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可別以為吃飯、喝湯,只會動用到我們的牙齒,連結顳骨跟下顎骨的顳顎關節,在咀嚼、吞嚥、說話時,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喲!
食指壓在耳朵前方的鬢角兩側,張開嘴巴,有沒有感覺到有個會滑動的關節?這是掌管嘴巴開關的顳顎關節。牙齒咬合時,下巴兩側腮幫子摸起來最大塊的肌肉,就是咀嚼肌。
顳顎關節的上半部,是由顳骨形成內凹的關節窩,下半部,則是由下顎骨形成關節突,藉由咀嚼肌配合顳顎關節的上下左右滑動,可讓嘴巴張開,達五公分高,左右移動約一公分寬。
小朋友可別以為吃飯、喝湯,只會動用到我們的牙齒,連結顳骨跟下顎骨的顳顎關節,在咀嚼、吞嚥、說話時,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喲!
食指壓在耳朵前方的鬢角兩側,張開嘴巴,有沒有感覺到有個會滑動的關節?這是掌管嘴巴開關的顳顎關節。牙齒咬合時,下巴兩側腮幫子摸起來最大塊的肌肉,就是咀嚼肌。
顳顎關節的上半部,是由顳骨形成內凹的關節窩,下半部,則是由下顎骨形成關節突,藉由咀嚼肌配合顳顎關節的上下左右滑動,可讓嘴巴張開,達五公分高,左右移動約一公分寬。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孩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總是彎腰又駝背,
寫字時,姿勢很奇怪,雙肩老是一高一低,
這些姿勢不良、脊椎側彎的現象,該如何從生活中調整?
站立時,很難保持抬頭挺胸的良好姿勢,容易聳肩、凸腹。平常,走沒幾分鐘路程,就開始腳軟、走不動。能坐著,就不想站著,能趴著,就不想坐著。寫功課時,肩膀一高一低,兩肩高度不平均,這都是現代家長常會擔心的姿勢不良、脊椎側彎問題。
事實上,直立行走的人類,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點脊椎側彎的情況,統計上,約有一○%人口有脊椎側彎,相當於每十人,就有一人有程度不同的脊椎側彎。而現代的生活環境,原本就比較缺乏鍛鍊體能的機會,再加上靜態的坐式活動太多,傢俱都設計得太舒服,時常坐在缺乏支撐力的軟沙發、懶沙發上,也容易會讓孩子坐姿不良。
到底孩子的姿勢不好、脊椎不正,該怎麼辦?本週由專精小兒復健的曾頌惠醫師,分享兒童脊椎保健的關鍵養生之道。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現在有什麼牙齒困擾?
目前正在作什麼牙齒治療?
尋找牙醫師時,你最在意什麼?
最想知道那一方面的牙齒保健問題?
有沒有什麼妙方,可以克服自己跟孩子看牙醫的恐懼?
最近不知為什麼,臉友們突然捲起了一股看牙醫風,有的是自己的智齒蛀牙、牙周發炎,已影響到鄰牙的第二大臼齒,非不得已要拔除,也有因為工作一緊張,就咬緊牙關,導致嘴巴稍微張大一點,咀嚼肌會痠痛不已;有的則是孩子的牙齒矯正,一直遲遲沒辦法完成,左思右想,想要詢求第二位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的意見。當然,更有不少是因為開學後,學生體檢有出現明顯蛀牙,需要請牙醫師幫孩子作進一步的治療。
那天也看到臉友轉來臺灣極地馬拉松選手陳彥博的動態時報照片裡面是一張環口片(Panoramic film),他下顎的齒槽骨上,硬生生橫躺著兩顆不太有機會長出來的水平智齒。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是生理、身心遽變的時期,
不管是大腦的發展、身形的成長、情緒的反應,都與兒童期不同,
常讓青少年及家長都措手不及,家有青少年該怎麼辦?
