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21

林彥宏醫師:頑固高血壓,居然是「腰子上」有異常?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一種血壓藥、二種血壓藥、三種血壓藥,當血壓藥一顆一顆加上去,一口氣加到三種血壓藥,血壓還依然高於150/100mmHg(收縮壓/舒張壓),你該怎麼辦?


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臨床教授、台灣皮質醛酮症學會理事長林彥宏醫師說,「這類吃三種血壓藥,都無法控制的頑固高血壓,或是在40歲以前就被診斷出有高血壓或中風、一被診斷出高血壓,血壓值就高於150/100mmHg(收縮壓/舒張壓)、腎上腺有腫瘤、有皮質醛酮高血壓家族史的高血壓病友,我們會建議積極篩檢是否是罹患了皮質醛酮高血壓。」


皮質醛酮是一種由腎臟上方,腎上腺所分泌的荷爾蒙,主要功能是讓血壓上升。當腎上腺有腫瘤或過度增生時,就有可能會分泌過多的皮質醛酮,而讓血壓飆高,也常合併有低血鉀、高血鈉、代謝性鹼中毒的異常。約有二成的頑固高血壓是屬於皮質醛酮高血壓。但不是所有的皮質醛酮高血壓,血壓都會非常高或是血鉀非常低。


林彥宏理事長提醒,「光是過多的皮質醛酮,就會讓血管硬化,提高中風、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的機率。因此,日本內分泌學會也建議每一位新診斷的高血壓,一生都應至少做一次皮質醛酮高血壓的篩檢。但臨床上,要正確診斷皮質醛酮高血壓的程序非常的複雜,常需要有完整的團隊,包括心臟科、檢驗科、新陳代謝科、放射科、核子醫學科、腎臟科、泌尿科、精神科等等跨科別的通力合作,並非易事。直到2020年全台灣被確診的皮質醛酮高血壓病友,僅有一萬二千人,代表有九成以上的皮質醛酮高血壓病友,仍未被確診。」


有一位來自嘉義,59歲的男性,已經被確診是心臟衰竭水腫很厲害,吃了六種血壓藥,收縮壓仍高達230mmHg,在團隊的照護下,降低水份,體重從98公斤下降到88公斤,做了一連串的檢查後,確認是左腎上腺腫瘤,分泌過多皮質醛酮,引起的皮質醛酮高血壓,在換了皮質醛酮受體拮抗劑藥物後,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並在考慮半年後,接受手術治療,有效控制了原本相當失控的血壓。


林理事長說,「不管是腎上腺單側腫瘤或是雙側增生,引起的皮質醛酮高血壓,都沒有立即的危險、也不會疼痛,但長期的慢性血管硬化傷害會提高中風、心律不整的致殘及致命危機,可及早與主治醫師好好討論,運用開刀或服用皮質醛酮受體拮抗劑來控制病情,降低過量皮質醛酮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跟生命威脅。」。


@本文同步發表@數位康健


  諮詢專家  

林彥宏醫師

現職: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臨床教授、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台灣皮質醛酮症學會理事長

專長:心臟學


 延展閱讀  

吳允升醫師: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家族性高血壓如何自保?

吳婉禎醫師:血糖、血壓雙雙失控,竟是腎臟上長東西?






本文作者


33教練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