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2025

常竣然醫師:肩膀痛到睡不著的旋轉肌破裂,還會活動角度受限、無力!

為了改善手部無力能繼續跑馬,82歲的超馬選手翁竹雄接受肩旋轉肌的微創手術。(翁竹雄提供)

文,33教練  黃秀美


我們的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當肩關節受傷時,手會痛,晚上痛到睡不好,也有可能會抬不起來或是活動角度受限,連穿衣服、洗頭,拉公車、捷運的吊環,關車門,甚至拿筷子吃飯,都很吃力。對日常活動造成很大的限制。


土城長庚醫院骨科常竣然醫師說,「人體最大的關節是屁股兩側的髖關節,活動度最大的關節是肩關節,這兩個關節的構造,都是像一個球跟一個碗,關節旁邊會有一圈軟軟的盂唇,增加碗的深度。髖關節的特色是碗很深,球很小,因此穩定度佳。但肩關節不一樣,反而是碗很小很淺,球相對比較大,所以,活動度比較大,但缺點就是比較不穩定,一旦球從碗裡滾出來,容易脫臼,旁邊的盂唇,也有可能會受傷破掉。」。


在肩關節的周邊,還有四大條肌腱,叫旋轉肌。功能是把肩關節的球固定好,維持肩關節的穩定,一旦旋轉肌破裂到一定程度後,肩關節也會跑掉,出現有點卡卡的感覺,主要的症狀,就是沒有力氣。


年輕人的肌腱強壯,會發生旋轉肌破裂,大多跟外傷或運動傷害有關。像是棒球的投手,不斷反覆投躑,就有可能會有盂唇破裂、旋轉肌撕裂傷。


常竣然醫師指出,「年紀長一點的長輩,通常活動度比較沒那麼大,較少發生外傷性的旋轉肌破裂。而是隨著旋轉肌的肌腱退化,會變得比較脆弱。如果退化到某個程度時,可能一個輕微的扭轉,稍微一點點外傷,旋轉肌的肌腱越破越厲害,症狀就開始出現,且越來越明顯。超馬跑者翁竹雄大哥,就是類似的情況。」


退化的旋轉肌破裂,先吃藥、復健,若治療無效,才考慮開刀


退化造成旋轉肌破裂,第一線治療,都還是以復健為主。事實上,就算是完全沒有症狀的長者,比如說60歲以上的長輩,全部抓來掃超音波,可能有將近一半的人,本身就有旋轉肌破掉,卻沒有明顯症狀。


這是因為肩關節有四條旋轉肌的肌腱,在拉住這顆球,只要有達到動態平衡狀況,球有辦法被拉在正中間,往往是沒症狀。


但當肌腱破掉,出現不平衡的狀態,就可能會有疼痛、活動角度受限、無力的症狀。


如果能靠吃藥、復健,把其它還沒破掉的肌腱,練得更強壯來代償破掉的肌腱,讓穩定的力量恢復平衡,就也不需要開刀處理。


通常是經過一陣子的吃藥,復健二到三個月,肩關節還是有無力的症狀,代表說這個力量不平衡,已經無法靠復健又會影響到生活品質時,才會考慮用手術來治療。


超馬跑者翁竹雄大哥的年紀,已經有80多歲,有些家屬會比較傾向保守治療,如果是一位不太需要舉手,疼痛又可以用其他保守治療來達到控制,手無力不會影響生活,其實也可以保守一點。


但實際狀況,還是看生活型態,因為現在即使是80多歲的長者,像翁竹雄大哥一樣還在運動,能跑馬拉松。手經常需要擺動、舉高,肩膀卡卡的、筷子拿不穩,那對他來講,微創手術也會是一個選項。


無力、活動角度受限、痛到睡不好,需積極治療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跑步是腳的運動,但事實上,跑步是全身運動。肩膀也要擺動。如果肩膀有問題會疼痛、活動角度受限的話,也是會影響整體的跑步的表現。


