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佈的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占第四位,共造成12,182位國人離世。而腦中風所衍生的肢體障礙,甚至長期臥床,對生命安全、生活品質都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然而,國人明明很重視中風,也很害怕有朝一日會中風,但卻很少人知道心房顫動(AFib),竟會增加五倍中風的風險。每七位中風患者,就有一例起因是心房顫動。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文鍾醫師說,「醫界很早就知道心房顫動的發作會增加中風的機率,但過去傳統抗凝血藥物,服用後的藥物濃度不太穩定,較易受其他藥物、食物干擾,像是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國人常吃的綠色蔬菜,中藥裡的當歸、枸杞、人參、丹參,水果中的文旦、葡萄柚等等都會影響到藥效。用藥期間,也必須定期抽血監控藥物濃度來調整劑量。現在的新型抗凝血劑,藥物濃度較穩定,不太會受其它藥物、食物影響,不需要抽血來監控副作用。隨著藥物的進步、安全性增加,再加上觀念的推廣,這個減少中風的重要議題,才被突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