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24

青春痘、黴漿菌肺炎常用藥,第二代四環素該怎麼服用會安全有效?為何吃完,不可馬上躺平?

 

第二代四環素的腸溶膠囊,常用在青春痘及黴漿菌肺炎的治療上,須配一大杯水服用。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最近台灣的黴漿菌肺炎疫情再起,家人也被胸腔科醫師確認感染了黴漿菌肺炎。這其實已經是他第三次確診黴漿菌肺炎。第一次是八年前,第二次是五年前。症狀就是咳,沒有發燒,有鼻水。咳也不是劇咳,就是忍不了的咳。痰聲也不重。


跟前二次不同的是,處方用藥由前二次的新一代紅黴素,改為第二代四環素。第二代四環素在皮膚科的青春痘治療上,已經算是常用的老藥。


近年因新一代紅黴素,在黴漿菌肺炎的治療上,逐漸出現抗藥性,第二代四環素也被運用在黴漿菌肺炎的治療上。家人被處方早、晚各一顆第二代的四環素,七天為一個療程。目前已順利痊癒,不再有咳嗽的症狀。


不過,我也注意到在第二代四環素藥袋的用藥須知上,有寫到這類藥物,早、晚飯後立即使用,建議要配大量水服用,以免食道發炎,服用後半小時內,不可躺下或睡覺。

12/19/2024

當《雪花飄落之前》對上《浮光往事》二位女性,因一個劈腿的男人,有了痛苦的生命交集。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寫在前面:



人死了以後靈魂會到哪兒去?

會在自己的身體旁停留多久?

你突然意識到這些問題。


我們在凝視往生者時,

靈魂會不會也在一旁看著自己殘破的肉身?

還是他的靈魂,像小鳥一樣早已飛走?


第一次面對離世的現場是在安寧病房陪伴先父時,就在每年12月的這個時刻。


單人病房裡,突然間只有我跟他。

再也量不到的血氧,摸著逐漸平息的脈搏,

撫著他的手,我知道他的靈魂,就要輕輕飄走了。

12/17/2024

翁仕明醫師:每個孩子不一樣,學習困難就像還學不會游泳的孩子,只要有一條救命繩,就能免於溺水。《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心得


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從新的觀點,看到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跟潛力。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認識專門研究兒童學習困難的萬芳醫院小兒神經科翁仕明醫師,已經六年多了。一直知道他追隨遠在南投的埔里基督教醫院趙文崇教授學習兒童的學習困難與障礙。


最近,身為兒童腦神經專家的他,跟三采文化合作,出了一本新書《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


大家都知道,現在出書有多困難,更何況在全亞洲少子化數一數二的台灣,要出這樣一本跟兒童學習困難有關的書,有多麼的吃力不討好。


翁仕明醫師也跟我坦誠,這些年他一直忙於看診跟兒童腦科學研究,哪來的美國時間可以抽身寫書呢!而《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這本書會橫空出世,冒出來是有原因的。


原來在翁醫師的小病友媽媽中,有幾位就是三采文化編輯部的編輯。她們的孩子,原本苦於學習困難,在翁醫師的協助下,孩子的學習有明顯的進展。於是編輯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溫柔的催稿,終於把《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這本新書給磨出來了。  

一歲生日宴,笑咪咪的妹妹,當時已經站得很棒了。(受訪者Shawna提供)

二歲時,吹著狗尾巴草的妹妹,手的精細動作發展很好。(受訪者Shawna提供)

三采文化編輯Shawna分享,女兒在二歲半時,從一個活潑健康、眼睛很大很靈活的孩子,突然昏迷送急診,簡直是瞬間把她打入地獄。爾後一度被判定是輕度智能障礙,也讓她陷入生命的黑洞。


二歲半時,無預警癲癇發作昏迷住院,小小的身體,打點滴打到手腕血管很難找,想到就心痛。(受訪者Shawna提供)

女兒出狀況的那一天,她正在跟作者開會,突然接到褓姆電話說孩子昏迷,已經叫了救護車送急診。趕到醫院才知道女兒癲癇發作,出現抽筋的症狀,要轉醫學中心,也簽了病危通知,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跟先生心驚膽跳完全嚇傻。住院十天後出院,一個月內又因癲癇發作,數度進出醫院。

