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2014

同場加映:人正、心也美,專訪南台灣的烏克麗麗女神李宜玲

Annier說,「我一抱起烏克麗麗,就會發自內心想要微笑。」

文,黃秀美
照片,李宜玲、陳恆鳴提供

這次會認識Annier李宜玲,又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當初我在看第44屆夏威夷烏克麗麗嘉年華會海報時,眼睛跳針,把來自台灣的兩個團Bebin Ukulele Group〈北濱烏克麗麗社團〉跟Star Wish Ukulele Band〈星願烏克麗麗樂團〉混為一談。

直到身為星願烏克麗麗樂團的團長Annier,在我的FB社群,很客氣地留下訊息,我才發現自己搞了這個大烏龍,在緊急更正後,不免對這位印象很好的女孩,產生興趣。

星願烏克麗麗樂團是成立於2012年的獨立樂團,團員都是年輕人。大多已經開始工作,也開設了烏克麗麗教室,教授課程。平常省一點,日子還過得下去,但就像許多台灣獨立樂團的處境,未真正大紅大紫前,永遠都會在傷腦筋錢的事情。

常常是一整年工作,努力存下來的錢,就會花在出國演出,增加表演經歷這件事情上。去年去了上海跟泰國,今年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夏威夷。

Annier跟我說,「可以被邀請,站上夏威夷嘉年華會的舞台,是許多烏克麗麗樂手的夢想。」一聊到花蓮的北濱國小,她直說,「太有特色了!真的是很厲害。人多、整齊、音樂上也很棒!!!超強的!!!」,我真覺得她是個好可愛的女生。

8/28/2014

勇敢作夢、勇於追夢:專訪北濱國小林佳蓉老師

站上夏威夷嘉年華會的舞台,是烏克麗麗樂手的夢想,北濱的孩子實現了。


文,黃秀美,專欄作家
攝影,呂靜怡、林蔡毓、陳恆鳴

在寫這系列《帶著烏克麗麗去旅行》的夏威夷追夢之旅專訪時,每一個受訪者,都曾跟我提到一定要訪北濱國小烏克麗麗社團的林佳蓉老師,以及,把烏克麗麗帶進北濱國小的畢杜老師。

一直等到北濱國小從夏威夷烏克麗麗嘉年華會回來,我才真正有機會跟林佳蓉老師聊一聊,畢杜老師的部份,很可惜,到目前都還沒有獲得他的首肯。

佳蓉老師〈右〉是北濱國小烏克麗麗社團的負責老師,關心孩子們的大小事

在花蓮任職十五年,在北濱國小已待了十三年的林佳蓉老師說,當初請藝術老師畢杜來教孩子們烏克麗麗,的確跟北濱國小一度瀕臨裁班併校的危機有關,當時,曾創下新生只有六位的記錄。

為了捥救來源有限的學生人數,校方決定讓整體的課程多元化,除了加入海洋、自然探索,也希望借重藝術課程,吸引學生跨學區就讀,當時,就請藝術老師畢杜來教烏克麗麗,蔡佳玲老師教意象書法

目前新生人數,已從最少的六人,增加到二十人以上,是原本新生人數的三倍多。

五年級的雙胞胎姐姐張羽婷,是從二年級開始學烏克麗麗,她說,「烏克麗麗很小隻、很好玩、很簡單、很容易就學會了。」她很喜歡跟大家一起彈烏克麗麗的感覺。可剛開始跟大家一起表演,排列隊行時,常會不小心在舞台上常常撞來撞去的呢!

張明志醫師:男女貧血大不同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臉色蒼白、體力差,多爬幾層樓梯,就上氣不接下氣,

平躺時,又不見得像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會心悸、喘到睡不著,

這些是貧血患者,常見的困擾。貧血時,該如何作好日常保健?


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就因為實在太過平凡無奇,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完全不當一回事,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事實上,貧血代表的是血液太少,紅血球的血色素含量不足,長期會造成心肌肥大。


血色素最重要的任務,是把氧氣帶到身體的組織內,一旦血色素過低,組織就會面臨缺氧的狀態,覺得很疲累,爬幾層樓梯,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常被誤以為是肺臟亮紅燈、得了心臟病,而跑到胸腔科、心臟科就診。


有些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貧血,可能會產生過多的球蛋白,堆積在腎臟裡導致腎功能的惡化,會到腎臟科求醫,甚至接受洗腎治療。另外,也有部份貧血患者。因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常有頭疼、全身肌肉痠痛到神經科、復健科、骨科就醫。或因肺癌、攝護腺癌等等癌症有骨髓轉移,腰痠背痛到得非掛急診不可。


