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您或您的孩子,有經常使用耳機聽音樂的習慣嗎?
美國紐約市長彭博(Bloomberg)宣布,將展開「預防聽力受損」的活動,
希望能呼籲大眾重視音樂播放器及不當使用耳機,所導致的永久聽力損傷。
別以為聽力損失(hearing loss ,簡稱聽損)遙不可及,是年長者,才會有困擾。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公佈的資料顯示,聽損確實與年齡高度相關,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的成人,約有十八%有聽損、六十五到七十四歲,已高達三十%,而七十五歲以上,則約有四十七%。
台灣內政部的統計是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約四分之一有聽損,七十五歲以上是三分之一,八十五以上是二分之一。
而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二○一三年所發表的資料顯示,美國六到十九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約有十二.五%有高頻聽損(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編註:指的是聽不清楚,頻率三千到六千赫茲的聲音),相當於每八個人中,就有一位。
二十到六十九歲的成人,則有十五%是高頻聽損,約每六人中,有一人,造成這些永久性高頻聽損的主因,竟然是因為工作或休閒時的噪音曝露所導致。
事實上,台灣的國民健康局,曾委託台南醫院,針對台南的國、高中作過上千名學生的聽力調查,結果也發現有二十三%的學生,已有高頻聽損的前兆。
而且,最讓人難以防備的是這類高頻聽損,常是長時間隨著時間的累積,一點一滴喪失聽力,不接受聽力檢查,一般難以察覺,且是目前醫療技術,尚無法治療的永久性聽損。
本周由專攻聽力學的劉殿楨醫師,告訴您「聽力保健」的關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