12/15/2024

黃秀美:我怎麼成為33教練

在《空中體育課》聊聊我怎麼成為33教練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寫了大半輩子的健康專欄,我在2024年拿到第一張「體適能健身C級指導員」的教練執照。這張執照,在坊間有不同的協會在認証,也常被戲稱是「便當證照」,意即去吃吃便當,上上課,就能取得。我實際去上課,發現學科有一定難度,根本不是網路上流傳的那麼簡單。


我從小運動神經很差,有點手眼不協調。總覺得自己沒什麼資格談「運動」或「健身」。不過,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理事長黃薰隆,很鼓勵我說說自己的經驗,也很謝謝《空中體育課》主持人Simon的邀請,可以跟大家聊聊從小體育很差,本來是健康專欄作家的我,又怎麼會成為33教練。

12/11/2024

連咳數周:家人又中了黴漿菌肺炎

胸腔科門診候診需要有耐性,不知大家都是什麼原因來看診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家人「又」中了黴漿菌肺炎,怎麼說「又」呢?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確診黴漿菌肺炎。第一次是八年前,第二次是五年前。症狀就是咳,沒有發燒,有鼻水。咳也不是劇咳,就是忍不了的咳。痰聲不重。


上周為了談今年流感疫情時,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醫師,就跟我說過最近的黴漿菌肺炎比往年多一點。而且抗藥性嚴重,新一代的紅黴素已經效果有限。反而是古時候的四環素治療效果還不錯。


年輕人感染黴漿菌肺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有時會自然痊癒,但若是有過敏體質要留意可能誘發氣喘。眼見著孩子又咳了二、三周,不像是會自然痊癒,昨天下午就掛了胸腔科,門診病人還不少,趁還沒到號前,敲了敲門,請護理師詢問主治醫師是否要先去拍胸部X光?答案是肯定的。

12/10/2024

翁仕明醫師:錯字多多的漏球王,原來是手眼不協調惹的禍?


錯字太多、動作比較笨拙,常常會漏接球。有可能是手眼不協調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粗心」、「偷懶」、「不用心」,明明已經很認真寫功課,卻常常被嫌棄寫字慢、字跡潦草、筆順錯誤、錯字太多。回家功課要寫二、三個小時,寫到頭昏腦脹又手痠,還是寫不完。上體育課,走平衡木,總是會不小心掉下來,也時常因為動作比較笨拙漏接球或跳錯舞步被同學翻白眼。這有可能是因為手眼不協調惹的禍。


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從新的觀點去發掘孩子的學習困難。


《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書》一書作者,同時也是專門研究兒童學習困難的萬芳醫院小兒神經科翁仕明醫師說,「中文書寫跟丟接球,都跟動作控制有關。一旦大腦的運動區、小腦的平衡,還有腦內的基底核有狀況。或是大小肌肉的穩定度不夠、精細動作品質不佳,都有可能會出現書寫困難。這類小朋友,不見得功課不好,但字寫得醜、筆順很奇怪,字的大小比例也很奇怪;有時會寫鏡像字,舉例來說:「明」應該是「日」「月」,卻會寫成「月」「日」,有時甚至會自己亂造字被老師糾正。」

12/03/2024

今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創十年同期新高,成人是重災區,本季流感疫苗,你打了沒?

今年的流感疫苗,你打了嗎?打完兩周後,才能發揮保護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央廣樂齡生活式「流感疫苗你打了嗎?」,也可以用聽的。

最近為了到央廣樂齡生活式,談本季的「流感疫苗你打了嗎?」,特別看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流感速訊,竟然發現今年流感季才剛剛開始,從10月1日到12月2日,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在第48週,已經累積286例的流感重症病例跟52例的死亡病例。不管是重症病例數,還是死亡數,都創下十年同期的新高




截至目前為止,流感重症病例數,還是死亡數,雙雙創下十年同期的新高。

而且到目前為止,流感重症跟死亡個案,都是以成人為主。流感重症有6位是18歲以下,其餘,280位都是成人。52例死亡個案,都是成人,這跟往年流感重症是以幼童、年長者為主,很不一樣。

12/02/2024

口服維生素D是商人歛財的智商稅?曬曬太陽就會有的維生素D,幹麼花錢吃?

