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智齒」是最晚萌發的恆牙,因智齒引發不適的患者不在少數,
臨床上,多因智齒水平生長、長不出來、長歪、發炎疼痛而求診,
長智齒,非拔不可嗎?拔智齒,為什麼特別困難?
俗稱「智齒」的第三大臼齒,大多是在十六到十八歲後,才逐漸萌發出來。但有別於其它廿八顆恆牙飽受呵護,智齒常常被視為不必要的存在。不管是長得出來,還是長不出來的智齒,經常被視為令人頭痛的禍害,必除之而後快。
事實上,近二年來,不管是網球高手盧彥勳,職業籃球選手林書豪,還是極地馬拉松選手陳彥博,都曾在臉書上,主動提及比賽時,因智齒蛀牙或萌發方向不佳引起的牙齒困擾而多少影響到賽事的進行。而這些智齒引起的牙痛,在一般牙科門診裡,也相當常見,有些患者會疼到非得掛急診處置不可。
正由於智齒是最後才萌發出來的牙齒,現代人的飲食內容又較精緻,較少吃到需要費勁咀嚼、研磨的食材,往往會使得上下顎的牙弓較為狹窄、空間不足。
若把牙弓視為停車場,牙齒視為車輛,那智齒就像最後開進狹小停車場的新車,常會面臨找不到空位可停的窘境,當硬要停進車位有限的停車場時,便會推擠到其它已停好的車輛,影響到車輛排列的整齊度,有時更因空間過於擁擠而只好橫著亂停,造成智齒長歪或是橫在齒槽骨上,呈水平生長。
到底智齒是不是非拔不可?什麼時候,才是拔智齒的最佳時機?為什麼拔智齒,得要特別當心?本周由專精口腔外科手術的顏明良醫師,分享智齒該如何保健的關鍵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