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14

顏明良牙醫師:長不出來的智齒,一定要拔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智齒」是最晚萌發的恆牙,因智齒引發不適的患者不在少數,

臨床上,多因智齒水平生長、長不出來、長歪、發炎疼痛而求診,

長智齒,非拔不可嗎?拔智齒,為什麼特別困難?


俗稱「智齒」的第三大臼齒,大多是在十六到十八歲後,才逐漸萌發出來。但有別於其它廿八顆恆牙飽受呵護,智齒常常被視為不必要的存在。不管是長得出來,還是長不出來的智齒,經常被視為令人頭痛的禍害,必除之而後快。


事實上,近二年來,不管是網球高手盧彥勳,職業籃球選手林書豪,還是極地馬拉松選手陳彥博,都曾在臉書上,主動提及比賽時,因智齒蛀牙或萌發方向不佳引起的牙齒困擾而多少影響到賽事的進行。而這些智齒引起的牙痛,在一般牙科門診裡,也相當常見,有些患者會疼到非得掛急診處置不可。


正由於智齒是最後才萌發出來的牙齒,現代人的飲食內容又較精緻,較少吃到需要費勁咀嚼、研磨的食材,往往會使得上下顎的牙弓較為狹窄、空間不足。


若把牙弓視為停車場,牙齒視為車輛,那智齒就像最後開進狹小停車場的新車,常會面臨找不到空位可停的窘境,當硬要停進車位有限的停車場時,便會推擠到其它已停好的車輛,影響到車輛排列的整齊度,有時更因空間過於擁擠而只好橫著亂停,造成智齒長歪或是橫在齒槽骨上,呈水平生長。


到底智齒是不是非拔不可?什麼時候,才是拔智齒的最佳時機?為什麼拔智齒,得要特別當心?本周由專精口腔外科手術的顏明良醫師,分享智齒該如何保健的關鍵養生之道。

7/24/2014

楊俊仁醫師:夏日「拉拉隊」無可避免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夏天氣候炎熱,也是罹患急性腸胃炎的高峰期,

又吐又拉的急性腸胃炎,到底該怎麼有效預防?

急性腸胃炎後,要怎麼作好保健,才能避免再度引發不適?


熱到像烤箱的夏天,難免會想來杯透心涼的冰品,解渴兼消暑,但你知道自己大口大口喝下的是清涼,還是有可能讓你肚子痛的病菌?每到夏天,台灣的衛生主管機關必定會抽驗冰品、冷飲的生菌數、大腸桿菌數,要求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店家限期改善,就是為了避免這些生菌數、大腸桿菌數超標的冰品、冷飲,引起肚子痛、腹瀉。


事實上,就算病菌不超標,人的腸胃道對於冰冷的食物,本來就會比較敏感,咕嚕咕嚕吞下肚後,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腸胃道蠕動的速度。不管是成人或孩子,只要是有消化道潰瘍的困擾,都不太建議多吃冰品,以免胃酸分泌過多,加重腸胃道不適。


當天氣炎熱時,自然也會增加食物保鮮的困難。許多沒有完全煮熟的食材,像是雞蛋、肉類、帶殼海鮮,也可能帶有少量的細菌,常見的有沙門氏桿菌、曲狀桿菌、產氣單孢菌、腸炎弧菌等,這些致病菌會讓大腸發炎,引起發高燒、嘔吐、腹瀉,甚至血便、吐黃綠色膽汁,嚴重的會導致腸壁破裂、敗血症,有可能致命。


到底夏天該怎麼吃吃喝喝,才能有效預防急性腸胃炎上身?本周由專精腸胃道保健的楊俊仁醫師,分享擁有健康腸道的關鍵養生之道。

7/22/2014

許勝評牙醫師:你長六歲齒、十二歲齒了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孫竟芸、樹下繪本


「啊!」照著鏡子,張開嘴,一顆一顆數一數,你的嘴巴裡面,上排牙齒加下排牙齒,現在總共長幾顆牙齒了呢?有幾顆是乳牙?幾顆是恆牙?乳牙是小個子,通常比較白比較小,恆牙跟乳牙比較起來,顏色會稍微黃一點,也比較大顆一些。