聊聊陽光維生素D,請聽Simon主持的樂齡生活式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從來沒想過我這輩子會需要掏錢買維生素D來吃。


每次討論到維生素D,就算是在醫界工作的朋友,也有不少人覺得口服維生素D是商人斂財的智商稅。


事實上,平價的維生素D,一顆才3塊錢,就算天天吃,連吃一個月,總價也就90元左右。


稍貴的維生素D,也就一顆10元,一個月最多花上310元,吃個小火鍋,也就沒了,真能花多少錢呢?


有陽光維生素之稱的維生素D,的確是可以透過日曬及飲食攝取後,在人體內自行合成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



鮭魚、鯖魚跟蘑菇是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多的食物。

以前我總以為維生素D不足跟我沒有關係。如果真的有缺,那就去曬曬免費的太陽,幹麼還需要掏錢買來吃?


但今年春天的時候,我跟孩子分別因為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有皮膚癢、皮膚發炎的困擾,常在半夜發作而癢醒,極度干擾睡眠,在皮膚科醫師好友賴碧芬醫師的建議下,檢驗維生素D,確認的確都有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在補充維生素D後,的確也明顯感覺到皮膚比較不癢。


維生素D是國民營養調查中,國人最缺乏的脂溶性維生素。


我去查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的2017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顯示:曬曬太陽就會成合的維生素D,居然是國人所有脂溶性維生素A、D、E中,缺乏盛行率、邊緣缺乏盛行率最高的。

11/26/2024

低調又靦腆的靈魂捕手林家正:我們就是專注在每一球

低調靦腆的林家正,不愧為球團的心靈導師,太圈粉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交稿了,不會再因欠稿被追殺,可以來寫一下這次的世棒12強的靈魂捕手林家正。


這次台日冠亞軍賽,因為還在趕稿,本來是沒打算看直播的。可問題是我住的大樓三不五時,整棟樓就在尖叫震動,讓人不得不懷疑台灣人的熱血是用棒球灌出來的嗎?


實在抵不住全面被激情誘惑的氛圍,我打開MOD的愛爾達頻道當寫稿的背景音,用「聽」的。


想當然爾,台灣隊1124當天拿到冠軍時,我的稿子進度,也沒幾個字。心甘情願熬夜把該交的文稿,在編輯上班前寫完下標,沒敢再拖。


被靈魂捕手林家正圈粉的我,這二天都在找他受訪的片段看,也受到很大的啟發。


有時候,我們就是把事情,想得太複雜。貪心想要去控制,本來就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如果能夠專注當下,把每一個挑戰,確實處理好。用心蹲好自己的位置,讓隊友得以發揮最佳戰力,也許就已經足以一起度過難關了,不是嗎?


可要做到彼此相信,有對的氛圍,沒有人因太害怕而自亂陣腳,這實在太難了。在隊友們的口中,靈魂捕手林家正做到了。


下面是林家正受訪的逐字稿,最多只有稍微把語句順修,沒有增添,也分享給有興趣的大家看看。



我給你的位置,你就往那個位置去丟就好。


所有事情就把它簡單化,一球一球面對打者,三個打者一局嘛。所以,就專注在越小的事情越好

11/18/2024

黃秀美分享爆肝經驗談:改變我人生軌跡的A型肝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真對不起!樂齡生活式談急性A肝這一集,我的聲音又吵又激動!請大家聽這集時,音量不要開太大以免傷耳。


跑了這麽多年的醫藥,原本覺得自己見多識廣,已經波瀾不驚,可講到自己罹患急性A肝這個重大生命議題,還是忍不住激動起來。


聽來起有夠吵的好激動。真是抱歉啊!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樣,得了嚴重的A肝,才再後悔沒有及時打A肝疫苗,讓自己的肝臟跟生命付出這麼重大的健康代價。


如果在不涉及他人的情況下,生命要劃一條分界線,改變你人生軌跡的健康事件會是什麼?


對我來說,就是得到急性A肝。雖然,大部份的急性A肝可自己痊癒,但流行特徵已經發生變化。成年人,尤其是高齡者,感染後可能導致死亡,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會出現長期慢性肝損傷。也就是說A肝病毒,並非人畜無害,不需要重視的病毒。

11/05/2024

莊武龍醫師:孩子動不動就骨折?當心是骨質密度不足,也要注意有沒有維生素D、鈣質的缺乏,抽血可檢測!



