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025

彭惠鈺營養師:甜度高、熱量少的代糖, 可以安心吃?

 

照片來源:好健康會刊


文,33教練  黃秀美

不升血糖、熱量低的代糖,雖然滿足了「吃甜甜」的口慾,最新的研究發現有可能反而會誘發食慾。

 

 零卡可樂、零卡氣泡水、零卡果凍,這些標榜幾乎沒有熱量的飲品、甜品,甜味的秘訣就在「甜味劑」,也就是「代糖」。少部分商品還會同時使用3~4種不同的代糖,甚至部分的益生菌為了增加風味也會添加代糖。

 

代糖在早期主要是提供給糖尿病友使用,糖友可在連鎖藥局或賣場買得到代糖。後來有減重需求的民眾,也會使用代糖來減少熱量的攝取。目前有些研究指出過量攝取可能會影響人類和動物腸道內的葡萄糖吸收、胰島素和腸泌素的分泌以及改變腸道菌叢進而影響血糖控制。對體重來說,攝取過量時會破壞熱量調節及對糖的味覺反應,導致體重增加。另有研究指出,高量攝取也可能會增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腦血管及癌症風險等。

 

代糖不代表完全沒有熱量,市售的代糖,甜度、熱量都不一樣,大致可分為2大類:營養性甜味劑、非營養性甜味劑。

 

●營養性的甜味劑:以糖醇類的代糖為主,像是山梨醇、木糖醇等,常用於口香糖或糖果的代用糖。糖醇類的代糖有熱量,只是熱量比蔗糖低許多。這類糖醇類的代糖,一天最高劑量建議不要超過20克,超過可能會出現腹瀉、肚子不舒服的腸胃情況。

 

●非營養性的甜味劑:包括人工的甜味劑如糖精(saccharin)、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Ace K)、蔗糖素(三氯蔗糖)等,與天然的甜味劑如甜菊糖和羅漢果糖等。甜度約是蔗糖的200到600倍,只要用很少的量,就可以達到想要的甜度,熱量能降低很多,常見於零卡的飲品、甜點以及蜜餞中。

 

代糖的味道有時候不太像天然的糖,有些味覺比較敏感的民眾會覺得有怪味,因此每一種代糖建議添加的食品或餐點並不同。以阿斯巴甜為例,它是利用兩種不同的胺基酸—天門冬酸、苯丙胺酸而製造出來的人工的甜味劑,市售的代糖,多半都是阿斯巴甜。不過阿斯巴甜一遇熱會出現苦味,因此比較常用在非烘焙類的飲品或果凍中,例如夏天很常吃的甜品仙草凍或愛玉,糖尿病友就可使用阿斯巴甜來取代一般的糖,也能夠享受美味。

 

特別注意的是,因為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胺酸,若有先天性的遺傳代謝疾病「苯酮尿症」的患者,因為缺乏代謝苯丙胺酸的酵素,不能食用阿斯巴甜。若不小心誤食,體內的苯丙胺酸不斷堆積,有可能導致神經毒性,嚴重有可能造成腦及神經損傷。

 

如果是需要加熱的餐點,則可以使用醋磺內酯鉀或蔗糖素這兩種代糖,加熱後較穩定,可用於烘焙或燉、滷、煮菜餚。其中蔗糖素是將蔗糖分子的三個羥基(-OH)替換為氯而合成的人工甜味劑,因此又名三氯蔗糖,甜度約是蔗糖的600倍,所以用量少到幾乎沒有熱量。由於蔗糖素的味道跟蔗糖非常相近,病人的接受度相當高。

 

不可諱言的是人工甜味劑自被發明以來,一直有可能危害健康的爭議。以糖精為例,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價格比較便宜,早期常會用在蜜餞加工上,曾一度被懷疑可能與膀胱癌有關,但在2000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將糖精從潛在致癌名單排除。

 

蔗糖素有可能增加食慾

 

