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14

陳敏慧牙醫師:刷牙太用力,傷牙又變黃,美白有技巧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中年過後,牙齒的顏色,難免會黯淡變色而有美白的需求,

從來沒有抽菸的習慣,為什麼牙齒,還是會越變越黃呢?

該怎麼作,才能讓牙齒恢復亮白的顏色?美白,會不會傷害牙冠健康?


「不止皮膚變白了,連牙齒也美白了」、「有效去除牙垢及黃漬,只要十四天,3D全方位亮白牙齒」、「牙白對策,在家也能輕鬆擁有私人美白牙齒中心,七天立即見效」、「三小時,還妳一口閃閃發光的無敵美牙」,這些都是目前坊間常見的牙齒美白宣傳。


而笑起來亮晶晶的白牙,儼然,也成為一種時尚,彷佛一口黃牙,就必須羞於見人。尤其是特別重視個人形象,打算出國念書、工作的留學生、商務人仕較有牙齒美白的需求。


為什麼小時候的乳牙,明明很白,換了恆牙後,反而容易有牙冠發黃的現象,且即使認真刷牙,往往隨著年紀漸長,卻越來越黯淡呢?


牙冠,從外到內,是由牙釉質(俗稱琺瑯質)、牙本質(俗稱象牙質)、牙髓腔三部分所構成。牙釉質,基本上是透明的,因此,牙齒的顏色是由牙本質暴露出來。


乳牙小小的,牙本質的顏色比較淡,因此,看起來比恆牙白。當年紀漸長,牙冠表層有透光性的牙釉質越磨越少,牙本質黃黃的顏色比較明顯,有可能會呈現出黃板牙的外觀,而有美白牙齒的需求。


想擁有一口閃亮的美牙,卻又怕牙齒的質地受到傷害,變得更加敏感易碎。本周由專精牙齒美容的陳敏慧醫師,告訴您「牙齒正確美白」的關鍵養生之道。

4/22/2014

劉文德醫師:易落枕、夜間多尿,跟白天久坐有關

昨晚與我家孩子小毛,在河堤夜間散步時,巧遇的非洲蝸牛。攝影:小毛。


文,黃秀美


久坐,有害健康,但你知道嗎?白天久坐或久站,竟然也會讓人半夜咳嗽、夜間多尿、醒來肩頸酸痛、易落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該怎麼改善呢?

原來,當我們久坐或久站,活動量不多、很少走動時,身體的水份便容易堆積在下半身,光是一雙腿,就可累積300400毫升的水份,等到晚上要睡覺時,只要躺下到3060分鐘,這些多餘的水份隨著靜脈的血液,回流到全身時,包括上呼吸道的軟組織,也會由於回流的水分堆積,而相對較為浮腫,這些因素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加重呼吸道狹窄的情況,導致睡夢中打鼾、甚至合併呼吸障礙而缺氧、夜咳的情況。

除此之外,夜間多尿並非都是泌尿方面的問題,因為睡眠呼吸障礙而導致睡夢中缺氧的病患,尤其是年長者,夜間多尿也可能跟呼吸有關。這是因為缺氧時,會導致肺臟的血管收縮,右心的血液不容易從右心房、右心室,經由肺動脈被輸送到肺臟過濾,這時身體便會提高分泌利尿作用的心房利鈉激素(atrial natriuretic hormone),使得尿液感及排尿增加,無形中又干擾睡眠。

若睡眠中反覆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狹窄、缺氧現象,也常會在體內堆積大量的過氧化物與發炎物質,容易出現肌肉痠痛、全身倦怠的疲憊感,也因為睡覺時,呼吸道狹窄會讓呼吸很費力,這也是早上睡醒後,肩頸或上背部兩側的肩胛骨內緣會覺得很酸痛的原因之一,甚至有經常落枕的情況。

當有這些惱人困擾時,該怎麼辦呢?建議吃完晚餐後,可輕鬆散步3060分鐘,即可有效助眠,讓白天的精神變好。這並不是因為運動後身體很累,才會變得那麼好睡。而是走路會讓腿部的肌肉收縮,擠壓血管,幫忙把血液,順利回流到心臟,避免囤積過多水份在腿部,不會讓多餘的水份,在夜間睡眠時,回流至全身與上呼吸道的軟組織。因此,對於呼吸道狹窄或睡眠中的缺氧,引起的半夜咳嗽、夜間多尿有改善效果,讓睡眠品質變好。

