尤其是中壯年,不明原因的脊椎骨折,則要特別當心,因為,有少數的患者是因為癌症後期的轉移性癌。
Q:哪些情況下,建議接受開刀治療?
A:絕大部分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都不需要開刀,會先以消炎止痛藥處理急性的疼痛,臥床休息一、兩天後,等坐得起來時,就會盡快讓患者穿著背架,藉由背架的支撐,降低因脊椎活動,引發的疼痛,可以早點起來走路及活動,一般會建議穿三個月到半年左右。
倘若,患者有嚴重的背痛,無法坐立或行走,或者是骨折部位復原狀況不如預期,有少數的患者,會需要運用到脊椎椎體修補術,在局部麻醉的狀況下,以骨髓針插入骨折的椎體,在椎體內注射骨水泥,約二十分鐘左右,待骨水泥凝固後,就可達到良好的支撐度,讓患者在治療當天,即可站起來行走。
而部分椎體塌陷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做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在注射骨水泥前,先以球囊擴張,把扁塌的椎體撐開,再來做骨水泥的注射。
但不管是脊椎椎體修補術或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都不適用於椎體骨折有神經壓迫的患者。
若患者有腿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的症狀,則必須盡早動手術,積極移除神經的壓迫,以免造成神經永久性的傷害,但由於骨質疏鬆症患者脊椎的穩定度差,在手術時,固定較為困難,再加上年紀大、內科疾病多,麻醉風險較高,在做脊椎手術時,須更加謹慎保守。
Q:脊椎壓迫性骨折,要小心哪些併發症?
A:臨床上,患者常會因疼痛不敢動而臥床,但患者一旦臥床,骨質會變得越來越疏鬆,造成疾病惡化,也有可能因為臥床,增加罹患肺炎、泌尿道感染、便秘、褥瘡的機會,形成惡性循環,要盡早鼓勵患者利用穿著背架,來減輕脊椎的疼痛,及早下床活動。
而脊椎壓迫性骨折,無論採取保守療法或微創、手術療法,都是為了處理已發生的脊椎骨折問題,而曾發生脊椎骨折的患者,未來再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較一般人高達四到五倍。
為了減少骨折的再發生率,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應視病情,接受適當的骨質疏鬆治療。
報你知:避免搬重物增加脊椎負擔
跌倒是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像陳菊市長這樣在浴室附近滑倒的案例,在門診上並不少見。最近台灣常有午後雷陣雨,也會造成地面的溼滑,一樣會讓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因摔倒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
因此,不管在家中或室外,都要注意地面的狀況,室內空間,宜做好防滑處理,避免使用光滑的瓷磚或大理石地板;室外活動,則應留意氣候變化,穿著有止滑設計的鞋子。若視力不佳,如白內障,應及早就醫治療,減少因看不清楚環境而跌倒的機率。
若是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須接受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應避免搬重物或用力彎腰,以免加重脊椎的負擔。在生活飲食上,宜適度的運動、日曬,並注意鈣質、維生素D的攝取,避免過量喝酒及飲用咖啡,以免影響到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
延伸閱讀:病理性脊椎骨折可能是癌症訊號 ——兩種脊椎骨折比較
病名:脊椎壓迫性骨折
成因:骨鬆引起的椎體壓迫、變形
症狀:彎腰、駝背、變矮、持續疼痛
治療:疼痛控制、背架、注射骨水泥、動手術
保健:運動、營養、治療骨鬆、防跌倒
病名:脊椎病理性骨折
成因:脊椎原發性腫瘤或轉移性癌
症狀:嚴重的背痛或壓迫到神經、休息或藥物均無法改善疼痛
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手術
保健:及早就醫、確診、治療
資料來源:陳文哲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陳文哲醫師
曾任:長庚醫院骨科部主任、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
現任:長庚大學教授
專長:脊椎外科、脊椎退化性病變、骨質疏鬆、脊椎微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