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13

陳適安醫師:明明沒運動,卻覺得心悸、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就是不對勁!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氣溫忽高忽低,突然覺得心悸、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

或有頭暈、冒冷汗、胸悶,突然暈厥的情況,可能與心律不整有關,

到底心律不整,該怎麼辦?什麼情況下,該接受治療?


心臟得以日以繼夜,二十四小時的不停跳動,是因為右心房有一個心臟的節律點(heart pace-maker),它就像是一個發電機一樣,電力啟動時,馬達會有固定的轉速,並透過電線網路,傳達到心房及心室,讓心肌依序順暢的收縮,從左心室把血液輸送出去,產生規律的心臟跳動。健康成人的心跳,約在每分鐘六十下到一百下左右。


當心臟跳動的節律不正常時,最要擔心的是否會發生心跳停止的意外,這是個無形的殺手,即使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心律不整,仍建議應作最基本的靜態心電圖、二十四小時心電圖,並由專精心律不整的心臟科醫師判讀,可檢查出是否有持續性的心律不整、心跳過慢或過快、陣發性的心律不整,對篩檢無症狀,卻有潛在危險性的異常有參考價值。


當季節轉換,天氣忽冷忽熱、氣壓變化特別大(如:颱風前夕)時,最容易讓心臟跳動的節律不正常,出現心臟跳得很重、胸口不舒服的情況。


本周由專精心律不整治療的陳適安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心跳不規則的關鍵保健之道。

11/26/2013

高壽延牙醫師:智齒,牙醫師眼中的肉中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如果要列出牙醫師眼中的全民公敵,最討人厭牙齒的第一名,我想「智齒」應該當之無愧。

先別說長歪、長反、橫著長的智齒,就連長不出來的智齒,也常被牙醫師視為禍害,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到底為什麼牙醫師會這麼痛恨「智齒」?



青少年時期才萌發的智齒,常因牙弓空間不足而長歪。

俗稱智齒Wisdom Teeth)的第三大臼齒3rd molars是最晚萌發出來的恆牙,約在1820歲前後容易萌發出來,在口腔中看到,但臨床上,因智齒長歪、長不出來,而求診拔除智齒的患者非常多。

長智齒,真的非拔不可嗎?本周由專精口腔外科治療的高壽延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智齒」常識。

11/21/2013

蔡一賢營養師:非自然的大量反式脂肪酸,到底有多傷心?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曾被塑造出健康形象的人工反式脂肪酸,美國FDA擬禁用,

為什麼加工食品中的甜甜圈、爆米花、奶精,會含反式脂肪酸?

到底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如何降低食用的機率?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又稱反式脂肪(trans fat),是一種不飽合脂肪酸。反芻動物(如:牛、羊)的油脂,本來就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但目前食品中,常見的反式脂肪酸來源,並非來自天然的動物油脂,而是將植物油氫化處理後,改變部份油品中碳原子的鏈結方式,所產生出來的反式脂肪酸。


食品加工業,將植物油氫化處理的目的,主要是可增添食品的香酥風味,同時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且有利保存的優點。以餅乾來說,就能夠在常溫下保存,也不容易因油品變質而有油耗味。


反式脂肪酸,曾被視為比飽合脂肪酸,更健康的代替品。因飽合脂肪酸較不飽合脂肪酸,容易沈積在血管裡造成阻塞,易導致高血壓、心臟病。


但後來才發現這種經過氫化處理,所產生的人工反式脂肪酸,雖被歸類在不飽合脂肪酸中,卻比飽合脂肪酸的危害更多,不只會降低血液中,具保護力的好膽固醇(HDL)含量,更會加劇提升壞膽固醇(LDL)含量,對腦血管、心臟血管健康的殺傷力,甚於飽合脂肪酸。


本周由專精營養與膳食的蔡一賢營養師,分享如何降低吃到反式脂肪酸的關鍵之道。

11/19/2013

王治元醫師:吃無碘進口鹽,讓脖子腫大、智商降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鹽份的攝取,比您想像中,更重要。credit: CC by  H is for Home@flickr


岩鹽、海鹽、玫瑰鹽、竹鹽,高檔超市裡來自日本、韓國、美國、西班牙、法國喜馬拉雅的各式進口鹽排排站,謂為美食風尚。

就連小吃攤,也被低價大陸鹽攻佔,本來家家戶戶必備的台鹽加碘鹽,不再像十年前,可獨佔鰲頭,卻也使得沈寂數十年的甲狀腺腫大,再次捲土重來。

11/16/2013

范碧娟醫師:頭痛的痛,痛從那裡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為什麼沒有什麼痛覺接受器的腦部,還是會感受到疼痛呢?

