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2023

蘇冠文醫師:認識千變萬化的食物過敏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明明是很有營養的天然食物,但對有食物過敏的小朋友來說,萬一不小心吃到,卻會引發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少數對特定食物嚴重過敏的孩子,甚至連食物碎屑接觸到皮膚,都有可能會出現極度不適而必須馬上打急救針救命。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主任蘇冠文醫師說,「今年剛發表在國際期刊《微生物學、免疫學和感染雜誌》的台灣本土食物過敏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是2017年時,以食物過敏調查的問卷,總共調查台北市的25所國小一年級、24所國中二年級的學生及家長。在16,200 份有效問卷中發現,曾被醫師診斷有食物過敏的兒童有10.4%,成人則有 12.5%。相當於每十人,至少有一人有食物過敏,跟2004年的食物過敏比例兒童7.7%、6.4% ,皆呈上升的趨勢。」


食物過敏引起的症狀,以蕁麻疹最多,其它症狀還有異位性皮膚炎、呼吸困難、聲音沙啞、臉色蒼白、頭暈、昏倒,還有噁心、嘔吐、肚子痛等等腸胃道症狀等等。而會過敏食物的種類中,以蝦、蟹比例最高,其它還包括有蛤蜊、蛋、奶、魚、水果、花生、芝麻等等。台灣對花生過敏的小朋友雖然不多,但也從2004年的0.5%提高到2017年的1.1%。

9/05/2023

張明瑜醫師:小朋友也會睡不好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小朋友是否曾有早上爬不起來,總覺得睡不飽,一上課又會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的情況?


專攻兒童睡眠的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神經科張明瑜醫師說 ,「暑假期間不用上課,有些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比較不規律,再加上熱浪襲來、天氣炎熱,很容易流汗,對睡覺是很大的干擾。若是睡前吃太多,暴飲暴食也會影響到睡眠。」


然而,睡覺時間占人生至少的三分之一時間,有助恢復體力、穩定情緒。國小的小朋友,每天建議的睡眠時間是8到10小時,攸關兒童長高成長的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更必須在熟睡時,才會分泌,如果常常睡得不好,有可能會出現身高停滯的情況。同時,好好睡覺,對記憶的形成與重組,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對小朋友的發育及學習很重要。

8/01/2023

吳佩昌醫師:認識護眼的長短效散瞳劑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好不容易告別三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學校已經開始放暑假,小朋友們是天天宅在家吹冷氣、滑手機、玩平板,還是好好利用不上課的時光跟家人去游泳、打球、玩滑梯呢?


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說,「新冠肺炎疫情後,我們發現很多小朋友的近視加深,視力明顯惡化了。根據中國山東肥城上萬學童的視力調查,也發現國小一年級小朋友的近視率從5%飆升到25%,相當四個學童中,就有一位已經罹患近視,會拉長眼軸,讓眼睛的結構變得越來越脆弱,預期這些小朋友未來都有可能變成五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而有失明風險。」


一旦小朋友開始近視,每年約會增加一百度,眼軸也會被拉長0.3公釐,而近視每增加一百度,未來得到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就會增加67%。當眼軸拉長2公釐,相當於近視六百度,更會大大增加40倍視網膜剝離的風險。嚴重的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都會導致眼睛失明。


事實上,每個小朋友剛出生時,都是生理性的遠視,隨著年紀漸長,眼球發育,遠視的度數會越來越少。若幼稚園、國小低年級時的遠視少於一百度,國小中高年級時的遠視低於五十度,就有步入近視的風險。因此,強烈建議小朋友每半年要到眼科做一次散瞳驗光檢查,將度數記錄在視力存摺中,持續追蹤。

7/18/2023

許巍鐘醫師:腺樣體肥大4問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Q1:什麼是腺樣體?為什麼腺樣體會肥大? 


A:口腔裡有一圈名為瓦代爾氏環(Waldeyer's ring)的淋巴組織,是我們人體抵禦外來病菌的第一道防線。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扁桃腺,也就是一張開嘴巴可以看到咽喉二側的顎扁桃腺,就是其中之一的主要成員。

 

而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的,還有藏在舌根後方的舌扁桃腺,以及位於鼻咽部深處,緊鄰耳咽管開口的耳咽管扁桃;和在鼻咽壁正中央像香蕉形狀的腺樣體。

 

腺樣體的淋巴組織一般會在孩童4、5歲時,體積成長到最大,並隨著年齡增長,約在5〜7歲期間慢慢萎縮變小。但如果鼻過敏較為嚴重或上呼吸道反覆感染,就有可能會讓腺樣體的免疫反應持續處於不斷的發炎狀態下而過度肥大,造成後鼻孔的阻塞。

 

因此,有過敏體質的學齡前及國小低年級小朋友,常常是腺樣體過度肥大的好發族群。成人若還有鼻咽部淋巴組織增生,尤其是單側不對稱性的腫大,就要小心留意是否有罹患鼻咽腫瘤甚至鼻咽癌的可能性。

 

Q2:腺樣體肥大會有什麼症狀,會造成什麼問題?