文,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圖,樹下繪本


你喜歡曬太陽嗎?有擦防曬的習慣嗎?


有一種陽光維生素,可以靠日曬合成,那就是脂溶性的維生素D。而維生素D對骨骼生長,也非常重要哦!


人體的骨骼,是由含鈣、磷、蛋白質及水份組成。當維生素D不足會降低小腸吸收鈣、磷的能力,讓骨骼較脆弱、柔軟,嚴重會引起軟骨症,使得骨質密度不夠而較易骨折。


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莊武龍醫師說,「就是因為維生素D可幫助鈣、磷在小腸吸收,有足夠的維生素D,對於維持骨骼健康,減少骨折風險非常重要。尤其小朋友在長高時,骨骼會先拉長,但骨質密度不會立刻跟上來,往往會有一點點時間差。如果骨質密度尚未增加,卻過度加強運動強度,可能會增加骨折的風險。」



兒童骨骼生長高峰,有可能因骨強度不足,使這個年齡層的男孩和女孩骨折率。

根據研究,小朋友骨骼生長的高峰,女孩是在12歲到13歲( 12.5 ± 0.9 歲),男孩是14歲到15歲(14.1 ± 0.9 歲),這段時間是骨骼生長快速又比較脆弱的關鍵時間。要注意是否有規律的體力活動,足夠的維生素D跟鈣質,但也要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量。


如果發現長不高或是只有輕微碰撞,就出現骨折的情況時,也要懷疑是否營養不夠、骨質密度不足,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抽血檢驗體內的維生素D、鈣質,是不是有缺乏的情況。

10/27/2024

壞掉的是我,還是連續血糖傳感器?CGM使用上,常見的誤區,一次公開!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CGM下面的紅點點是第七顆CGM的使用痕跡

從三年前使用第一顆連續血糖傳感器(CGM)到目前為止,一共用了八顆CGM,只有第八顆不是花錢買的。而是打電話去客訴換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第七顆,從第一天使用,數據就很混亂,一度讓我懷疑壞掉的是我,還是CGM?幸好跟醫療院所的抽血數值比對後,我的空腹血糖值跟以往沒有太大的變化,壞掉的是第七顆CGM。

累積了八顆CGM的使用經驗,也來聊聊使用CGM可能會遇到的困擾。

第一個就是睡覺吧!如果睡覺時,壓到CGM,的確會影響偵測的效果,我曾經半夜因為血糖過低被連續血糖傳感器(CGM)叫醒兩次。

我並非糖友,也沒使用降血糖藥物,數值會低於70mg/dL,主要是因為睡覺時翻身不小心壓到CGM,導致偵測不良。

但如果是有使用降血糖藥物的糖友,在收到低血糖警報時,建議戳一下手指,雙確認不是發生真正的低血糖。以免因血糖過低發生危險。



睡覺時,不小心壓到CGM會導致偵測不良,出現紅字的低血糖警示



也建議安裝CGM時,一定要避開睡覺時易壓迫到的位置。例如:習慣靠右側睡,就安裝在左手臂後側,以減少壓到CGM的機會。

此外,我也發現剛裝CGM的第一天,最容易出現低血糖的異常訊息。查閱仿單,這也似乎也是低血糖異常訊息最常發生的時間點。若糖友懷疑有誤差,亦可採指尖血再比對。

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連續血糖傳感器CGM,使用8次經驗談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有關連續血糖傳感器CGM,也可以用聽的。在中央廣播電臺Simon主持的《樂活生活式》節目獻出我的廣播處女秀第二集: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連續血糖傳感器CGM,點上方廣播連結可隨時收聽。詞不達意之處,我會再想想該怎麼調整比較恰當的。


連續血糖傳感器CGM前端的軟針會刺入皮膚

根據2022年糖尿病年鑑,台灣約有250萬的國人是罹患糖尿病的糖友,約佔人口的10.7%。而2023年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有11,625位糖友因此而離世。


每個人會血糖偏高的原因,都不太一樣。像我雖然BMI很標準,也算常運動,但十多年來血糖一直處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從95到100mg/dL出頭,糖化血色素也常在臨界值5.5到5.7%左右。


