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13

張志華醫師:急診醫療難民潮來襲,掛急診該如何自保?

文,黃秀美

大腿閉鎖性骨折奔波三百公里開刀、明明家人掛的是急診,嫌醫護動作慢,家屬大聲咆哮,甚至動手打人,要不就直接告上法庭,大家法院見、蜂窩性組織炎在急診走廊躺了六天,終於等到健保房,病情也恢復到可以出院了……,這類的新聞,乍聽之下好像很誇張,可在各大醫學中心的急診室,早已不是新聞。

台灣醫療正在走向崩壞。未來,許多病情需要開刀,沒辦法即時開刀,病情需要住院,卻遲遲等不到病房,被滯留在急診室的「醫療難民」,只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台灣的醫療難民潮,一定是先出現在急診室?因為,台灣有《緊急醫療救護法》跟《醫師法》,醫院的急診室,不能拒絕病人就醫,又沒有足夠病房可容納,只能讓患者滯留在急診室,推床滿了,躺擔架,擔架滿了,坐輪椅,連輪椅都沒有,就席地或坐或躺。

急救沒辦法在輪椅上作,遇有病情危急的休克患者時,只好讓患者躺在地上插管、作CPR,或是先跟其它輕症患者「拜託」,借張病床來作急救。而有些輕症的患者,還會覺得「我也是病人,身體也很不舒服,憑什麼要我讓病床?」,讓醫護人員百般無奈。

而造成台大、亞東、林口長庚、台中榮總、高雄長庚、高雄榮總、新光、花蓮慈濟、台北馬偕、奇美等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民眾不分病情輕重,只要有掛急診的需求,就一窩蜂往醫學中心跑。

醫療主管機關,也沒有落實分級就醫、分級轉診的措施,明明是該看急重症患者的醫學中心急診室,非醫學中心,就可處理的急診患者,卻佔了一半以上。

等待開刀、住院、看診的患者越多,就會讓原本已經很過勞的醫護人力,更加雪上加霜。

而醫護人力長期過勞、急重症及重症加護病房的暴力事件頻傳、許多在急重症第一線的醫護,面臨醫療糾紛的刑事訴訟,這些諸多因素,都使得台灣二年前,已開始出現急重症醫護人員大量離職、逃離崗位的現象,許多急重症及重症加護病房,每個月都在迎新送舊。醫院找不到足夠的醫護可值班,只能被迫關閉病房,當病人可住的病房減少,也讓急診壅塞狀況越演越烈。

就因台灣醫療環境如此崩壞,民眾更要學習如何正確就醫,尤其是看急診的態度一定要修正。不要再抱著有錢就是大爺的心態,想轉那裡就轉那裡,猛往已經滿載的醫學中心擠,這樣只會讓身有病痛的自己或家人,折騰得更慘更辛苦。

以閉鎖性骨折的患者為例,若沒有立即的危險性,半夜掛急診,隔天再開刀,已經很快了,也是正確的選擇。

一方面,骨折手術前,患者最好有一定的空腹時間,麻醉時會比較安全,可降低嘔吐,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家屬也不必擔心患者等開刀,空腹餓太久會沒體力,因急診室會幫病人打靜脈輸液及營養劑,補充適當的水份及營養。

另一方面,白天已經開了一整天刀的醫師,若要勉強晚上再加開急診刀,可能會像喝醉酒的駕駛。因實証醫學,早就發現二十四小時沒有闔眼休息的醫師,行為能力跟酒駕一樣糟,還不如讓主刀的醫師晚上睡一覺,隔天有精神把刀開好,對病人安全更有保障。

若真的對急診室很不滿意,想轉院,最好能夠在患者生命跡象穩定,且有安排的狀況下轉診,才不至於越轉等待越久。

由於急診室的運作,一定是先作急診5級檢傷分類,依病情的危急程度作為優先次序的排序。

對於一個過於忙碌、手頭上有好幾個危急病人正在急救的急診室,若是屬於輕症患者不止候診時間,要等更久,說實話以有限的醫護人力,也沒辦法抽太多心力照護相對輕症的患者。

相對輕症的患者,如:泌尿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非醫學中心,即可提供足夠的醫療照護,建議別執迷非醫學中心不可。在跑急診室前,可先打到急診室的檢傷中心詢問,因各大醫院急診室,都有二十四小時負責檢傷的護理人員,可以告知目前急診室的待床人數、侯診人數,可減少因急診室滿載又要轉院的麻煩。

如果已經坐上救護車,應尊重救護車人員的判斷,可由專業的救護人員提供急診的相關建議。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專欄



  延展閱讀  



  諮詢專家  

張志華醫師
現任:新光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理事長
專長:急診醫學、外傷醫學、緊急醫療救護
FB社群:醫勞盟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 商業周刊出版社《146位名醫問診》、原水出版《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