而2025年發表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有關蔗糖素的最新研究指出,75位年輕人,分別在飲用了含75公克蔗糖的含糖水、同樣甜度的蔗糖素飲料與300毫升白開水的前後,以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腦部、抽血,並請受試者評估飢餓程度。結果發現飲用蔗糖素飲料後會刺激腦部下視丘的血流量,產生更強的飢餓感。由於下視丘是大腦調節食慾的關鍵區域,推測蔗糖素有可能會影響到下視丘調控食慾的機制。簡單來說,代糖會干擾大腦,讓大腦覺得吃到了糖,卻沒有吸收到熱量,因此要求身體吃更多。

 

近幾年也有一些研究顯示,人工的甜味劑有可能影響到血糖的新陳代謝,或是破壞腸道菌叢,使得腸道的壞菌增加。另一個爭議是在飲用這些零卡碳酸飲料時,常常是搭配炸雞、披薩等高熱量的食品,就算真的減少了飲品中蔗糖的熱量,在總熱量的攝取上還是偏多。如果因代糖的作用而食慾大開,反而不利於體重的控制。

 

使用代糖建議短期為宜

 

代糖的攝取都有安全建議量,只要在安全劑量內使用,基本上無虞,例如一瓶330毫克罐裝無糖可樂,含有3種代糖,包括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與蔗糖素。其中,阿斯巴甜約有200毫克,若以50公斤的成人,每天每公斤安全劑量50毫克計算,每天安全劑量約2500毫克,相當於12.5罐。當然不會建議糖友或民眾喝這麼多的量。真的需要滿足甜味的話,每日1瓶即可。

 

然而因為近幾年陸續看到一些代糖對身體健康的影響,202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的指引建議代糖應為「短期使用」,目的是幫助對糖有依賴的民眾,逐漸減少對含糖飲料、含糖零食的渴求。但短期並沒有明確的時間定義。

 

以營養師的立場,如果能喝單純的水、無糖的手搖飲,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但對向來「無糖不歡」、「沒甜沒滋味」的民眾,在「減糖」過渡期,非常想喝含糖的手搖飲時,可視情況運用代糖。

 

舉例來說,如果是一位糖化血色素10%的糖友,極度渴望喝含糖飲料,可改用代糖來慢慢戒斷對糖的依賴。若是糖化血色素控制得宜的糖友,生活中想吃糖時,可少吃1份水果或1份全榖類(如1/4碗飯)來換得15公克含糖飲料的糖,未必需要使用代糖,但缺點是血糖會升得比較快,而且能喝的量比想像中少很多。

 

任何人都需要限制糖量

代糖屬於超加工食品 不建議依賴

 

無論如何,不管是糖友或健康的民眾,都需要注意每日可攝取的糖量。每日的糖量僅能占總熱量的5到10%,相當於一天可以吃15到30克的精緻糖。但一瓶330毫克罐裝碳酸飲料,糖量有35克,熱量有140大卡,等於喝下一罐,已超過每日建議糖量,不建議喝到一整瓶。

 

另外,就算非營養性的代糖可容許的安全劑量很高,仍然屬於超加工食品,並不是原型食物。如果本來沒有吃甜食、含糖手搖飲的習慣,就不要輕易嘗試,也不要依賴代糖來取代對甜食的渴望,如果能夠逐漸減少糖類的攝取最好。

 

假使一定要喝「有味道」的飲品,用甜菊、香蜂草、薄荷葉等香草植物泡茶,也別有風味,甚至有些也帶有淡淡甜味。

 

在代糖零食的部份,如果是零卡的果凍、蒟蒻、仙草、愛玉凍,很想吃甜食時,偶爾吃一下無妨。若是標榜使用代糖的烘焙食品,要更注意營養標示,因為即使糖量大減,但麵粉仍是屬於全穀類,且烘焙食品仍需要大量油脂,不小心吃多了,還是會攝取到額外熱量。

 

目前市售的人工甜味劑都是安全可使用的,但也建議糖友及減重者,想將人工甜味劑納入自己飲食計畫時,可先諮詢醫療人員。雖然人工甜味劑可短暫幫助血糖及體重控制,但改變生活型態及運動才是管理血糖及體重的王道。


本文同步發表@好健康會刊


  諮詢專家  

彭惠鈺營養師

現職: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本文作者


33教練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支持我的持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