原因百百種的貧血,究竟該怎麼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不知不覺惡化貧血的凶手?本周由專精血液疾病的張明志醫師,分享改善貧血的關鍵養生之道。


關鍵一:貧血,不是直接補鐵就好


紅血球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所製造,過程中需要有腎臟所分泌的紅血球生成素來促進紅血球的製造,而鐵質是維持紅血球中血色素含量的主要元素,維生素B12及葉酸,則扮演讓紅血球成熟的重要角色。


一旦有貧血,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就醫時,會從病史、藥物、抽血檢驗、血液抹片,甚至,骨髓切片、基因檢測(如:海洋性貧血)來抽絲剝繭。


臨床上,常有患者抗議,「我明明已經貧血,血液都太少了,幹麼還得抽血作檢驗、抹片?為什麼不能直接開鐵劑補血,就好?」。事實上,「貧血,就吃個鐵劑試試看。」是目前貧血診斷上,最大的隱憂。

8/26/2014

陳麗萍牙醫師:孩子的一口好牙,就是擁有上百萬資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從有了植牙,人工假牙的發展,又往前跨進了一大步,對於因缺牙而有咀嚼困擾的人來說,的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就像大家知道的,植牙的費用,跟傳統的牙橋比較起來,費用相對高昂許多,一口牙,花到上百萬,並不少見。若是還在成長中,骨骼成長尚未定形的兒童或青少年,也不適用。


要擁有一口好牙,必須從長乳牙、換恆牙,就開始努力。而兒童跟青少年最常見的牙齒問題,就是蛀牙,前陣子聽一個朋友說,她家的小女孩,因為蛀牙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接受住院治療,好不容易才把感染控制下來。她是個用心的媽媽,孩子的牙齒怎會搞到要住院呢?原來是她家的小女孩,蛀牙得太厲害,又很抗拒作根管治療,每次看牙醫,總是大家的噩夢。

8/21/2014

陳志道醫師:心愛的屁小孩,居然偷抽菸怎麼辦?

當孩子的身上有菸味,您該怎麼辦?

credit: CC by The PIX-JOCKEY @flickr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前陣子,為了《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跟臺灣小兒科醫學會的黃璟隆理事長見面,談了許多事,其中之一是青少年的毒品問題。

黃理事長很希望能夠透過醫學會的力量,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吸毒問題,當時,就覺得,這個議題,有點困難,因為,根本沒有家長會想到自己家的孩子,居然會去碰毒品。

近日,台灣當紅的青春偶像,還有香港動作片演員的獨子疑涉毒被抓。其中一位當事人,在偵訊時,提到,「因為是好友,覺得沒關係,吸了一口後離開,不料就此沈淪毒海。」這種情況,在青少年的同儕間,並不算少見。

我想這些明星的家長們,也不曾想過自己聰明又星途大好的孩子,竟會染毒。就算是捧在手心長大的孩子,人生會交上什麼樣的朋友,作出什麼意料之舉,當過父母的人,怎麼會預知?明明就是自己心愛又單純的孩子啊!

這種情況,就像青少年的人生抽的第一根菸,大多數並不是自己買,而是朋友主動分給他們抽的。我在當記者時,曾經採訪過少年保護官盧蘇偉,他非常、非常反對青少年抽菸。他跟我說過,他輔導過各式各樣的偏差少年,沒有任何一個青少年,是完全不抽菸,就直接吸毒的。能夠拒菸,就是反毒的第一步。

王孟祺醫師:暗處刷手機,夜夜都傷眼!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日頭赤炎炎,太陽常常毒辣到,讓人睜不開眼,

不管是從事戶外活動,或是到海邊游泳或是到山上避暑,

不只是要注意皮膚的防曬,雙眼靈魂之窗的防曬,同樣不可少。


根據環保局的檢測,台灣每到夏天,全省的紫外線指數,皆高居危險級、過量級,只要十五到二十分鐘內,就可達到曬傷的程度,但民眾在作防曬措施時,往往只注意到皮膚的健康與美白,卻忘記眼睛,也是常常曝露在外的重要器官。


近年,有很多上班族,開始在意室內光線對眼睛的傷害,甚至會購買防藍光的眼鏡來配戴,但在外出時,卻不在意紫外線的傷害。事實上,戶外的紫外線照度,約是十萬(百焦耳/平方公尺),室內光線則是五百(百焦耳/平方公尺)左右,意即戶外光線的強度,是室內的二百倍以上。這就像在室內賣力擦防曬,卻跑到室外任意曝曬,完全是本末倒置。



到底眼睛的防曬要怎麼作,最恰當?那一類的太陽眼鏡,反而越戴越傷眼?本周由專精眼睛健康照護的王孟祺醫師,分享夏日護眼的關鍵養生之道。

8/19/2014

施文宇牙醫師:洗洗睡,你知道牙齒是五面女郎?