最近一次抽血空腹血糖是98mg/dL,空腹胰島素是3.7uU/mL。用控糖筆記的程式算出來胰島素阻抗是0.9,胰臟β細胞功能是38%。代表我沒有胰島素阻抗。


雖然,大家常常會認為糖尿病跟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群有關,但這也並非鐵則。


以我來說,血糖開始變差是在我成人後體重最輕時,當時,意外感染了A型肝炎,肝發炎指數ALT破1600U/L,是正常值40的40倍,還好沒有嚴重到肝昏迷的程度,但當時身體極度不適,眼白、皮膚發黃、尿液如紅茶色,喝再多水,也不會改善,食欲極差,短期內瘦了三公斤,BMI不到19。


之後,肝發炎指數跟黃疸逐漸恢復,但原本很健康的肝臟,出現中度脂肪肝,原本很正常的血糖跟糖化血色素,也開始出現紅字。


中度脂肪肝在多年的規律運動後改善,但這十多年來血糖跟糖化血色素,就在正常跟糖尿病前期來來回回,目前還沒有惡化成糖尿病,這是我會每半年追蹤一次空腹血糖,並且在2022年開始使用連續血糖傳感器(CGM)的主因。目前已用第八個,也會陸續跟抽血的血糖值做比對。

10/15/2024

陳韋達醫師:孩子的偏頭痛跟大人不同,勿吃成人的止痛藥!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媽媽,我的頭好暈、頭好痛,有點悶悶、漲漲的,不太舒服。」,有些孩子是眼睛先看到一片亮光或黑影,持續五到六十分鐘,接著才開始頭暈、頭痛,更有些小朋友會有很特別的預兆,出現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可能會看到家人或自己的身體扭曲變形,有變大變小的異常,常把自己跟爸爸媽媽嚇壞了,擔心是精神異常的變化。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第六屆頭痛醫學會理事長的神經內科陳韋達醫師說,「這有可能是兒童偏頭痛。目前認為偏頭痛跟大腦,尤其是三叉神經與腦血管過度敏感有關,是一種遺傳體質。

吳嘉峯醫師:新生兒打了B肝疫苗,為何還是B肝帶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自1986年起台灣已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使B肝帶原率大幅下降,但仍有極少數孩子還是感染了B肝病毒,原因是什麼?B肝帶原孕婦可以怎麼做?B肝帶原的孩子又該如何追蹤、治療?


數十年前台灣是肝炎之島,母嬰垂直傳染是過去台灣人感染B型肝炎的主要原因。為阻斷肝炎持續傳播,台灣在1984年先針對B肝帶原媽媽所生下的寶寶施打B肝疫苗,如果媽媽是屬於e抗原(HBeAg)陽性且高病毒量的高風險媽媽,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多打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藉此讓寶寶產生保護性抗體,防止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疫苗世代的B肝帶原率 降至0.64%


1986年起,不管媽媽是否B肝帶原,均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所有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1992年以前出生者施打4劑血漿製造B肝疫苗,1992年後出生者施打3劑基因重組B肝疫苗,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的國家。2019年7月起,再放寬到只要媽媽是B肝帶原者,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可公費施打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這些B肝防治政策的確讓台灣新生兒的B肝帶原率明顯下降。臺大小兒科張美惠教授團隊曾發表研究顯示,在1982年B肝疫苗政策實施「前」針對全國國小一年級兒童的調查,B肝帶原率為10%;而接種B肝疫苗後的世代研究從1984年開始,多年來持續進行中,每5年一次在台灣北中南東各區徵求受試者抽血,2024年5月臺大發表在《國際肝病》(Liver International)最新的研究數據發現,疫苗施打後的台灣新世代B肝帶原率已下降到0.64%。


新生兒B肝帶原的原因


然而相對來說,仍有極少數孩子雖然打了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還是從母體感染到B肝病毒,成為B肝帶原者。這些孩子為何會感染?

陳坤源醫師: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癌?

