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氣溫忽高忽低,突然覺得心悸、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
或有頭暈、冒冷汗、胸悶,突然暈厥的情況,可能與心律不整有關,
到底心律不整,該怎麼辦?什麼情況下,該接受治療?
心臟得以日以繼夜,二十四小時的不停跳動,是因為右心房有一個心臟的節律點(heart pace-maker),它就像是一個發電機一樣,電力啟動時,馬達會有固定的轉速,並透過電線網路,傳達到心房及心室,讓心肌依序順暢的收縮,從左心室把血液輸送出去,產生規律的心臟跳動。健康成人的心跳,約在每分鐘六十下到一百下左右。
當心臟跳動的節律不正常時,最要擔心的是否會發生心跳停止的意外,這是個無形的殺手,即使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心律不整,仍建議應作最基本的靜態心電圖、二十四小時心電圖,並由專精心律不整的心臟科醫師判讀,可檢查出是否有持續性的心律不整、心跳過慢或過快、陣發性的心律不整,對篩檢無症狀,卻有潛在危險性的異常有參考價值。
當季節轉換,天氣忽冷忽熱、氣壓變化特別大(如:颱風前夕)時,最容易讓心臟跳動的節律不正常,出現心臟跳得很重、胸口不舒服的情況。
本周由專精心律不整治療的陳適安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心跳不規則的關鍵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