每顆牙齒,都是有立體弧度的五面女郎,共有五個面。

以嘴巴中線為中心,兩牙的鄰接面,接近中線的是近心面,遠離中線的,就是遠心面,還有咀嚼食物的「咬合面」,靠近臉頰的「頰側」,以及,貼近舌頭的「舌側」。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為了保護牙齒的健康,我們每天至少要早晚各潔牙一次,尤其是晚上睡覺前那一次的徹底潔牙,最重要。這是因為睡覺時,口水的分泌變少,沒辦法發揮沖洗口腔的自淨功能,如果口腔有殘留的食物渣,較容易導致口臭跟蛀牙。


潔牙,不必用蠻力狠狠刷,只要輕輕刷、徹底刷,一顆一顆各別多刷幾次,就可把牙齒的咬合面、舌側及頰側,都刷乾淨。


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兒童牙科負責醫師施文宇說,「很多小朋友明明很認真潔牙,但作牙齒檢查時,卻會發現後牙區最後一顆牙齒,完全沒有刷到,殘留許多食物渣。原來是因為牙刷的刷頭太大了,刷牙時,會一直頂到肉,不舒服,才沒辦法把最後一顆牙齒刷乾淨。」。

8/14/2014

游鴻儒醫師:又腫又痛的急性毛囊炎,其實有機會預防?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胸口、背上、手臂外側、腋下的毛孔上,紅腫有如青春痘的發炎紅疹,

到底是毛囊炎,還是毛囊角化症?跟青春痘的成因又有何不同?

該怎麼作好皮膚的保養,以擺脫這些毛囊疾病的苦苦糾纏?


你知道嗎?人體除了手掌及腳掌,沒有毛囊,不會長毛髮外,從頭到腳,都有毛囊的存在,總數量可達數百萬個以上。光是頭皮,就有高達十萬個左右的毛囊。而臉上的毛囊,也大約有十萬個左右。而只要有毛孔存在的位置,受到細菌或黴菌的感染時,就有可能會引起毛囊炎。


台灣的夏天,潮溼又悶熱,許多容易受傷、磨擦、不通風、重壓的毛孔位置,例如:男性的鬍鬚、女性的腋下、前胸、後背、中廣族的肚皮或臀部,以及愛穿緊身褲人仕的大腿,都是毛囊炎,相當好發的部位,必須特別留意生活型態的調整,才能降低毛囊炎一再復發的困擾。


為什麼背上的毛囊炎,特別難痊癒?毛囊炎、青春痘、毛囊角化症,又有什麼不同?本周由專精皮膚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游鴻儒醫師,分享減少毛囊炎發作的關鍵養生之道。

8/11/2014

施文宇牙醫師:你還記得這輩子,第一顆蛀掉的恆牙,是那一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最近,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9月起,要補助所有國小一年級小朋友作第一大臼齒的溝隙封填,為什麼呢?因為這顆牙齒,幾乎是大多數人,第一顆蛀掉的恆牙。


第一大臼齒又稱六歲齒會這麼容易蛀牙,有好幾個原因:

最早長:這顆牙齒是第一顆萌發的恆牙比前牙區的恆牙,更早長出來。

位置不明顯:第一大臼齒的位置,是在乳臼齒的後面,很常被誤為乳牙,小朋友不見得自己可以刷乾淨,家長也比較會沒注意到。

咬合面不平整:第一大臼齒的咬合面有很深的溝隙,即使有家長的幫忙,這些連牙刷,都刷不到的細縫,很會藏污納垢,卡食物殘渣。


到底第一大臼齒有什麼重要性?首先,這顆牙齒是研磨食物的主力,同時,也是牙齒的重要樑柱,如果蛀到牙齒要拔掉,會明顯影響咀嚼力,並讓牙齒的齒列,變得歪七扭八,很不整齊。


