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022

黃奭毓醫師:確診心房顫動,為何要預防中風?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有位剛退休,才享清福沒幾年的長者,本身吸菸、有高血壓病史,因心悸、心臟不舒服,做心電圖檢查時被診斷出有持續性的心房顫動(AFib),因年長又有好幾個中風的危險因子,在心臟科醫師的建議下,開始服用心律不整,以及減少血栓的抗凝血劑,但後來因頭暈、左手及左腳無力被家人送到急診,確診是缺血性腦中風,緊急進行取血栓治療,經一段時間的復健,雖然手部的精細動作,尚未完全恢復,也逐漸能夠生活自理。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持續有陣發性的不規則心跳,就會讓血液過於濃稠,易造成血栓、血塊的形成,全身上下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有可能會被這些血栓、血塊堵住。其中,風險最大的,就是有血栓、血塊堵住腦部血管形成腦中風。」


持續30秒的心房顫動,建議積極治療


因此,在心電圖的偵測上,若發現有持續30秒以上的心房顫動,就需考慮較積極的藥物治療來預防中風及心臟衰竭。

2/16/2022

劉俞旻醫師:高壓、熬夜、菸酒不離身 過勞青壯年胸悶、心悸不能輕忽心房顫動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早上八、九點上班,一路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下班,平日不是在熬夜加班,就是要應酬,忙到根本沒有時間,可以好好運動、好好休息,常會覺得壓力大到喘不過來,甚至已經偶爾會出現胸悶、胸口不舒服、心跳快又亂的症狀,千萬別自以為年輕力壯。要注意,心房顫動(AFib)可能已經找上你。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科主任,同時也是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的劉俞旻醫師說,「我所服務的新竹地區,有不少園區的工程師。這幾年看到比較多年輕的心房顫動病友,他們普遍工作時間長、常處於高壓的狀態,所以較難維持規律的運動,也不太重視健康飲食,常自覺得年輕力壯,就算血壓、血脂高一點,也不以為意。事實上,三高疾病、高壓、吸菸、飲酒,都是心肌梗塞、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

2/08/2022

謝宗學醫師:Omicron來了,該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Omicron病毒株,光在美國一個星期就已造成上百萬的兒童確診,雖然大多屬於輕症,但仍讓全美的兒童醫院被塞爆,在台灣也開始出現本土的兒童病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醫師說,「台灣12歲以下的兒童,目前都沒有打新冠肺炎疫苗,再加上Omicron病毒株的傳染力強,又主要會影響到上呼吸道會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發燒等症狀跟其它秋冬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像是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等致病菌很難分辨。兒科醫師面對這次的疫情,也是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