同時,走路這種有氧運動,也有助於將缺氧時,堆積在體內的過氧化物清掉,恢復白天的精神飽滿。每天走路30分鐘,可說是運動小投資,健康大效應,非常值得一試。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


  諮詢專家  
劉文德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兼任研究員
現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睡眠呼吸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咳嗽、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同場加映    自己的健康,自己顧,睡前散步30分鐘很不錯

我跟孩子都是過敏性鼻炎的體質,在季節交替時,特別容易出現夜間鼻塞、呼吸不順暢的現象。

最近晚上的天氣很舒適,試著睡前一起去河堤散步,比較不會睡一睡容易鼻塞,的確覺得比較好睡,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這個簡單易行的養生方式。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4/19/2014

黃秀美:自由寫者是最適合我的角色


身為一個自由寫者,也是採訪者,是最棒、最適合我的角色。


文,黃秀美

身為一個自由寫者,也是採訪者,最棒的是,妳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妳會有什麼機緣與誰相遇?

以往認為,必須具有某個特定的身份,代表某個特定的媒體,去作採訪,才會比較方便。現在,我會認為想要採訪的心情,比任何身份,都還重要。

就像獨立記者朱淑娟,在她臉書上所說的,「自己的採訪權,自己顧」。當覺得自己是個採訪者時,就是個採訪者了,並不需要任何人、任何團體來認定這個身份。

當然,我是個異常積極的採訪者,有屬於自己的部落格,也寫專欄,經常會默默收集受訪者名單,也會主動製造機會去訪一下。

有一些專欄,若單純以稿費來看,並沒有利潤可言,其所製造的相遇無價,即使小小賠本,一樣值得投資。況且,對自由寫者來說,「寫稿,就是對自己的最佳投資」。當有機會時,就要把握機會。當沒有機會時,就是要憑空創造契機。

這些年,我已經很少在接散稿,因為散稿很難累積成可見的成績。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如果受訪者是我手頭上專欄,很難接觸到,或者是可以寫到,一直很想寫,卻沒有機會寫的議題,如果時間許可,也可破例承接。

身為一個自由寫者,也是採訪者。在我看來,是最棒、最適合我的角色。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偶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持續寫作。




4/17/2014

劉崇基牙醫師:痛到飆淚的口腔潰瘍,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嘴破、舌頭痛,動不動就發作的口腔潰瘍,實在很惱人,
剛開始是有些刺痛、灼熱感,一旦越破越大洞,就越疼痛,
到底該拿復發性的口腔潰瘍怎麼辦?什麼情況下,不該輕忽?

口腔潰瘍,最初往往只是口腔黏膜上微微刺痛的小小水泡,破掉後,二到三天左右再逐漸擴大形成直徑約○.五公分大小的潰瘍,表面有黃黃的偽黏膜,邊緣有一圈紅色發炎區,剛發作時,不管是吃東西、刷牙,只要一碰到,就讓人痛到想飆淚,三、五天後,才逐漸收口,除非潰瘍大到一公分,否則多在一到二周內可以復原。

但讓人困擾的是,這類型的口腔潰瘍,很容易在情緒壓力大、勞累、熬夜後反覆發作,常痛到讓人吃不下、睡不好。無論是使用漱口水、塗口內膏,甚至動用到西瓜霜、漱鹽水、塗蜂膠等偏方,止痛的效果都很有限。

4/10/2014

童怡靖醫師:長高關鍵期,一年長高不到四公分,就是拉警報!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

當進入發育期的孩子,個子總是比同學矮一截,

到底該怎麼作好日常的保健養生,才能夠追上同儕的發育?