而牙齒剛長出來時,牙齒表面的琺瑯質,還很不成熟,很容易蛀掉,要等長出來四年後,才會比較穩定。可每天早晚以含氟牙膏,仔細刷乾淨,同時建議每半年塗一次氟。氟化物,可以強化牙齒的表面、抑制蛀牙細菌增生,讓牙齒較有機會自行修護。


我也問過許多兒童牙科的醫師,大家都額外重視第一大臼齒的保健,因為這顆恆牙,實在不太容易照顧好。若能作溝隙封填,把第一大臼齒凹陷的溝隙封平,會比較容易作好潔牙的基本功。


榮總兒童牙科的施文宇醫師說,「第一大臼齒的咬合面,剛形成時,就像幾座山,互相融合,融合後會有山峰跟山谷,有些山谷像太魯閣峽谷,咬合面的溝隙很深,很難完全刷乾淨,放任不管,就會擴大成蛀洞。在溝隙比較深的臼齒咬合面,及早作溝隙封填,對咬合面的防蛀有幫助。最好能作溝隙封填,對咬合面的防蛀,很有幫助。」。


但家長還是要注意,溝隙封填作了後,還是有可能因為咀嚼的關係,脫落下來,在每晚潔牙後,要再幫孩子看一下。若有鬆脫、不完整,還是要趕快回診給牙醫師重新檢查,再次封填起來。


另外,要提醒的是,雖然,第一大臼齒,有六歲齒之稱,通常是在六歲時萌發,但有不少孩子,天生牙齒長得比較快,有可能在小學一年級前,恆牙的第一大臼齒,已經先長出來了,最好能請牙醫師評估看看是否得提早自費作溝隙封填,以免等到小學一年級符合資格後,第一大臼齒的溝隙,已經率先蛀掉,那即使有免費的補助,也已經來不及作好防蛀了。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健康網.名醫一點通》專欄。


   諮詢專家  

施文宇牙醫師

現職: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兒童牙科負責醫師、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

專長:兒童牙科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偶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持續寫作。






8/07/2014

蒲啟明醫師:破相時,如何減少傷口變成難看的疤痕?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夏天戶外活動多,不管是出門跑跑跳跳,騎自行車,

難免會因不小心碰撞或跌倒,出現腫脹、瘀血、破皮等皮肉傷,

若外傷較大時,可能還需要縫上幾針,該怎麼作好傷口護理?


「哇、哇、哇」活動力十足的小娃兒,趁著家長不留神的瞬間,不知何時爬到沙發上,一不小心跌了下來,正好額頭著地,哭得呼天搶地,碰撞處馬上腫起鴿蛋大的黑青,讓媽媽又急又氣。


而專注在滑手機的路人,完全沒注意到路上坑洞,走著走著在馬路上跌了一跤,膝蓋受了點擦傷。剛從交通事故現場,被救護車送來的機車騎士,檢查後,雖然,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傷害,但髒兮兮的沙石、塵土,全混在血淋淋,尚在滲血的傷口上。


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皮肉傷,絕大多數不至於致命,但當皮膚受到破壞時,也等同打開人體的天然防護罩,給予病菌可趁之機。一旦出現傷口分泌物越來越多,或有發燒紅腫熱痛的現象時,代表傷口已有感染的可能性,必須馬上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到底這些外傷,該怎麼適當地處理,才能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不致於留下難看的疤痕?本周由專精美容整形手術的蒲啟明醫師,分享居家外傷該如何照護的關鍵養生之道。

8/05/2014

陳麗萍牙醫師:乳牙、恆牙排排站,你開始換牙了嗎?

從第一大臼齒的「六歲齒」長出來後,一直到乳牙,全部換成恆牙前,我們的齒列,就進入既有乳牙,又有恆牙的「混合齒列」,這是牙齒成長發育,很重要的一個階段。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你還記得自己掉的第一顆乳牙,是哪一顆嗎?其實,大部份的小朋友,掉的第一顆乳牙是下排的門牙哦!


但有時候,下排門牙的乳牙,都還沒有掉下來,下排門牙的恆牙,就會急急忙忙,從乳牙的內側冒出來,有點像併排停車那樣,乳牙跟恆牙的門牙、側門牙,會一起出現在下排的牙床上,這常常會讓爸爸媽媽非常的緊張,擔心會因此讓新長出來的恆牙歪歪扭扭。


其實,這種乳牙與恆牙,在下排牙床,併排的情況,還算蠻常見的,也不需要太擔心。下排的恆牙,長著長著會慢慢把乳牙推擠出去,乳牙會自然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