圖片來源:好健康會刊

你曾在健檢做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結節嗎?這是相當常見的甲狀腺異常,很多人會擔心是否變癌症,該如何追蹤、治療?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位於頸部喉結下方,氣管的前面,左右兩葉如蝴蝶狀的甲狀腺,雖然體積相當小,一葉重量僅有20公克左右,卻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可供應全身各大系統維持正常的運作。以心臟循環系統為例,若甲狀腺荷爾蒙失衡,很可能會造成心跳過快或過慢。


當甲狀腺長出腫塊,就稱甲狀腺結節,發生原因不明,為相當常見的甲狀腺異常。統計顯示,50歲以上的民眾半數有甲狀腺異常,其中多數為甲狀腺結節,通常是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時發現;也有些病友是自己摸到頸部有凸出的腫瘤,就醫後確診。


甲狀腺結節若有2大特徵 建議穿刺檢查區別良、惡性


甲狀腺結節中,最讓人擔心的是甲狀腺癌,這是一種全年齡都可能罹患的癌症,臨床看過有小小孩或者青少年的甲狀腺癌案例,但不常見,40、50歲後比例會增加。

10/14/2024

黃秀美:當自己人生的33教練,減10%體脂率的二大有效方法

量IN BOBY,從年初建議減0.7公斤脂肪到目前建議+0.9公斤脂肪,減脂有成,但上肢肌肉量不足需加強。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減10%體脂肪,也可以用聽的。在中央廣播電臺Simon主持的《樂活生活式》節目獻出我的廣播處女秀:33教練的減10%體脂率二大有效方法,點上方廣播連結可隨時收聽。


當一個人突然開始跑全馬,或是立志要減脂,必定是生命中有了重大的轉折,我也是。從33.3%體脂率,降了5%,我花了一整年,再降5%,卻只花了三個月。這完全是一個意外啊!


2023年初,我買了一台新的TANITA體脂機,原因是兒子無意中的一句話「腹部肥胖不是很不健康嗎?」不買則矣,一買驚人。雖然體重沒有過重,可我的體脂高達33.3%,已是名符其實的泡芙人。

體脂率從33.3%降至23.3%,足足減10%,真是奇蹟。



33教練的減10%體脂率二大有效方法,點上方廣播連結可隨時收聽


體脂會高成這樣,主要原因我自己的分析是喪父的打擊跟多年疫情。
癌症晚期的先父,在過世前一個月,已經沒辦法很順暢的進食,最後一次因敗血症送急診,因病情已無法進行積極的治療,再加上我們也簽了DNR,不想他再受到無效醫療的折磨,我們決定轉到安寧病房。


他離世時相當平靜,但也瘦骨嶙峋到讓我們心痛。先父離世後,親自照顧他的我們兄弟姐妹五人,每個人都海胖了一圈。他生前沒辦法吃的,我們替他吃了。胖,在某方面也是安全感吧!從他離世起,我就再也沒有「瘦就是美」的迷思了。


買Apple watch前,手機記錄的每日活動量,很低吧!


買Apple Watch後,有意識增加每日活動量,目標超明確的。


而多年疫情,也讓我的活動量降至新低。回頭去看買Apple Watch前的活動量,真是少得可憐。就算平常都沒有大吃大喝,光是活動量少,就讓我逐漸累積了不少脂肪在身體裡,成為泡芙人,也就不止為奇。

2023年3月買了Apple Watch,我都叫他A夢。是我的健康小幫手 


為了監測自己的每日活動量,在去年三月初買了Apple Watch,我都叫他A夢。希望他能像哆啦A夢的百寶箱一樣,實現我減脂的夢想。剛開始設定每日的活動量450大卡,是不多,但稍微努力就有機會達成。因為怕減脂會掉肌肉,我是從重訓開始,同時也搭配快走來增加有氧運動。


恢復重訓的小白豬時代,身形較肉肉。只是手臂一向不粗,光看手不太看得出是泡芙人。

我最愛的引體向上,這時候已經稍微比較有肌肉了。女生要長肌肉沒有想像中容易。

10/06/2024

《黑白大廚》下的愛吃鬼們,是看戲的傻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最近我的同溫層被Netflix的《黑白大廚》大洗版,全是愛吃鬼這一層,也印証「看戲都是傻子」這句話。而下了節目,誰才是真正的黑馬?當然是學餐名家兼退休阿姨的李美英啊!


