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直腸的糞便量增加時,會產生便意,讓人想要趕快上廁所,這是因為越積越多的糞便,在直腸內刺激了直腸的神經,也使內括約肌開始放鬆。當環境許可時(例如:坐在馬桶上),我們就可以放鬆外括約肌,再加上直腸的蠕動,直腸裡的大便,可順利被排放出來。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肛門是控制大便排洩的開關,主要由內括約肌、外括約肌構成,當有便意又不方便馬上去大便時,為什麼可以忍住,晚點再大便,跟外括約肌的作用很有關係。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外科主任錢大維醫師說,「外括約肌是隨意肌,可以受意識控制,可暫時先憋住,晚點再大便,但有時候腹瀉、拉肚子時,腸子絞痛、蠕動得太厲害,直腸內的壓力大於外括約肌時,就有可能忍不住大出來了。」
為什麼大人常常會提醒小朋友,有便意時要趕快去大便,不要常常忍大便?
主要原因是忍著不大便,存放在直腸的糞便量越來越多,會讓直腸的容量變大,影響直腸的蠕動能力,久而久之,不只大便會變得比較乾燥,又粗又乾的大便較容易讓肛門受傷、出血,出現肛門裂傷,直腸也會因蠕動能力變差,無法有效的把大便往肛門推,引起便秘。
有時候,大便在直腸放久了會滋生更多病菌,導致腸炎,開始拉起肚子來,有可能讓肛門破皮、疼痛。常常會便秘、腹瀉、便秘輪流交替出現,非常的困擾。
除了不要常常忍大便外,建議小朋友平常解便後,也不要馬上沖馬桶,可以先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
正常大便是土黃色到褐色的條狀,如果大便有血、稀稀爛爛的或是一粒一粒像羊咩咩的糞便,都表示胃腸道不太健康。同時,如果發現肛門很癢、很痛或是很腫、出血,這些糞便、肛門的異常狀況,都要請爸爸媽媽趕快帶你去看醫師哦!
QA時間:
Q :大便後,肛門需要清洗?
A :排便後,的確可以用溫水,輕輕沖洗,再擦乾。尤其是肛門有發炎、傷口的小朋友,更要注意肛門的清潔,才能讓傷口順利的痊癒。
Q:小朋友需要泡屁屁?
A:如果是肛門容易發炎、受傷的小朋友,可以每天洗澡後,用臉盆裝溫水,泡十分鐘的屁股,可以幫助肛門附近的組織肌肉放鬆及改善血液流通,也是一種肛門的日常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