主要跟腦部的血管或硬腦膜被拉扯或發炎,刺激到腦部的第五對腦神經的感覺神經,而引起頭顱的疼痛有關。

而第五對腦神經,在穿越顱部到達顏面後,會形成三個分支,因此又稱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

11/15/2013

范碧娟醫師:小孩子的偏頭痛,原來是這樣!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媽媽,我的頭好像要爆掉了,好痛!」,有些孩子會一邊說,一邊用拳頭敲自己的腦袋瓜或用頭去撞牆壁,少數會伴隨有自律神經的症狀,出現臉色蒼白、食慾不振、心跳加快、血壓變高,甚至噁心、嘔吐的臨床表現,希望家人能把燈光關暗、關小,能不能先閉口,不要再大聲吵鬧或講話了,有這些怕光、怕吵的行為改變。

11/14/2013

戴鋒泉醫師:得動手把腸子「喬」回去,疝氣就是這麼惱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在台灣,疝氣是僅次於急性闌尾炎的第二大外科手術疾病,

每年約有四萬人,接受相關手術,以往約有一成以上的復發率,

為什麼會罹患疝氣?為何患者男多於女,又很容易會復發?


人體的腹壁,從外層到內層,可分為皮膚、皮下脂肪、筋膜層、肌肉層、腹膜層,內臟應位於腹壁內。但當腹壁的筋膜或肌肉有缺損時,就像肚子裡有個破洞,部份的內臟(尤其是腸子)會從腹腔裡掉出去,往外凸出,形成疝氣。


剛開始時,可能只是站立或肚子用力,腹壓大時,才會有稍微突出或腫大的現象,一旦平躺,肚子放鬆,腫塊又會縮回去,但隨著缺損或破洞越來越大,腫塊會變大,甚至,慢慢出現長時間站立時,會有隱隱作痛的症狀,越到傍晚,下墜感會越明顯。


而小朋友的疝氣跟大人的疝氣,最大的不同是小朋友的疝氣,大多成因單純,屬於先天性的腹股溝疝氣,發生的原因是胚胎發育時,讓睪丸掉入陰囊的腹膜鞘狀突,或固定子宮圓韌帶的陷窩,本來應該在嬰兒出生後逐漸退化、關閉,但有些孩子的腹膜鞘狀突或陷窩閉合不全,使得腹腔內的小腸、卵巢掉進去,就形成疝氣袋,就是俗稱的「脫腸」或是「墜腸」。


這類疝氣,在孩子哭鬧、咳嗽、大便,肚子用力時,陰囊或鼠蹊部會凸出得特別明顯。只要針對疝氣袋作高位結紮,即可有效治癒。而大人的疝氣,通常較複雜,也較易復發,但一般來說,對男性的睪丸功能、性能力沒有影響,也不致影響生育。


本周由專精疝氣治療的戴鋒泉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疝氣的關鍵之道。

11/11/2013

泛科學:「鹽」重了,讓孩子血壓拉警報!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現代人飲食中的鹽份,往往不是來自家廚房的鹽罐,而是外食。credit: CC by  H is for Home@flickr

「又」在新聞上看到外食鈉超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這幾乎已經是常態。

由「鹹」入「淡」難,外食中的「鹽重」問題,不止在台灣,在歐美也一樣嚴重。

11/10/2013

泛科學:喝太多?其實與酒量好不好無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杯底嘸湯飼金魚,怎樣才算是飲酒過量了呢?

credit: CC by capn madd matt@flickr


慶生、升職、節慶,常常會給人,大口喝酒的正常理由,但是怎樣才算喝過頭?

