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025

陳廷貴醫師:腸胃鏡麻醉5問

文,33教練  黃秀美


Q1:腸胃鏡檢查,全身麻醉是必要的嗎?

A:現代人因為預防醫學的興起,做腸胃鏡的機率不少,增加最多的是健康檢查。腸胃鏡檢查要不要全身麻醉?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選項,主要看受檢者能否忍受檢查時的不適。


胃鏡檢查的時間較短,大約3~5分鐘,有一定比例受檢者會選擇局部麻醉,腸胃科醫師會在喉嚨噴止痛的局部麻醉劑。


大腸鏡檢查的時間較長,若不含治療,大約20分鐘,因此選擇全身麻醉的受檢者比較多。有些人的狀況,大腸鏡檢查難度較高,或是有些人無法忍受施行大腸鏡前打氣的脹痛感,較適合選擇全身麻醉。如果是胃鏡跟大腸會一起做的健康檢查,絕大多數會選擇全身麻醉的腸胃鏡檢查。


採用局部麻醉的優點,就是用藥少。全身麻醉下的腸胃鏡檢查,受檢者不會因不適而扭動,腸胃科醫師在檢查時,可以很從容仔細的看清楚腸胃道每個角落,檢查的完成比例較高。

 

Q2:做腸胃鏡檢查施行全身麻醉,有風險嗎?

A:沒有不能麻醉的病人,只有不同等級的麻醉風險。施行全身麻醉時,即使再安全的麻醉藥物組合,還是會對心血管跟呼吸有一些影響,所以,事前要有很好的評估、有合格的麻醉人員、完整的監視器,才能把麻醉風險降至最低。

若不能接受全身麻醉的風險,可先試試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在腸胃鏡檢查,永遠都是一個選項。

 

Q3:腸胃鏡檢查的全身麻醉,跟外科手術的全身麻醉有什麼不同?

A:若只做基本的無痛腸胃鏡檢查,時間約20分鐘,不插管,以低劑量的麻醉藥物做全身靜脈麻醉,藥物作用時間快,也很快就可以再分布而醒過來。


外科手術中的全身麻醉,有的是吸入型麻醉、要插管,也有的是不插管的靜脈麻醉。

 

暈吐是全身麻醉時,很常見出現的副作用。暈吐比例跟麻醉的深度、麻醉藥的總量及種類有關,只做20分鐘的腸胃鏡檢查,發生暈吐的比例較低。

 

有些人會發生麻醉發抖,是因為大部分的麻醉藥會讓體溫調節中樞,從原本的37度降低約1度,人體自然而然以發抖產熱,可利用保暖來減少發抖。

 

Q4:施行無痛腸胃鏡檢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項?

A:首先應確認有合格麻醉科醫師及麻醉護理師。若是BMI超過40、有特殊病況,或是預估會在檢查後需要住院觀察,宜安排在醫院進行無痛腸胃鏡檢查。

 

檢查前7天:

麻醉評估:麻醉評估有6級,如果受檢者是落在3級或以上,有嚴重的內科疾病或外科疾病或病史,生活功能已經有受到限制。宜安排在檢查前7天做麻醉的術前評估。

 

停用藥物:

抗凝血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請與開藥醫師評估是否能停用以及要停用幾天,以減少術後出血機率。

停止施打俗稱「瘦瘦針」的腸泌素,以免影響胃排空,無法順利接受胃鏡檢查。

停用活血保健食品(魚油、銀杏、紅麴、人參、靈芝)、中藥。若有不清楚功能的保健食品,也建議停7天。

 

檢查前1天:

喝瀉藥的清腸準備非常辛苦。建議喝瀉藥前,先量體溫,若感冒發燒,就直接改期。

 

檢查後:

有發燒、咳嗽,要回到原本的醫療院所照胸部X光,排除吸入性肺炎。

有夾息肉者,兩周內勿激烈運動,如出現頭暈、血壓低,要回診接受進一步的處置。

 

Q5:做無痛腸胃鏡檢查,需要家屬陪同嗎?早上檢查完,下午可以去上班嗎?

A:無痛腸胃鏡所使用的藥物,理論上恢復比較快,會要求門診病人有成年人陪同,是希望能安全送他返家。健檢通常不需要陪同,是因為受檢者通常會安排多項檢查,又要等健檢總結,通常會多留院一、兩個小時,有足夠的觀察時間。

 

至於下午可不可以工作,要看工作的性質。如果是坐在辦公室或開會,大部分可正常工作。但若是需要平衡感的工作,例如要爬高爬低、打掃、刷油漆或是要上鷹架,就建議休息。要提醒的是,開車反應可能會比較差,建議避免自駕。


本文同步發表@好心肝會刊



  諮詢專家  

陳廷貴醫師

臺大醫院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麻醉科兼任主治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麻醉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 麻醉醫學


 延展閱讀  


本文作者


33教練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


成為我的天使:掃描我的街口支付iCON。支持我的持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