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014

泛科學:別讓孩子,從「小胖」變「大胖」,父母怎麼辦?



光看孩子的外表,你知道自己正在讀幼稚園的孩子,是胖是瘦還是剛剛好?



文,黃秀美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而青少年的肥胖,同樣有跡可尋。根據二○一四年一月三十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發現,剛進入幼稚園的孩子(平均年齡五.六歲)有超過124%肥胖,14.9%超重。

2/27/2014

王士豪醫師:猝死星期一?星期一是中壯年的猝死高峰!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大陸冷氣團一波波,全台急診室大爆滿,屢傳意外猝死個案,
其中,又以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氣喘患者的情況最危急。
今年猝死個案特別多?外出、辦公、入睡,如何作好保暖措施?

猝死的患者,大多數是到院前心跳停止(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簡稱OHCA),患者在送到醫院之前,已喪失意識,量不到心跳及血壓等生命跡象。

天冷會讓猝死的人數特別多?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定義,當平地的日最低溫,在攝氏十四度以下,即符合「大陸冷氣團」來襲的寒冷氣候。

而依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科王士豪醫師及吳人傑醫師在二○一三年二月一日到二○一四年一月三十一日,針對該院急診室來診病患(不包含外傷致死)所作的統計,這段期間,日最低溫低於攝氏十四度有四十五天,到院前心跳停止患者有二十二位,相當於每二天,就約有一位患者,到院前心跳停止。

而氣溫高於攝氏十四度有三百二十天,到院前心跳停止患者有八十九位,相當於每四天,會有約一位患者,到院前心跳停止。兩者在總來診病患比例的差距約為一.七二倍,顯示天氣寒冷時,的確會增加猝死的機率。

同時,在天冷時,掛急診的重症患者比例較高,尤其是有心血管、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按編:一種肺部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與吸菸、空氣污染有密切關係,易慢性咳嗽、咳痰)患者,在氣候寒冷時,特別容易急性發作,應特別注意保暖。

本周由專精緊急醫療救護的王士豪醫師,告訴您「保暖防猝死」的關鍵之道。

2/24/2014

薛光傑醫師:血壓偏低,手腳冰冷怎麼辦?


文,黃秀美



適度補充蛋白質,對提升血壓有幫忙。

醫學上,理想血壓值是收縮壓小於120、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mmHg),當血壓偏高時,代表心臟打出來的血液增加,或是全身動脈血管系統的阻力增加,會加重心臟血管及心臟瓣膜的負擔,也是動脈血管硬化、血管缺乏彈性的徵兆,常與腦中風、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

而血壓高,並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有許多次發性高血壓,像是腎臟結石、腎動脈狹窄等疾病,引起的血壓飆高,有可能在很年輕時發生,只要能把原有的疾病治療好,即可挽救腎臟,血壓偏高亦可不藥而癒。

因此,我們建議從成年後,18歲、20歲,就可以開始培養量測血壓的習慣,而不是等到健康拉警報,才開始注意。

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或是觀察到家中孩子口味較重,像是嗜吃鹽酥雞、出現吃飯時,配菜一定要沾醬油、老覺得湯不夠鹹等飲食傾向,有時會跟腎臟病變有關係,更應該提早開始量測血壓。

那如果是量測到自己血壓偏低時,到底該怎麼辦呢?

2/20/2014

紀乃新醫師:頭暈、手腳冰冷、運動無力、下肢水腫,居然是瓣膜退化。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你知道嗎?全台有心臟瓣膜疾病的民眾,高達二成以上,

就算是年輕時,沒有明顯症狀,也無需治療的瓣膜性疾病,

中年過後,也會因瓣膜退化,影響心臟的健康,更需用心保養。


心臟裡的四組瓣膜,就像是心臟血管裡,永不懈怠的守門員。位於左心房、左心室間的是二尖瓣;左心室、主動脈間的是主動脈瓣;右心房、右心室間的是三尖瓣;右心室、肺動脈間的是肺動脈瓣。瓣膜,最主要的任務是讓心臟裡的血液,能夠全天候有效率的單向流動。


以左心的二組瓣膜為例:當心臟舒張時,二尖瓣開啟,可讓左心房的血液,順利流入左心室。收縮時,主動脈瓣開啟,讓左心室的血液,經由主動脈運送到各組織供身體使用,此時,二尖瓣要能緊緊關閉,才不會讓左心室的血液又逆流到左心房。