安成宰主廚第一次吃到她的學生全餐的感動不是假的,直說她是用愛為小朋友做營養午餐,他深知要符合小孩子挑剔的口味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感動到哽咽,卻選擇了「保留」而非「合格」的決定。因為他擔心自己是感情用事,真是很可愛的反應。


回到黑白大廚的賽制,不管如何變化,除了第一場比賽是由80位黑湯匙廝殺,力拼 20 席名額,以便進行指定食材一對一黑白PK賽,接下來的黑白對抗,黑白比例也都得是1:1,才有可能呈現對抗的賽事。直到敗部復活、黑白混合賽的十五強,也才讓黑白間相差一席。


目前最後八強搶二席,也是四黑比四白。第一場賽事已由黑湯匙的拿坡里美味黑手黨拿下一席,代表其它三位黑湯匙,已經可以洗洗睡。


如果是黑黑PK,怎能符合《黑白大廚》的基本設定呢?第二場賽事注定是看白湯匙由誰勝出,才能進行決戰的一對一黑白PK 賽。


我私心希望是由白湯匙的鄭智善勝出,那決賽的黑白大戰,也會是男女大戰。

9/30/2024

《心得》有關頭家校院專訪,短影音教育業者石總監:人類充其量,只是會用3C的智人。天生偏好負面對立的新聞。

 


文,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對短影音接觸很少,也沒聽過短影音教育業者石總監,

要拍短影音嗎?完全沒有。因為我不是生意人,對露臉也沒任何意願,

會聽頭家校院的石總監專訪,完全是個演算法上的巧合,並以寫功課的態度來寫心得。


以下是我覺得專訪裡,很有意思的部份。


首先創業的目的,不能是為了不想上班。而是想冒險開拓一番事業,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畢竟創業有99%,都是失敗的。一旦失敗,不只是賺不到薪水,還有可能會欠債,要付出的決心跟代價是很高的。 

但在創業中,建議「邊打邊跑,先完成,再完美。先做到受眾可接受的程度,再收集不滿意的意見來修正。」這在其它產業,或許合適,可在醫療中,因涉及生命,真的要看風險程度。

9/22/2024

內容有意思的《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好看,也有殘念!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在我的個人臉書上提到《這輩子賺多少才夠?》,故事是蠻精彩,文筆也非常好。但作者Will怎麼在8年內順利還完3000萬家裡的負債,又能年紀輕輕累積上億財富,才是我最感興趣的解答,在這本書裡壓根沒有提到。
 

臉友們以為我不推薦這本書,這是天下的誤會,只能說是身為讀者的我太貪心了。


本身看不太懂財理書,包括很多大推的理財書。買《這輩子賺多少才夠?》這本書前,我已經先刷了N個Podcast跟YT,發現Will蠻善於受訪。


出版社也拍了一支行銷的YT,但針對這一點,我誠心覺得有這預算,還是找個主持人好好採訪,效果會好得多。


講到這一點,我又要為自己說,現在很多年輕的專業人仕,寧可自己寫稿,也不願意浪費時間受訪,這是很可惜的。自己表達能力再好,再有專業,再怎麼不會出錯,自說自話,都會缺乏受訪能呈現的角度。


我目前看到自說自話,連講幹話,都能很精彩的,只有一位,就是愛康的美樂蒂,她是千年一遇的行銷奇才。這是天生的才能,凡人無法學。就算再怎麼不耐煩,偶爾給採訪者(包括我在內)一些採訪的機會吧!


這本書的關鍵提問是「人為什麼會窮?」

9/20/2024

寫給凡夫俗子看的凡人成功學《超常規》,你會是下一個SUPER NORMAL?

 

這本書很難得獲得我家孩子青睞,主動借去看。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天生平凡的我們,沒有金錢、人脈、才能,也能創造驚人成就?這就是《超常規》作者朱彥奎的提問。


我是在現在叫冏冏,以前叫冏星人的臉書上,意外看到這本《超常規》的超長書介。




作者朱彥奎原本是韓國財經電視臺的製作人,工作內容在發掘一些發大財的好野人,再包裝成超級英雄播出,但實際採訪後,才發現這些白手起家的富翁,現實中卻相當平凡,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異於常人之處。所以,節目自然沒辦法嬴得高收視率,也以失敗收場。


這個製作節目的經驗,讓朱彥奎體認到每月賺數十萬元、累積了千萬元財產的人。不見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也不是那種極少數的天才。就是平凡人中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只是透過一定的程序獲得財富和成功,成爲SUPER NORMAL卓越的普通人。


而現實生活裡的殘酷,讓朱彥奎決定認真賺很多錢,認定只有錢,才能甩掉差勁的公司、瞧不起他無視他的人,讓家人過上好生活。


剛開始創業時信心滿滿,做得是跟本業有關的攝影棚租賃。沒想到第一次創業,就以失敗開始,直接倒賠上百萬,讓賺錢的美夢變成泡影,瞬間讓他和家人陷入缺錢地獄。人人避之無不及。

9/18/2024

談SEO實戰的《讓人一搜尋就找到你》一書,值得買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原本對SEO沒什麼概念,也從來沒想過要買SEO的書籍,我是偶爾在郝聲音的podcast聽到作者Jemmy的訪談,覺得很有意思,才買讓人一搜尋就找到你》這本書的,也覺得買得有值得。


這本書裡許多SEO的概念跟我寫採訪稿有合耶!


