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前副總統連戰先生,日前小中風送急診,幸已轉危為安。連方瑀女士發佈公開信中表示,前副總統患有心房顫動(AFib),醫師建議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但前副總統,因也有腎結石、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的病史,經常出現血尿的症狀,而常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
基隆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韋翔醫師說,「高齡會增加心房顫動的機會,而心房顫動的發生,也是心臟在反映身體器官的其它異常情報,像是患有甲狀腺亢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飲酒過量,都會引起心房顫動的症狀,讓每分鐘的心房收縮,從正常範圍的60到100下,提高到300到600下。當心跳變得又快又亂,心臟內的血液,沒有辦法有效的輸出給全身使用,甚至會產生血塊,若剛好塞住腦血管,就會誘發中風。除此之外,心臟跳得快又亂,也會讓心臟過勞而出現心衰竭的併發症。」
心房顫動心跳快又亂,增加中風及心衰竭風險
陳韋翔醫師表示,臨床有位50幾歲的中年女性,她患有免疫疾病及高血壓,因心悸被診斷出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穩定治療一段時間後,卻因故中斷半年以上,再回門診時表示,腳腫,常自覺很喘很不舒服,經進一步檢查,已經進展成慢性的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的問題。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很大的影響,除了原本治療免疫疾病、高血壓、心律不整、抗凝血劑的藥物外,還要再加上心衰竭的藥物。天天又要限水、限鹽,體力也大不如前。
陳韋翔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有的人心悸不舒服,卻也有蠻多人是無症狀的。心房顫動的治療有三大重點:第一點是預防中風,只要有一定的中風風險大,就建議要積極且持續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第二點是心律不整的控制,如果是症狀明顯的心房顫動,可運用藥物或電燒來控制亂跳的心臟。第三點是整合型的治療,透過多科整合來控制血壓、血糖、甲狀腺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來減少併發症。
中風的風險男性大於等於一分,女性大於等於二分,宜持續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
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血管疾病、女性、65到74歲,每項為1分。
腦中風(含腦中風、短暫性腦缺血、全身性栓塞病史等)、大於等於75歲,每項為2分。
舉例來說:50歲的女性,有高血壓、心衰竭病史,她的風險就是女性(1分)、高血壓(1分)、心衰竭(1分),總分共3分,她屬於中風指數高的患者。除了持續治療高血壓、心衰竭外,也會強烈建議要持續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的發生,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抗凝血劑,應依醫囑規律服用,自行停藥、藥量不足皆可能效果不好,而增加中風的危機。
陳韋翔醫師指出,「口服抗凝血劑對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預防十分重要,傳統抗凝血劑需要定期抽血監控凝血的狀況,且容易與食物、藥物有交互作用,像是中秋節前夕,文旦開始盛產前,就要持續提醒病友,不可以吃文旦、葡萄柚,以免干擾到傳統抗凝血劑的代謝,導致療效加強或代謝過慢,而有重大出血的風險;而新型的抗凝血劑,藥效相對穩定,不需要常抽血監測,相較傳統抗凝血劑較少受到食物、藥物的影響。」
但不管是服用傳統或新型的抗凝血劑,只要出現異常出血的情況,像是血尿、黑便、血便、咳血或是牙齦、鼻血出血不止,務必立即回診跟主治醫師好好討論。必要時,宜多科會診檢查是否能矯正的出血原因,同時確認出血是否與抗凝血劑有相關性,進一步調整治療策略,讓出血副作用與中風的風險降低。
陳韋翔醫師最後提醒,心房顫動患者規律用藥是控制疾病、降低中風的不二法門,若患者對於用藥有疑慮,建議回診與醫師討論並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以免憾事發生,這才是保全自己健康的正確作法。
諮詢專家
陳韋翔醫師
現職:基隆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心律不整、3D定位電燒、心導管介入性檢查、心臟超音波
本文同步發表@中時新聞網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