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自1986年起台灣已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使B肝帶原率大幅下降,但仍有極少數孩子還是感染了B肝病毒,原因是什麼?B肝帶原孕婦可以怎麼做?B肝帶原的孩子又該如何追蹤、治療?
數十年前台灣是肝炎之島,母嬰垂直傳染是過去台灣人感染B型肝炎的主要原因。為阻斷肝炎持續傳播,台灣在1984年先針對B肝帶原媽媽所生下的寶寶施打B肝疫苗,如果媽媽是屬於e抗原(HBeAg)陽性且高病毒量的高風險媽媽,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多打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藉此讓寶寶產生保護性抗體,防止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疫苗世代的B肝帶原率 降至0.64%
1986年起,不管媽媽是否B肝帶原,均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所有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1992年以前出生者施打4劑血漿製造B肝疫苗,1992年後出生者施打3劑基因重組B肝疫苗,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的國家。2019年7月起,再放寬到只要媽媽是B肝帶原者,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可公費施打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這些B肝防治政策的確讓台灣新生兒的B肝帶原率明顯下降。臺大小兒科張美惠教授團隊曾發表研究顯示,在1982年B肝疫苗政策實施「前」針對全國國小一年級兒童的調查,B肝帶原率為10%;而接種B肝疫苗後的世代研究從1984年開始,多年來持續進行中,每5年一次在台灣北中南東各區徵求受試者抽血,2024年5月臺大發表在《國際肝病》(Liver International)最新的研究數據發現,疫苗施打後的台灣新世代B肝帶原率已下降到0.64%。
新生兒B肝帶原的原因
然而相對來說,仍有極少數孩子雖然打了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還是從母體感染到B肝病毒,成為B肝帶原者。這些孩子為何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