A:對幼兒來說,腺樣體肥大會出現鼻塞、鼻涕倒流、鼻音過重的症狀,而導致常常得張口呼吸,有些家長可能還會發現孩子睡眠時的呼吸打呼聲很大、斷斷續續、睡不安穩。有些孩子會睡一睡,突然停止呼吸,或出現查不出原因的夜間尿床等等,類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相關症狀。

7/04/2023

歐良修醫師:一起守護兒童用藥安全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最近傳出多位幼兒因出現異常的情緒行為問題,由家長帶往醫院就診後,意外發現小朋友體內被檢驗出相當微量安眠藥物成份,引發家長恐慌及社會的高度關注。


臺灣兒科醫學會祕書長,同時也是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歐良修醫師表示,「剛開始是家長在群組討論中發現,不同班級、不止一位孩子情緒怪怪的,出現跟平常不太一樣的變化,變得很會發脾氣、異常哭鬧、睡覺的狀況不穩定,再加上小朋友曾提及有喝到不明的『彩虹藥水』。在與醫院內兒童重症加護科醫師討論評估後,針對6到8項可能藥物,作血液跟尿液的檢查,有少部份幼兒的血液檢驗出微量安眠藥成份中的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苯巴比妥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會讓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功能比較安定,具有鎮靜、安眠、抗癲癇的功能,有可能會讓人想睡、精神不容易集中、晃神、步態不穩。過量,也可能會呼吸抑制而發生休克的危險。


用於治療幼兒癲癇時,因每位幼童對藥物的代謝率相差很大,而且治療劑量跟會產生副作用的劑量很接近。因此,即使是使用於抗癲癇的治療用途時,也會謹慎監測藥物濃度來評估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目前也被衞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列為第四級管制藥品,必需經由醫師處方使用開立。


6/06/2023

楊俊仁醫師:病從口入的A型肝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進口到台灣的冷凍莓果,接連驗出A型肝炎病毒,引發各界的關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籲曾經食用這些冷凍莓果的民眾,從最後一次食用日的次日起進行60天的「自我健康監測」。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楊俊仁院長,在2005年時曾發表北部地區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的A型肝炎研究,發現僅有1.4%曾感染過A型肝炎。另一個由臺中榮總兒童肝膽腸胃科吳孟哲主任在2015年時所發表中部地區一到十五歲以下兒童的A型肝炎研究,更發現只有0.8%曾感染過A型肝炎。表示台灣小朋友絕大部分缺乏A型肝炎抗體保護,容易被感染。


楊俊仁院長說,「上海市在1988年時,因為貝類被A型肝炎病毒污染,爆發過大規模的急性A型肝炎疫情,當時造成約30 萬人感染,更有47人因此死亡。而會罹患急性A型肝炎,主要是因為吃了被A肝病毒污染的食物,也由於A肝病毒是一種不耐熱的病毒,因生食、未充份加熱而感染到的機會較高,會造成肝臟發炎。潛伏期可長達二周到五十天,平均一個月左右。因此,大部份得到急性A型肝炎的病人,早已經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是怎麼吃到被A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而追查困難。」

5/09/2023

施一新醫師:皮膚上粗粗的小肉球,病毒疣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手指、腳底長出厚厚粗粗的小肉球,當小肉球越長越多或是越長越大,被壓迫到時會覺得疼痛是許多小朋友會被爸爸媽媽帶到兒童皮膚科看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醫師說,「這些摸起來硬硬的凸出物,很常見的原因是接觸到人類乳突病毒造成感染,導致皮膚角質層變厚,而長出凸凸的病毒疣,有時候,也會因免疫力變好而自動痊癒,也不見得一定要治療,但因為病毒疣有傳染性,如果小朋友忍不住偷偷抓破,有可能會擴散到其它位置,再加上台灣家庭往往會共用浴室,也有機會傳染給其它同住的家人。」


但並不是每個人接觸到人類乳突病毒,都一定會被感染。小朋友是因為身體的免疫力發展,還不成熟,再加上學校中有很多團體活動,像是共用教具,一起去游泳、戲水,這都會增加許多接觸感染的機會。而手指、腳底、腳趾,都是病毒疣好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