一旦心臟的瓣膜有異常,不管是打不開或關不緊,都會影響血液的順向流動,若逆流嚴重,血液供應不及,輕則,頭暈、手腳冰冷,重則,心臟無法負荷,逐漸出現心臟擴大,走向衰竭之路,會有運動功能下降、喘的症狀。


本周由專精心臟瓣膜治療的紀乃新醫師,告訴您「瓣膜保養」的關鍵之道。

2/18/2014

黃坤崙醫師:寒流來,洗澡洗到小孩暈、小狗吐,為什麼?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冬天開瓦斯熱水器洗澡,不可因天冷就緊閉門窗,最好能速戰速決,別長時間泡澡。

6歲女兒洗澡的媽媽,發現女兒在浴缸昏倒,自己也很不舒服,虛弱的奪門而出,到鄰居家拍門呼救。

急性腸胃炎,才剛康復的8歲男童,頭暈又想吐,活力越來越差,連爸媽也出現頭暈想吐的症狀。

「我們全家都瘋了,救救我們。」這通打到119的求助電話,語無倫次有如喝醉、惡作劇,查証之下,竟真是全家四口,都出現神智不清、不斷嘔吐的不適症狀。

2/13/2014

李雅玲牙醫師:牙周病會傷腦,牙齒健康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一項以台灣健保資料庫,所作的大型研究,榮獲美國心臟學會最佳論文,

研究發現:有牙周病沒治療的青壯年,竟會增加二倍多中風危險性,

以洗牙來降低牙周發炎,維持口腔健康,即可讓腦中風發生率下降。


腦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平均每天有三○人,因腦中風離世,其中約有七成是屬於腦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而與腦血管阻塞有關的血管性失智症,也佔整體失智症的三成,是無法輕忽的生命及腦力殺手。


但你知道嗎?缺血性腦中風與牙周的健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光是最簡單的定期洗牙,接受牙周病治療,就能夠降低五到廿二%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會。


這項以台灣健保資料庫,囊括超過七十二萬,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由二○○○年到二○一○年共追蹤十年的研究,已被發表在全世界臨床神經學領域前五%的期刊美國腦中風(Stroke)雜誌,並獲得二○一三年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最佳論文獎第二名。


為什麼牙齒的清潔與健康,會影響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機率?本周由以「洗牙及牙周治療是缺血性中風的保護因子」(Dental Prophylaxis and Periodontal Treatment Are Protective Factors to Ischemic Stroke)論文獲獎的李雅玲醫師,告訴您「潔牙護腦」的關鍵之道。

2/10/2014

郭克林醫師:喝水也會胖,到底哪裡有問題?

文,黃秀美


經常吃鹽份很高的食物,不止影響血壓,也會讓水份不易從身體裡排除。


剛過完大吃大喝的新年,一上了磅秤,不難發現體重,的確隨著年節假期「年年高升」。事實上,過了25歲後,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上班族,即使食量跟以前一樣,原本的體重,也還算標準,隨著年紀越來越長,基礎代謝率逐年下降後,也會發現自己的體重會逐年持續緩步上揚,開始有小腹部凸出的困擾。

2/06/2014

謝宜璋醫師:平時沒症狀的中年男子,更該戒菸護心?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氣溫一下降,血管收縮,原本就會讓心血管拉警報,

再加上新年團聚,吃得多,動得少,回診不規律,更增添變數,

為什麼平時沒有症狀的中年人,反而更該好好注意心血管的養生?


全台急凍,各大醫院急診室,因急性心因性休克,呈現到院前心跳停止(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個案,隨著氣溫驟降而劇升。而心導管室為了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也提供二十四小時無休的緊急心導管治療,可怕的是大部份患者,竟是中年人。


為什麼正值壯年,平時沒聽說過有什麼病痛,前幾天還看起來生龍活虎的中壯年,竟會突然傳出急性心肌梗塞的惡耗呢?常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脫不了關係。


有如皇冠般環繞在心臟表面的三條冠狀動脈血管,是供應心臟肌肉所需氧氣及養分的重要血管,包括有左主幹,分出的左前降枝、左迴旋枝,以及,右冠狀動脈。


當心臟的冠狀動脈有硬化、阻塞或痙攣,使得血流無法流通時,心臟肌肉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來供應氧氣及養分,就會出現缺氧性的心絞痛,或是更嚴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當誘發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會造成猝死。


本周由專精心導管治療的謝宜璋醫師,告訴您「心血管保養」的關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