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美國紅雀隊的明星足球員J.J. Watt,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提及自己出現心房顫動(AFib)的異常。為何心房顫動這麼值得被討論?心房顫動的心跳亂跳跟激烈運動時的心跳加快,又有何不同?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世霖醫師表示,「兩者間最大的不同是心跳規律與否。如果是激烈運動的心跳加快會像加速跳動的秒針在走,速度快同時也很規律,但若是心房顫動,會像打鼓表演時快時停不規律。有些無症狀的心房顫動,雖然心跳紊亂,本人卻沒感覺到,這就是最危險的,若沒有妥善治療,可能一發作就是腦中風。」
心跳又快又亂,就是異常
事實上,專業運動員出現心房顫動並不少見,許多過於激烈的運動項目,像是馬拉松、籃球、足球,都有可能在過量訓練時,誘發心房顫動的發作,出現心跳加快又混亂的異常。而飲用咖啡、吃太飽、吸菸、熬夜、飲酒,也有機會誘發,可運用智慧型穿戴裝置來監測。一旦懷疑是心房顫動,會安排24小時或連續七天的心電圖來進一步診斷。
有位患有高血壓、冠心症的70多歲男性,偶爾會因為暈倒撞到頭,但就醫一直找不出突然暈倒的病因,甚至被懷疑是在裝病。後來在家中的公共空間裝了監視器,有次洗碗時再度暈倒,不久又清醒過來。把監視錄影帶一起帶到門診給張世霖醫師看。
無故暈倒又清醒,也可能是心房顫動
張醫師推測該位長輩可能是因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臟亂跳後又心跳突然停止超過5秒而暈倒,當心臟又開始跳動後才又甦醒,安排14天的居家心電圖檢查,果然抓到心房顫動發作,接受電燒手術後,沒有再發生突然暈倒的意外,但因這位長輩年事已高又有高血壓、冠心症是心房顫動併發中風的高危險群,因此也持續控制高血壓,並服用新型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
張世霖醫師指出,「高齡或是曾經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是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而心房顫動,就會讓血液,像水溝裡有流動不順暢的亂流,容易卡髒污,有淤泥堆積,在心臟壁凸出的左心耳處出現凝固的血塊。萬一飄到腦部,塞住腦血管,就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預先找出心房顫動,規律服用抗凝血劑,就是為了預防中風的發生。」
新型的抗凝血劑,降低血液凝固防中風
傳統的抗凝血藥,容易與許多藥物及含維它命K的深綠色蔬菜出現交互作用,一定要定期抽血驗凝血功能,也因為對常吃青菜的台灣人來說,受食物的影響較大,使用上比較偏保守。新型的抗凝血劑,較不會受藥物、食物干擾,藥效平穩,也不需要抽血監控副作用,因此,是目前心房顫動預防中風的主流藥物。
為了能夠讓心房顫動的病友,能更了解如何安全用藥。臺北榮總目前也開立有抗凝血藥師門診,協助有許多共病的心房顫動病友整合雲端藥歷的用藥專業諮詢。目前也正在規劃給心房顫動高危險群病友使用的遠距醫療服務,發展遠端監控血壓、血氧、心跳、心電圖等生理訊息及專業諮詢,預計可在明年提供相關服務。
辛辣、飲酒、過飽會誘發心房顫動的發作
另有一位40多歲的執業醫師,他沒有慢性病,經常運動,但每當工作壓力特別大,就會睡眠很差,導致心房顫動發作,有時會持續一、二個小時到一整天而影響到看診的工作,讓他情緒不佳,擔心發作次數越來越頻繁而產生更嚴重的心臟病變,他決定及早接受電燒治療。由於年輕尚輕,也沒有其它心房顫動併發中風的危險因子,目前僅需定期追蹤檢查。
張世霖醫師提醒,「心房顫動容易在溫差大時被誘發,病友要重視保暖,也要避免辛辣的刺激性食物、飲酒、過飽。若本來就有心房顫動,在新冠肺炎確診後,有可能會讓心律不整發作的機會增加,可利用有心律監測的血壓計、智慧型穿戴裝置來檢測。若有變化,要提早回診,重新調整藥物及治療對策。如果是心房顫動併發中風的高危險群,一定要好好跟主治醫師討論規律服用抗凝血劑來減少中風的風險,不可輕忽 。」
本文同步發表@三立新聞網
諮詢專家
張世霖醫師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陽明交通大學心臟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陽明交通大學內科學科教授 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心律不整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
專長:成人心臟內科、電氣生理、電燒術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