舉例來說:有七成時間是研究,三成時間,才是寫作,我也是這樣。真正採訪寫作出來的成果,只占我研究資料的很小一部份。


如果你對採訪寫作有興趣,可以花點時間看。最近北市圖書館,已經購入,只是還在編碼中,不想等的讀者,就買吧!


相信SEO很重要,有高達68%的網路行動是從搜尋開始,因為我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在海量資訊中撈出自己想要找的資訊是一大學問。

9/10/2024

林裕誠醫師:孩子有脂肪肝比大人有脂肪肝更要小心?

每三個肥胖的小朋友,就有一個有脂肪肝。從小脂肪肝,如果讓肝臟發炎,有可能肝纖維化。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肝臟常常被說是「沈默的器官」,這是因為肝臟只有表面有神經分布,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因此,當肝臟生病時,除非已經影響到肝臟表面,否則不太會有疼痛感。


台灣每三個肥胖的小朋友,就有一個有脂肪肝。那脂肪肝會有什麼症狀嗎?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胃腸科主任林裕誠醫師說,「脂肪肝是指肝臟裡堆積了過多的三酸甘油酯,在做腹部超音波時會看到肝臟白白亮亮的。但通常也沒有症狀,大部份是因為體重過重或是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過高,肝臟已經發炎了,進一步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被發現有脂肪肝。」


即然沒有症狀,那是不是就不用在意呢?林裕誠醫師提醒,兒童脂肪肝比成人脂肪肝更需要重視。這是因為有些脂肪肝會讓肝臟發炎,如果從小就肝臟發炎,有可能讓肝臟受損,會對肝臟累積更多的傷害,讓肝纖維化,表面變得粗粗的、質地粗糙變硬。

8/30/2024

心肝寶貝:本來過輕孩子變過重,再回到正常的經驗分享!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個媽媽看待孩子,都有其眼盲之處,身為醫療線健康專欄作家的我,其實也不例外。


尤其我家孩子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前的體位是過輕。在歷經全麻手術後,體位逐漸追到正常,我內心是非常開心的。


以至於孩子在青春期開始逐漸發胖,我都視若無睹,也沒有積極作為。


彎腰,可見胖一粒肚,這是體重之峰時。

直到2017年暑假,我們到東京玩,跟同齡愛運動的表弟一起去逛文具店時,孩子照片中不符合年紀的胖肚腩成明顯對比。


再加上幫孩子開刀的主治醫師,就要前往美國進修。回診時,他敦敦教誨,「你若胖到破百,睡眠呼吸中止症很可能復發,那之前的刀,就白開了。答應我,要守住你的體重。」,我們才痛下決心,增加規律運動量,開始每周一堂的教練團課。二年下來,體重少了4公斤,體位從過重,恢復到正常。


後來也利用二年暑假,在陸軍幹訓班把大專兵當完,又再掉了2公斤。 這幾年孩子對健身產生興趣,一直有持續重訓的習慣。目前體重大致維持在在68公斤左右,體脂率也從最高的25%左右(肥胖)降到17、18%(正常)。


我們調整比較多的部份是增加規律的運動。雖然一開始有上了二年健身團課,但隨著疫情開始,健身房關閉,後來都是靠孩子自己的自主訓練,像是壺鈴跟彈力帶。等健身房開放,又加入重訓。


因為已經養成自律的健身習慣,孩子也逐漸習慣自己的身型,也就不用特別需要提醒。後來,反而是我自己的體脂肪爆掉,高達33.3%,才在孩子的敦促下,也開始減脂。


孩子自己是說,只要懂得自律,吃得健康,好好做重訓,就能維持好體能跟體重,不復胖。未來希望能夠增肌,再把肌肉練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