青少年是銜接兒童與成年的過渡時期。孩子在國小高年級後,逐漸進入青春期的早期,生理上,逐漸擁有成人的外表,除了骨骼變長變寬,鼻骨長高、圓臉拉長,長高速度加快外,第二性徵的出現,也是青春期很大的特色,女孩的乳頭、乳房、子宮變大、初經來潮,男孩則是陰囊變大、陰莖變壯、長鬍子、變聲、有喉結。
國中進入青春期的中期,逐漸脫離父母的羽翼,開始發展自己的朋友圈,重視同儕團體的認同。高中則是青春期的晚期,渴望獨立,不再像以往那麼順應家長的想法,會更努力表達自己的意見。根據研究,約有五成的青少年可順利「轉大人」,而另外一半的孩子,可能會有叛逆、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讓人擔心的情況出現,讓家長感到很錯愕,常會覺得怎麼好好的孩子,一上了國、高中,就開始「成天關在房間裡,搞自閉」、「情緒大暴走」。然而,這都是長大成人時,孩子發展獨立人格、自我探索的過程。
到底家有的青少年,家長該怎麼拿捏關心與嘮叨的界限,面對情緒易暴衝的青少年而不抓狂?本週由專攻青少年親善門診的陳志道醫師,分享的青少年成長的關鍵養生之道。
「哈啾!哈啾!」經常過敏、打噴嚏,不只常常會出現鼻塞,鼻子不通,非得用嘴巴呼吸不可的麻煩,也會讓上顎的牙弓長不好,容易有上顎暴牙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牙弓,是牙齒的地基,發育理想的牙弓,像是英文字裡寬寬的U型,可提供足夠的空間,讓牙齒可以排列整齊。
往前凸出去的兔寶寶牙,吃長長QQ的麵條會沒辦法用門牙咬斷。 |
但很多有過敏性鼻炎體質的小朋友,明明小時候的乳牙,長得很漂亮,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沒有暴牙,但換牙後,新長出來的上排門牙,卻常常像兔寶寶一樣,明顯往前凸出去,吃東西的時候,連長長QQ的麵條,也沒辦法用門牙咬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是藏在鼻咽部裡的腺樣體肥大惹的禍!腺樣體跟扁桃腺一樣,都是淋巴組織,在我們小時候,有抵抗病菌的功能,會隨著年紀漸漸長大,功成身退,慢慢變小。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前陣子帶孩子去作牙齒的定期檢查,原本想請牙醫師,把孩子長出來的第二大臼齒(俗稱十二歲齒)作咬合面的溝隙封填,但沒想到,居然已經微微蛀牙,必須補牙。這顆牙齒,長在齒列深處,補牙時,要一直維持嘴巴大開的姿勢,不管對患者或牙醫師來說,都很辛苦。
就因為第二大臼齒,位於後牙區,牙齒本身又很大顆,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才能長出來。長牙期間,只要一刷到,就很容易出血,還包在牙肉裡的牙齒,牙刷頭無法深入,也很難光用牙刷來刷乾淨,我後來請教臺大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王姻麟,他的建議是除刷牙外,可以搭配沖牙機,儘量把卡在牙肉裡的食物殘渣沖出來,等牙齒完全長出來,再作咬合面的溝隙封填,可減少潔牙的難度。
在牙齒剛長出來的四年內,表面的牙釉質,尚未鈣化完全,因此,特別容易受到牙菌斑的酸蝕、破壞而脫鈣、蛀牙。除了,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仔細潔牙,可視孩子的牙齒狀態,每三到六個月作一次牙齒的定期檢查。若有蛀牙,及早處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嗅覺失靈、經常情緒低落、嚴重便秘、睡夢中拳打腳踢,
究竟是得了憂鬱症,還是腦部開始退化,出了異常的狀況?
人越活越久,越來越長壽,該怎麼正確養生來延緩腦部的老化?
腦部老化是年紀漸長的自然變化。人類到六、七十歲後,新鮮的記憶的形成會需要多講幾次,才能由海馬迴通路存入大腦皮質層成為長期記憶,學習新的事物會需要花比長的時間。年輕時,可以三頭六臂,同步處理好幾件事,年紀漸長後,就像電腦用久了,運作的靈敏度,勢必不如新電腦快速,一次處理一件事會比較順暢。
但腦部的退化,又不一樣。以記憶力喪失的失智症為例,是大腦皮質層萎縮、凋亡,使得原來已經會的、很熟悉的事物,後來不會了。本來認識的人,後來卻有如陌生人,完全認不得。舉例來說:現在是幾年幾月幾日、自己幾歲,都不記得或說錯。原本是烹飪高手,變得不知該怎麼煮菜,應該加鹽,卻加成糖,這代表腦部的退化,已經脫離正常的老化軌道,是腦部生病了。
另一種,好發於六十歲左右的帕金森病,則是位於腦幹,如二顆小紅豆般大小的黑質細胞衰竭,無法再正常分泌出足量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調控腦部的運動機能。一旦腦部的黑質多巴胺神經細胞低於三○到四○%,就會出現單側的手抖、肌肉僵硬、動作緩慢不靈活等動作障礙症狀,這些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現會緩漸的進行,蔓延到對側手腳,最終會造成走路困難,逐漸喪失行動能力。
到底經常忘東忘西,動不動就跌倒,就是腦部開始老化的前兆?本週由專精腦部退化疾病的鑑別診斷與治療的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醫師,分享的延緩腦部老化的關鍵養生之道。
不知聽到什麼,這麼開心?這些花蓮孩子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生了場重病、得過腸病毒,指甲居然會出現斷層、掉下來?
當指甲胖如鼓槌狀、有不明原因的黑甲,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症狀。
到底指甲跟健康有什麼關係?嵌甲的指甲怎麼剪,才不會甲溝炎?
健康的指甲,光滑平整有韌度。中年過後,逐漸出現如山脊狀的凸起縱線,但你知道是為什麼嗎?指甲會生長跟指甲根部(簡稱指根)內的甲基質有關,四十歲以後,甲基質的生長速度不一,就會讓指甲出現凸起的縱線,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
但如果你發現指甲,變得又薄又脆,形狀像是凹下去的湯匙,或是,指甲下有小出血點、指甲如凸出的棒槌,要提高警覺。匙狀指與缺鐵性貧血有關連。指甲下有小出血點,除了最常見的外傷外,也有可能是罹患乾癬,甚至,心內膜炎的徵兆。指甲如棒槌的杵狀指,則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肺氣腫、肺膿瘍、肺癌,或是肋膜疾病。
可自己作一個簡單的指甲測試。把大姆指跟大姆指的指甲靠在一起,兩指的大姆指到第一指關節間,應該會出現一個菱形的縫隙。若是兩指到第一指節間,可以緊貼在一起,沒有任何縫隙,就表示有杵狀指的現象。
到底指甲老是長不好,經常甲溝炎、甲床易剝離是出了什麼狀況?本週由專精指甲鑑別診斷與治療的劉權毅醫師,分享從指甲看健康的關鍵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