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2012

劉嘉逸醫師:憂鬱症會引發暴力行為?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涉及英商命案的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妻子谷開來,傳近年因重度憂鬱症接受治療。而近來社會上,許多與言語、行為暴力有關的脫序事件當事人,也常被家屬指稱是因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是以「憂鬱情緒」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指的是腦部調節情緒的功能失調。根據精神科醫學的定義,當憂鬱程度嚴重,已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且持續兩週以上是屬於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憂鬱程度較輕微,但持續兩年以上,則是輕鬱症(dysthymia,或稱情緒障礙疾患)。到底憂鬱症有何影響?罹患憂鬱症,真的會出現言語、行為暴力?以下為劉嘉逸醫師的問診。


Q:憂鬱症患者,容易行為脫序?


A:精神科的診斷,包括憂鬱症在內,不是依據生物標記(Biomaker),如檢驗數據或醫學影像,而是靠臨床表徵及病程做為診斷的標準。這幾年憂鬱症的確有被過度的渲染,所以,社會大眾常把所有精神、行為狀況、個性問題,通通誤以為是罹患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除了某一型「激躁型憂鬱症」外,較少以暴力脫序行為來表現。一般來說,罹患憂鬱症會讓人持續的憂鬱情緒、緊張、易怒、負面思考與自律神經症狀(如胸悶、心悸)。青少年憂鬱症則較可能會有脫序行為,如抗拒上學。


什麼樣的行為表現,可能是罹患憂鬱症?可依這兩個簡單的原則來做初步判斷,一、憂鬱情緒是否影響到工作及生活?二、是否已經無法掌控憂鬱情緒?當一個人心情低落到無法上班上學,無法正常生活,或者自覺對情緒失去掌控力時,那麼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就很高了,應尋求專業協助。



Q:憂鬱症跟外在壓力有關嗎?


A:外在壓力是誘發、加重憂鬱症的因素之一,但有憂鬱體質,才是罹患憂鬱症的主要原因。憂鬱體質,就像骨頭有骨質疏鬆症,當有外在壓力來時,有骨質疏鬆症的人比較容易骨折。而沒有憂鬱體質的人,就像骨頭沒有骨質疏鬆症,即使受到一些外在壓力,可能會覺得有一點疼痛,但不至於到骨折的程度,很快可以調適過來,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復原。憂鬱體質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跟後天有關,比方說腦傷、疾病、藥酒癮或成長過程的長期壓力。


Q: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嗎?


A:剛剛談到憂鬱症發作,就像骨折,當骨頭斷掉時,若沒有接受治療,也有可能自己會逐漸復原,但通常會長得較不好,或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復原,日後再次發生骨折的機會,也會較高,因此憂鬱症應積極治療。


在治療上,若是輕鬱症,可以從心理治療、運動、多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做起,必要時,亦可接受藥物的治療。


而越是重度的憂鬱症,越需要藥物的治療。以重鬱症來說,藥物的治療就很重要,可藉由抗憂鬱藥物,改善腦部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活性,約用藥兩週左右可看到療效。


最新的憂鬱症治療指引,建議憂鬱症應治療至完全緩解(指的是恢復到沒有憂鬱症時的狀態)之後,再持續用藥六個月,才減藥停藥,如此可降低未來復發機率。多次發作者可能需長期服藥。


抗憂鬱症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不適、口乾及便秘,可飯後或從低劑量開始服用來減輕副作用,另外,適當喝水、攝取纖維質等生活調整也可改善。少見的副作用是煩躁、坐立不安、過動,若有此現象,應盡快回診調整用藥。


對於反覆有自殺意念的重鬱症患者,除積極治療外,必要時可做電痙治療,以輕微電流通過腦部,誘發自發性的癲癇,作用有如幫腦部重新開機,治療效果比服用藥物快,但電痙治療較不適合工作需要高度腦力患者。



報你知:憂鬱症是生病,非患者能控制


憂鬱症是生病,是患者無法掌控的,不是能力差或「故意」如此。家人或朋友不宜責備或怪罪。最重要的是要鼓勵患者好好接受治療,並留意治療合作度。


服用抗憂鬱症藥物時,患者可能會覺得嘴巴乾澀到有口臭、解便不順,這在服用藥物的第一週特別明顯,因此,應適當補充水份及食物中的纖維質,可降低不適,增加用藥的順從性。


家屬不宜再給患者太多壓力,可多傾聽、陪伴,鼓勵從事健康的嗜好、多做運動、多接觸人群、參與團體活動,增加人際間的互動。飼養小寵物也可能有幫助,這些生活上的調整,對穩定情緒有助益。


有憂鬱症病史的患者,容易因睡眠障礙而影響到病情,宜多注意睡眠的節律,不宜熬夜或做需要輪班的工作。當失眠、睡眠減少或增加,或情緒又低落時,代表病情有變化,需盡快回診。(文●黃秀美)


延伸閱讀:長期失眠、食慾減少可能是徵兆 --2種憂鬱症診斷標準


重鬱症

判斷

條件:至少連續2週,同時出現上述5項以上的症狀,須包含最後2項,並已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電痙治療

症狀

幾乎每天出現以下情形:

‧胃口明顯改變

‧有睡眠障礙

‧感到疲倦或沒有活力

‧覺得沒有什麼價值或有不適切罪惡感

‧無法思考或集中注意力或猶豫不決

‧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殺意念

‧有精神運動遲緩或激動

‧整天心情鬱悶、情緒低落或容易哭泣

‧明顯對所有活動都失去興趣


輕鬱症

症狀

幾乎每天出現以下情形:

‧食慾減少或增加

‧睡眠減少或增加

‧疲倦或沒有活力

‧自尊感低

‧注意力無法集中

‧感覺無望與悲觀 判斷

條件:在過去2年或以上的大部分時間,處於憂鬱狀態且憂鬱時會出現上述2項以上症狀

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運動


資料來源:劉嘉逸

整理:黃秀美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劉嘉逸醫師

現任:長庚醫院精神科系主任、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專長: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的診斷及治療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