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運動的季節,不管是跑步、騎腳踏車或打球,
難免會因不小心碰撞而出現血腫、瘀青的情況,
但如果動不動身上就青ㄧ塊、紫ㄧ塊,到底該怎麼養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血管是輸送血液的管道,連接動脈、靜脈的微血管,其血管壁非常非常的薄,薄到只剩一層細胞,當然是很脆弱,一旦發生碰撞,即使有時皮膚沒有出現傷口,也會讓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出來,在皮下形成血腫、瘀青。所幸,當血管受傷時,血液裡的血小板、凝血因子,也會自動聚集,適時發揮作用,形成血塊,達到止血的目的。
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壽命約為十天,數量約是每立方毫米有十五萬到三十萬個左右,若是血小板數量不夠或功能不佳,有可能在小腿的表皮,出現紅紅的點狀出血,手輕輕一捏,就會產生瘀青。嚴重時,會有自發性出血的現象,像是明明沒刷牙,卻發生牙齦出血或在口腔黏膜莫名其妙出現血泡。而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友病),常會有肌肉或關節的深層反覆出血,若未及早診斷,有可能讓關節變形,進而影響到關節的活動度。
不管有沒有撞擊,卻常常瘀青、有了瘀青,就不易好,該怎麼看待?本期由專攻血液腫瘤診治的陳國維醫師,分享易瘀青,如何作好日常養生的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