其實,跟酒量好不好,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跟酒精的攝取量,以及,飲酒所造成的問題比較有關。  

11/09/2013

泛科學:玩電玩,可補腦,你相信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玩電玩《超級瑪利歐64》(Super Mario 64)可補腦,你相信嗎?

這兩天有個玩電玩《超級瑪利歐64》(Super Mario 64)可增加腦容量的國際新聞,可最有趣的是,這個玩電玩可補腦的新聞,連ptt的版友,都不相信,還去日本找相關報導未果。

有鑑於這個新聞,讓我家的孩子,非常歡喜,於是,就上網找了一下,

泛科學:看電視、玩電玩,只會教壞孩子?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自從有了電視,因此而起的親子爭執,不曾稍歇。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沈溺電玩中,很氣惱。到底看電視、玩電玩,會不會教壞孩子?

黃秀美:FB對我的網路閱讀影響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剛在T客邦看到一篇文章,提及臉書今年公佈的數字,台灣有1000萬的人是每天使用臉書。


台灣Facebook活躍使用者的關鍵數字
  • 每日活躍用戶:1000萬人
  • 每日活躍行動用戶:710萬人
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尤其自從MSN關閉之後,上線時間,更直線上升。

臉書對我個人的網路閱讀習慣,最大的改變是,以前是用RSS訂閱很多的個人部落格來看,大概有200個左右吧!

11/08/2013

泛科學:孩子是「癮」君子,易傷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作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2009年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男性是19.6%,女性是9.1%;國中學生吸菸率,男性是11.2%,女性是4.2%,與成人吸菸率,男性35%,女性4.1%,比較起來,女學生的吸菸率,甚至高於成人女性。

而在家庭二手菸的暴露率,無論高中職學生或國中生,都高達四成以上。

美國南加州大學,2013年4月12日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 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會吸菸是受到朋友、父母影響,而國中時期的朋友又比高中時期的朋友,影響力更大。

這個階段的男孩子,主要是經由共享的行為,來增進友誼,不同於女孩子是側重情感的分享。因此,當男孩子有好朋友吸菸時,也有可能就此沾染到吸菸的行為。

而青少年吸菸,不只會增加氣喘的風險、讓肺功能降低、引起早期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癌症風險,也會提高過早死亡的機率。

抽菸對腎臟功能有負面影響。右腎上方有肝臟,因此右腎在解剖構造上會比左腎低一點點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作,囊括7,516位12到17歲青少年的研究,2013年4月被發表在《兒科》(Pediatrics)雜誌上的報告顯示,青少年不管是吸菸或吸二手菸,都會有較低的腎絲球過濾率,代表可能從童年開始有腎臟功能的傷害。

11/07/2013

薛光傑醫師:戒菸像失戀,過程越痛苦,越難以自拔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抽菸有害健康,人人皆知,但為什麼癮君子,總是與香菸難分難捨、「哈」到不行?

主要是抽菸時,香菸中的尼古丁是透過肺部直達血液。短短510秒,就可影響腦部運作與知覺,很快會有「快樂似神仙」的效果。

而且,香菸裡的尼古丁是一種天然的生物鹼,有很強的成癮性,戒除的難度跟毒品中的古柯鹼幾乎一樣高,要分開,也就沒那麼容易。

不妨把戒菸想成是失戀,分手時越是不捨、慘烈,就更容易越陷越深難以自拔,很需要技巧與協助。

周月卿藥師:止痛藥,真會在體內殘留五年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頭痛、牙痛、胃痛、經痛、肌肉痛,總是在忙得不可開交時出現,

往往只能先吞顆止痛藥,暫時緩解疼痛,但又擔心會有後遺症,

到底止痛藥該怎麼吃,才正確?那些狀況,該馬上就醫不可拖延?


「普拿疼,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吃一顆普拿疼,會在體內殘留五年」,同樣說的都是市面上相當常見的止痛藥,為什麼不同的說法,聽起來會差這麼多?