明明爸媽的身高,都很正常,為什麼孩子的個子,卻比同學嬌小?總讓家長感到異常的焦慮。到底什麼情況下,代表孩子的身高,已需要多加留意?有兩個主要的參考值,分別是身高生長曲線百分位及生長速度。


首先,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男女身高的生長曲線百分位圖,生長曲線圖上,由低而高,畫有第三、十五、五○、八五、九七等五條百分位曲線,如果孩子低於第三百分位曲線,表示是在一百個同齡同性別中,個子最小的三個,就應該要當心。


再者,就是孩子身高的生長速度,應該是有延續性的,如果一開始在第五○百分位,之後,也應該一直維持在第五○百分位左右,如果開始有百分位曲線上明顯的變化,如:從第五○百分位落至第十五百分位曲線,也應該特別注意。簡而言之,一般學齡兒童,一年長高不到四公分,就需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作評估及定期每三至六個月作一次追蹤檢查。


本周由專精兒童生長發育的童怡靖醫師,告訴您「掌握長高關鍵期」的養生之道。

4/08/2014

孫啟欽醫師:眼睛「有洋蔥」、掉睫毛,到底怎麼了?


瞼板腺Meibomian glands所分泌的脂質層,可透過眨眼分佈在眼球的表面。


文,黃秀美

每天滑手機、擦睫毛膏,竟然發現不只會眼睛乾,睫毛越掉越多,早上起床時,眼睛經常黏到睜不太開。有時明明沒有人在旁邊切洋蔥,卻會突然覺得眼睛很刺激,有異物感,突然流眼淚來?這有可能是瞼板腺Meibomian glands有阻塞發炎,使得淚液薄膜,最外層的脂質層缺乏,造成眼睛裡的淚液,油水不平衡,導致的乾眼症狀。

事實上,淚液薄膜中,除了眾所周知,由淚腺分泌的水層外,最外層的脂質層,具有防止淚液蒸發的功能。最內層的粘液層,則是由杯狀細胞所分泌,作用是使淚液可以附著在眼睛的表面。

為什麼常常滑手機,會讓眼睛容易乾澀、有刺激感呢?

4/04/2014

黃秀美:專業VS業餘創作者的一天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村上春樹的一天  
OS:讀者會期待,這種確實的感覺,對作家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

像傻瓜一樣,早睡早起,不用鬧鐘,大約早上四點起床,自然醒來,
一醒過來,熱一下咖啡,吃一點小東西,立即開始打開電腦寫作,
先大致整理前一天寫的十頁,緊接著持續、確實的寫十頁,
十頁約4000字,約花五、六小時,直到早上九點、十點,
再想多寫也不寫,把想多寫的心情保留給明天。

4/03/2014

劉文德醫師:夜咳不停,常會咳到醒,不只要顧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近來空氣品質糟,再加上氣溫忽冷忽熱,感冒一波接一波,

不管是搭捷運、坐高鐵、在辦公室,咳嗽聲彼此彼落,

常連晚上睡覺時,還是咳不停,甚至咳到醒,到底該如何養生?


咳嗽,是呼吸系統的自我防禦,也是種神經反射動作,當人體內的咳嗽接受器(couch receptors)受到外來刺激,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咳嗽,目的是把有害的發炎、感染、刺激、污染物,排出體外,像最近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二.五)超標,霾害侵台,再加上大陸冷氣團一波波,氣候比往年不穩定,因咳不停、咳到醒、咳到吐而就醫的患者,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很多人以為久咳不癒,是跟下呼吸道的肺臟比較有關。但事實上,肺部已經是人體呼吸道的後端,肺臟只有大的氣管跟支氣管有較豐富的咳嗽接受器,不見得是咳不停的主因。


擁有大多數咳嗽接受器,且位於上呼吸道最前線的咽喉,更扮演著無法忽略的關鍵角色。


乾冷的空氣,對呼吸道來說是一種直接的刺激,為了保持呼吸道的溫暖、溼潤,鼻腔會自動開啟保護機制,開始充血、腫脹,讓乾冷的空氣,無法長驅直入,但當鼻腔氣流不順時,則容易讓人張口呼吸,這時冷空氣在喉嚨進進出出,就會開始「酷酷嗽」。


在睡覺躺著時,鼻腔空間變窄,又張口呼吸,不只會加重口腔水份的散失,也會讓舌頭往後倒,有可能導致口水減少,無法有效地中和胃酸,若胃酸刺激到食道下方,又會透過神經性反射,惡化鼻腔、咽喉等充血水腫的現象,長此以往有可能併發胃食道逆流,甚至,睡眠呼吸障礙,讓打鼾等喉嚨震動增加,易誘發上呼吸道的慢性發炎,而產生擾人的夜咳。


本周由專攻慢性咳嗽的劉文德醫師,告訴您「改變生活型態,有效改善久咳不癒」的關鍵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