那你還記不記得自己是幾歲的時候,長第一顆的恆牙?是長在那裡呢?很多爸爸媽媽常常會以為,門牙的乳牙,開始脫落後,才會開始長恆牙。但其實我們小朋友第一顆長的恆牙,是在六歲左右時,長出來的第一大臼齒,所以,第一大臼齒又叫「六歲齒」。


不過,也因為「六歲齒」,就長在第二乳臼齒的旁邊,齒列比較後面的位置,不太容易看清楚,比較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認是乳牙,「六歲齒」表面的溝縫又很深,即使很認真的刷牙,有時,還是沒辦法把溝縫刷得很乾淨,容易從牙齒表面的溝縫開始往下蛀。


「六歲齒」就像是牙齒的樑柱,如果蛀得太厲害,不只是會鬧牙痛,萬一蛀到要拔掉,會讓牙床空出一個位置,讓兩邊的恆牙,因此長得東倒西歪。

「六歲齒」如果蛀到要拔掉,會讓牙床空出一個位置,讓兩邊恆牙長得東倒西歪。


長庚醫院顱顏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許勝評說,「六歲齒,也就是第一大臼齒拔掉之後,旁邊的第二大臼齒跟第二小臼齒的恆牙,一定會長歪,讓牙齒排列變得參差不齊,並且會讓前牙區的牙齒跟牙齒間,出現牙縫,造成上下排牙齒的咬合不良,沒辨法好好咀嚼食物,就算要作牙齒矯正,也會增加困難度。」。


黃秀美:我是健康專欄作家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偶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持續寫作。



7/17/2014

余文瑞醫師:熱到流不出汗,反而不利散熱,易出事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熱浪一波波,醫院擁入不少因天熱不適而得掛急診的患者,

到底炎炎夏日,該如何避免因過熱引起的身體異常?

為什麼在冷氣房進進出出,狂灌冰水反而會招致不適呢?


近年,台灣的夏天一年比一天熱,除高海拔的中央山脈外,全台的溫度分布圖,皆呈現超過攝氏三十五度的高溫,全島有如「烤蕃薯」,這種又熱又悶的氣候,容易出現疲憊、虛脫、暈眩、體力差、吃不太下飯的倦怠不適。


當天熱時,血管擴張,許多血液會滯流在四肢,再加上大量流汗後,血液會減少,讓血壓降低,有可能使得腦部的血液供應量不足,才使得頭暈、沒有力氣的情況,更明顯。


就算是從室外動輒超過攝氏三十五、三十六度的高溫,進到攝氏二十六、二十七度左右的冷氣房,也會因室外、室內的溫差問題,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像是打噴嚏、頭痛、流鼻水、咳嗽、眼睛乾等等,都很常見。而溫差達十度以上,其實也會讓身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忽冷忽熱易罹患感冒,也使得一感冒很不易痊癒。


到底炎熱的夏天,該怎麼作,才能在高溫、冷氣交替的現代環境中,保有滿滿的元氣?本周由專精生活預防保健的余文瑞醫師,分享與酷夏共處的關鍵養生之道。

7/15/2014

蔡恒惠牙醫師:口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裡,當地球上的頂級大明星千頌伊,吻上外星男都敏俊教授,不只是臉紅心跳,還會讓俊美有如雕像的都教授,超能力降低、發燒兼腿軟,不禁讓人想到,地球女的口水,到底是帶有多少病菌呢?

事實上,俗稱口水的唾液,的確是感染性疾病的禍源之一,許多會飛沫傳染的疾病,像是流行性感冒,就有可能經由唾液而傳播,因此,常會建議罹患流行性感冒時,要配戴口罩,以免傳染給他人。

但唾液並非一無是處,對人體的口氣清新、口腔保健,也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大家有沒有發現夏天大量流汗後,早上剛起床時,常常會有口氣不好的困擾?這其實也跟人體脫水,導致唾液分泌過少,有密切的關係。而唾液太少的人,往往比較容易有蛀牙的問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人體的唾液,對咀嚼消化吞嚥很重要,也會不斷沖洗口腔,是口腔自淨功能的一部份。像是年長者或是臉部作過放射線治療的患者,有可能會因唾液腺退化或受損,唾液分泌過少,容易口乾舌燥,同時,也比較容易有口臭、蛀牙的困擾,更要注意口腔的保健,定期看牙醫。

7/10/2014

蕭如榆營養師:涼夏美食居然是致肥陷阱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炎熱的夏天,明明胃口很差,正餐吃得也不多,

但為什麼肚子反而肥了一圈,體重,更是節節上升?