事實上,常見的止痛藥,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止痛藥,普拿疼即屬此類,主要作用是阻斷中樞神經對疼痛的傳導,也有解熱功能,可用於輕、中度疼痛的止痛及退燒用途,不少市面上的感冒糖漿,像是三隻雨傘標友露安、明通治痛丹、風熱友、抗痛寧,也都含有乙醯胺酚這種西藥成份。


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克他服寧、阿斯匹靈,具有抑制引起疼痛及發炎物質的前列腺素之功效,常被用於中度以上合併有炎症的疼痛,但低劑量一百毫克以下的阿斯匹靈,則另有抗血小板的用途,目的是預防血管栓塞,並非止痛。


第三類,則是鴉片類(opioids)止痛藥,如:嗎啡、可待因、配西汀,這類具有麻醉效果的止痛藥,屬管制藥品,鎮痛效果最強,且具有成癮性,只建議使用在嚴重的疼痛,如:癌症疼痛的控制上,以減輕難忍的劇痛,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一般民眾,不建議使用。

 

本週由專精藥物治療學的周月卿藥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止痛藥的關鍵之道。

11/05/2013

廖俊厚醫師:愛騎腳踏車,為何會血精?

 文,黃秀美


原本該是乳白色的精液,竟帶著血絲,或混有咖啡色的血塊,該不會是縱欲過度吧?這些「血精」的症狀,一旦出現,當事人一定會害怕,就算硬著頭皮,也會趕緊到泌尿科門診就醫。

到底為什麼會血精?本周由專長泌尿道治療的廖俊厚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血精常識



Q1:血精跟久坐不動、狂騎單車有關?

其實,血精跟生活型態有強烈的相關性。

久坐不動、愛騎單車,為何會出現血精的症狀?主要是這二個動作,都會持續壓迫到兩腿間,會陰部上方的攝護腺(prostate),一旦引發慢性攝護腺炎,可能會出現血精、會陰部不適、解尿不順的症狀。


挖空心思,只為減輕會陰部壓力的特殊設計自行車座椅,是蠻熱門的網路討論話題


在國外,甚至有為男性單車族,特別挖空心思設計出對攝護腺友善(prostate  friendly  saddle )、紓緩攝護腺(Prostate  Relief  Bicycle Seats)的座椅,設計的主軸,都放在如何減輕騎單車時,會陰部上方攝護腺的壓力,可見有此困擾的單車騎士,應該不少見。



男性的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主要功能是分泌攝護腺液,是提供精子養份,並形成精液的重要液體。緊鄰著膀胱(法文:Vessie)出口,會陰部上方的攝護腺,會把一部份的尿道緊緊包覆在中間,兩條射精管(法文:conduit éjaculatoire),則會穿過如栗子狀的攝護腺,在尿道內形成突出的精阜(法文:Veru montanum  ),於性興奮時射精到尿道中。


外形如栗子的攝護腺所分泌的攝護腺液,可形成精液,當攝護腺發炎,就可能血精。

當攝護腺發炎,小血管破裂,血液混到精液中。剛出血,就是精液帶血絲,久一點的出血,則會讓精液混有咖啡色的血塊。

郭克林醫師:怎麼吃,才不會意外傷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黑心食品連環爆,現在連家家戶戶都會用到的油,都出問題,

很多民眾覺得乾脆回到自己炸豬油的傳統社會算了,

對人體的排毒器官腎臟而言,到底怎麼吃,才不傷腎?


腎臟,位於腰部兩側的後方,因此也俗稱「腰子」。兩顆腎臟上,約有二百萬個腎元。腎元是由腎絲球及腎小管組成。分佈在腎絲球及腎小管間的組織,則是腎臟間質。


腎絲球,可過濾血液中氫離子、鉀離子、阿摩尼亞、藥物或尿毒素等物質,腎小管,則會把人體有用的東西,如:白蛋白,再回收到血液裡,並藉由尿液把腎絲球過濾出來的物質排出體外。