旋轉肌破裂引起的疼痛,大部分靠吃藥、復健,都有機會進步到一定程度或不影響生活的程度,但如果是痛到睡不好、活動受限或無力的話,往往更需要積極的處置。


舉例來說:旋轉肌破裂,常有個症狀是晚上特別容易疼痛,通常是白天活動之後還好,晚上躺下來睡覺就開始痛起來,這種痛會影響睡眠,讓生活品質變差。倘若沒有辦法忍受長時間的保守治療,也可考慮積極性的介入治療。


常竣然醫師說,「旋轉肌的手術,以前的處理方法是把整個肩關節打開,先把外層的三角肌,從骨頭上摘下來,再處理內層的旋轉肌,之後把三角肌縫回去。對三角肌的破壞程度比較大,恢復期比較久。目前的主流是以關節鏡做微創手術。只要打幾個小洞進去動手術,整體的肌肉破壞少,手術後的疼痛,也會比較輕微。」。


但在動旋轉肌的修補手術前,一定會先做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主要目的是評估旋轉肌破的狀況,能不能動微創手術。以及,肌腱破的大小,需要單排或雙排的修補。


手術要做單排或雙排修補,視旋轉肌破的範圍而定


這是因為肌腱破掉的時間越久,就會產生一些沾黏,手術時,要先把沾黏都鬆掉,才有機會把肌腱拉回來到原來的位置固定。但如果肌腱破得太久,肌腱會脂肪化,逐漸被脂肪取代。當脂肪化程度太大,預期肌腱拉不回來,就無法用微創手術修補旋轉肌破裂。


原本旋轉肌的肌腱是固定在骨頭上,肌腱跟骨頭的接觸是一個面,不是只有一個點的接觸。

動微創手術時,如果肌腱破掉的範圍小小的,只要把線釘,直接釘進骨頭裡,埋在骨頭的底下,用線釘屁股上的線來縫破掉的肌腱,再拉緊肌腱,做單排的修補固定,就足夠。


但若破的面積很大,肌肉回彈的力量,也會比較大,可能需要做雙排的修補。方法是先打一排線釘,修補、固定肌腱後,再打第二排的線釘,把肌腱用線,壓在骨頭上面,做雙排的修補,讓旋轉肌的肌腱,能達到更穩固的固定。雙排修補是一個面的接觸比較符合生理,固定強度也比較強、適合在破洞較大的病人。這些線釘視材質,有些會被人體吸收,有些不會,但都不需要再次手術拆除。


旋轉肌的修補,也不是把肌腱拉回來,固定好就沒事了,還需要時間讓修補後的肌腱能長好。在肌腱長好之前,就是要好好保護,不能抬高,跟骨頭產生拉扯。一旦拉扯會影響肌腱的癒合。


微創手術後,宜好好修養三個月,幫助肌腱癒合


這就像皮開肉綻的外傷,就算動手術把皮膚縫起來,在傷口長好前,如果一直動來動去拉扯傷口,縫合處仍然有機會繃開,所以,在長好前,還是要好好保護。


手術後,大概六個禮拜左右,肌腱就會稍微長回去,可以開始做一些緩和的復健,重點是希望能回復肩關節的活動度。等滿三個月,肌腱完全長好,就能開始做肌肉訓練,恢復原有的肌力。


由於吸菸會影響肌腱癒合。有吸菸的病友,建議要戒菸。


有很多病友也會問,什麼時候可以開車?什麼時候可以正常運動?建議手術要滿三個月比較安全,因為開車路上狀況很多,有時候是突然的路況,像是有車衝出來,要緊急剎車或有撞擊力,可能會出現無法遇期的意外而影響肌腱癒合。


運動也是要等三個月,肌腱完全長好,才比較不用擔心又再度撕裂的情況。若工作是屬於比較粗重、常需要手舉高,像是清潔、泥作、木工、油漆等等,也是要等三個月,才能完全恢復日常的活動。


82歲的超馬跑者翁竹雄大哥,動完旋轉肌的微創修補手術後,足足休息了103天,又能回到馬拉松跑場,跑馬的成績比原來更好,就是手術成功又恢復良好的最佳範例。




  諮詢專家  

常竣然醫師

現職:土城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延展閱讀  

早安健康:旋轉肌破裂讓你肩膀痛到睡不著!好發族群、治療方法與自救懶人包


本文作者


33教練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