到底有那些夏日的致肥地雷,讓你不知不覺變胖了?


酷熱的暑假來臨,辣到無處躲的烈日,讓人熱到胃口盡失,炸得再香的排骨、雞腿便當,此時,也難勾起食欲。


清涼爽口的各式涼麵、沙拉,較受上班族的青睞,銷量也隨著氣溫狂飆。原味涼麵、香辣麻醬涼麵、韓式泡菜涼麵、日式蕎麥風味涼麵、傳統麻醬涼麵、生菜沙拉、水果沙拉、蛋沙拉、馬鈴薯沙拉等等各式涼麵及沙拉,應有盡有。


吃完後,再來杯當令的現打芒果汁、西瓜汁,或是來支當紅的芒果霜淇淋「續嘴」,更是透心涼。飆汗的下午時分,免不了來碗退火的綠豆湯、青草茶。


熬夜看球賽,沁涼的水果啤酒加零嘴,又怎可能缺席?但這些熱到灌不停的湯湯水水,卻也是夏天胃口不太好,飯也吃得比平常少很多,可腰圍明顯胖一圈,量起體重來,居然不降反增的致肥殺手。


到底日頭赤炎炎,該怎麼吃,才能兼顧解熱與身材?本周由專攻外食攝食技巧指導的蕭如榆營養師,分享夏日聰明吃的關鍵養生之道。

7/05/2014

黃秀美:寫作有感

所有的一切,都是從草圖開始。謝謝我的靈魂插畫師,總是給我超越想像的輪廓。


文,黃秀美

我們這些單純以寫作維生的人,應該早就理解到,要靠賣書維持生計,相當不容易。

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花那麼多的精力寫書幹麼?當書有庫存壓力時,也會對出版社很不好意思。

但是,有時候又想想受訪者,願意讓我訪,出版社願意出,書店都願意上架了,就算讀者是站在書店,把書看完,或者是在圖書館借、二手書店買,以知識傳播者的角色來看,願意看的,都一樣是我的讀者。

當然,願意以荷包支持,掏錢付稿費、買書的鐵支讀者,我更加感謝。沒有這些收入,我跟小毛的生活,無以為繼。

我的專欄,總是從零開始,一直需要很多人協力。

7/03/2014

廖怡華醫師:每天踩在地上的腳底,足部的健康怎麼保養?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夏天一到,戶外水上活動多,光腳丫、搭涼鞋、人字拖機會增加,

不管是脫皮的香港腳、灰灰的趾甲,還是粗粗的厚腳跟,都有礙觀瞻,

到底有那些足部的健康問題,值得重視?該怎麼作好日常的保養?


人體站立時,不管是走路、跑步或爬樓梯,雙腳就必須承接所有的重力,但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一下自己的腳丫、腳縫或腳底了呢?


其實,足部的保健並不難,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可以趁每天洗好澡後,用毛巾擦乾時,順便花幾分鐘,稍微看一下,趾甲是否有適度的修剪,表面有沒有保持光滑,還是有黃黃灰灰變厚的情況?


趾頭跟趾頭間的趾縫,尤其是第三、第四或第四、第五腳趾間,最容易有香港腳,可以輕輕拉開來,用眼睛檢查有沒有脫皮、長水泡?


當然,每天踩在地上的腳底,也不能忽略,凸出的雞眼、硬硬的厚皮,粗而乾裂的腳後跟,還有大於○.五公分以上的痣,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足部問題。


為什麼夏天一來,香港腳就容易一再復發?從事水上活動,該如何避免被感染?本周由專攻皮膚感染性疾病的廖怡華醫師,分享夏日足部健康的關鍵養生之道。

7/02/2014

蔡士棹牙醫師:暴牙,真是天生的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烏拉圭球星蘇亞雷斯(Luis Suarez)在世足賽,烏拉圭對戰意大利一役中,再度咬人,這次慘遭咬傷肩膀的是意大利的後衛基耶利尼(Giorgio Chiellini)。有足球迷對於不是首犯的蘇亞雷斯再三咬人事件,下了一個KUSO的評語,「有天賜的暴牙,能不咬嗎?」。

可暴牙,真是天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