當腎元受損,該回收的白蛋白,流失到尿液裡,會使得血液裡的白蛋白缺乏,可能會出現下半身水腫,以及,解尿時,泡泡持續很久的蛋白尿。

腎臟功能不好時,體內電解質易失去平衡,更慘的是當尿毒素,尤其是親蛋白尿毒素(protein-bound uraemic toxins)排不出去時,不只會攻擊腎臟的腎小管、腎間質,使腎臟功能更快惡化,同時也會攻擊體內多個重要器官,產生許多併發症。


舉例來說:洗腎患者,常因心血管疾病而致命,這與親蛋白尿毒素會攻擊血管中的內皮細胞,使得血管新生、修復的能力變差,較易阻塞、硬化,不無關係。


本周由專攻腎臟學的郭克林醫師,分享腎臟保健的關鍵飲食之道。


關鍵一:腎臟的毒素,不見得是直接吃進去,而是身體代謝製造的


從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開始,一直到最近的棉籽油裡的棉酚,大家最關心的是這些化學物質,會不會「傷腰子」?

11/04/2013

黃璟隆醫師:半夜經常咳到吐,是感冒,還是氣喘?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若有過敏性鼻炎體質,清早起床,一吸到冷空氣,較容易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

秋冬是過敏病好發的季節。在台灣,每兩個小孩子,會有一個有過敏性鼻炎,每五到六個孩子,就一個是氣喘兒。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氣喘,雖然有個「喘」字,常讓大家誤認為氣喘,一定要喘得死去活來、呼吸困難,才是得了氣喘。

但事實上,有五成的氣喘兒,是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像現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季節,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就會開始咳嗽,常被誤認是感冒,吃了一堆感冒藥,不見好轉。

到底氣喘跟感冒之間,如何分辨?本周由專長兒童氣喘的黃璟隆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氣喘知識。


Q1:孩子三天兩頭感冒,有可能是氣喘?

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典型症狀有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和喉嚨痛。


剛提到氣喘兒,在天氣變冷時,會咳。尤其是半夜時的「夜咳」會特別的明顯,常常咳一咳,就會吐。平常白天,往往跑一跑,運動後,也容易咳,同樣咳一咳,也會吐。


若合併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常會半夜睡覺打鼾,清早起來,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鼻子癢、眼睛癢的症狀。

假使孩子三天兩頭,就出現感冒咳嗽、流鼻水的症狀,而且夜咳明顯、運動咳嗽明顯、清早打噴嚏、流鼻涕明顯,應該要考慮氣喘或是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該優先看的是小兒過敏氣喘科。


11/03/2013

黃秀美:為何詐騙集團的生意,總是作不完?

文,黃秀美


我在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專欄

傅瑞德的臉書,看到一段話,「有時也會懷疑現在這種慢工出細活、把自己弄得手頭緊的職人手工做法到底對不對,畢竟人家做量產的,生意都做好大。」。

忍不住笑了出來。

11/02/2013

賴旗俊醫師:精密視力的掠奪者∼黃斑部病變

文,黃秀美



國安會秘書長袁健生,因罹患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需開刀治療,無法到立法院備詢。

猜他可能是在黃斑部的表層,長出薄膜或發生裂孔,才需動手術。若是黃斑部的中層或下層的病變,就會改用雷射或眼內注射血管生成因子(VEGF)抗體治療。


眼內的黃斑部(macular),位於視網膜(retina)的正中央,因顏色有如黃色的斑點而得名,它的面積比米粒還小,僅有0.05公分大小,卻是眼部負責精確視力及分辨顏色的重要結構。

剛開始有黃斑部病變,可能只覺得視線有些模糊、看不清楚,看書報時,有某些字體沒有辦法看清楚,或者明明是直線,卻會看成是曲線。

11/01/2013

王藹侯醫師:最佳矯正視力一.○,為何如此重要?




你記得嗎?小嬰兒剛生出來時,明亮的眼眸是如此黑白分明,但事實上,新生兒的視力非常不好,估計連視力表第一行,.一都看不清楚,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

絕大多數正常發育幼兒眼睛的度數,是50度到100多度的輕度遠視眼。隨著年齡漸長,大約六歲入小學時,大致就有和成人相當的一.的視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