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22

陳文鍾醫師:世界中風日,別輕忽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佈的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占第四位,共造成12,182位國人離世。而腦中風所衍生的肢體障礙,甚至長期臥床,對生命安全、生活品質都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然而,國人明明很重視中風,也很害怕有朝一日會中風,但卻很少人知道心房顫動(AFib),竟會增加五倍中風的風險每七位中風患者,就有一例起因是心房顫動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文鍾醫師說,「醫界很早就知道心房顫動的發作會增加中風的機率,但過去傳統抗凝血藥物,服用後的藥物濃度不太穩定,較易受其他藥物、食物干擾,像是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國人常吃的綠色蔬菜,中藥裡的當歸、枸杞、人參、丹參,水果中的文旦、葡萄柚等等都會影響到藥效。用藥期間,也必須定期抽血監控藥物濃度來調整劑量。現在的新型抗凝血劑,藥物濃度較穩定,不太會受其它藥物、食物影響,不需要抽血來監控副作用。隨著藥物的進步、安全性增加,再加上觀念的推廣,這個減少中風的重要議題,才被突顯出來。」


為什麼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機會?人類的心臟構造是雙心房、雙心室。心臟血液的輸出,主要是靠心室,心房則是有輔助幫浦的功能。但當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的跳動會超過350下,進而失去良好的收縮功能,這會導致血液滯留、較容易凝固而形成血栓,一旦這些血栓掉到腦部,就會增加五倍腦中風的風險。規律服用抗凝血劑,可以讓血液較不容易凝固,所以能減少腦中風的機會。 


陳文鍾理事長提醒,「心房顫動的常見因素,包括有高齡、高血壓、心臟功能不良、呼吸中止症候群氣喘、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家族史。而飲酒、過度的運動者,像是跑馬拉松、騎長程腳踏車,也可能會誘發心房顫動的發作,出現心悸、心臟蹦蹦蹦不規則亂跳,也會讓心輸出量下降,以呼吸喘或昏倒來表現。可藉由風險評估量表(CHA2DS2-VASc score)來評估心房顫動發作時中風的風險高低,決定是否要服用新型抗凝血劑。」


CHA2DS2-VASc的分數,從0分到9分,分數越高,代表中風的風險越高;心房顫動患者中,若男性若≥2分、女性≥3分,便要多加注意中風問題,患者可依分數高低,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持續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

C:心衰竭 (1分)

H:高血壓 (1分)

A:年紀 ≥75 (2分)

D:糖尿病 (1分)

S:有腦中風病史或曾有暫時性腦缺血(2分)

V:冠心症等心血管疾病 (1分)

A:年紀 65到74歲 (1分)

S:女性 (1分)


就有一位不到70歲的男性,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症的心血管病變,CHA2DS2-VASc的分數是4分,服用藥物利大於弊,強烈應該要長期接受抗凝血劑的治療,只可惜這位病友因太擔心藥副作用,堅持不服藥,後來因大中風送急診,太太哭著問「怎麼辦?」也只能先治療中風,再接受後續的復健,悔不當初。


陳文鍾理事長也提醒,「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研究觀察顯示,原本沒有心房顫動的民眾,在確診新冠肺炎住院後,有5.4%會有新發生的心房顫動,且相較未診斷出心房顫動,在住院中死亡率高達45%。若在確診出院後,懷疑有心房顫動,宜諮詢心臟科醫師的專業治療建議。如果經醫師評估建議用藥,患者也需規律服用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的發生。近來氣溫驟降,氣溫冷熱變化大將使得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喝水少,血液有可能比較黏稠,若再加上飲酒,酒精誘發心房顫動,都有可能增加中風的機率,建議穿暖一點,運動前先熱身、血壓跟心房顫動要好好控制,少飲酒、有助減少相關風險。」



  諮詢專家  

陳文鍾醫師

現職: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專長:心臟內科學、急診醫學、重症醫學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偶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持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