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22

陳文鍾醫師:世界中風日,別輕忽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佈的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占第四位,共造成12,182位國人離世。而腦中風所衍生的肢體障礙,甚至長期臥床,對生命安全、生活品質都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然而,國人明明很重視中風,也很害怕有朝一日會中風,但卻很少人知道心房顫動(AFib),竟會增加五倍中風的風險每七位中風患者,就有一例起因是心房顫動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文鍾醫師說,「醫界很早就知道心房顫動的發作會增加中風的機率,但過去傳統抗凝血藥物,服用後的藥物濃度不太穩定,較易受其他藥物、食物干擾,像是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國人常吃的綠色蔬菜,中藥裡的當歸、枸杞、人參、丹參,水果中的文旦、葡萄柚等等都會影響到藥效。用藥期間,也必須定期抽血監控藥物濃度來調整劑量。現在的新型抗凝血劑,藥物濃度較穩定,不太會受其它藥物、食物影響,不需要抽血來監控副作用。隨著藥物的進步、安全性增加,再加上觀念的推廣,這個減少中風的重要議題,才被突顯出來。」

10/17/2022

鄭明輝醫師:跟著總統學保健,曾有深層靜脈血栓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拜登總統,因有無症狀的心房顫動(AFib),接受新型抗凝血劑的藥物治療。

談到血栓,一般人腦海中最常想到的腦中風、心肌梗塞,這些可能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但除了腦、心臟這些重要器官外,全身只要有血管的位置,都有可能被血栓塞住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健康危機。


不吸菸、不飲酒、每周運動五次的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曾有腦動脈瘤、深層靜脈血栓、肺栓塞的病史。日前美國白宮日前也發表了拜登總統的最新健康摘要指出,拜登總統因有無症狀的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ib)的病史,持續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藥物治療。


血栓有如定時炸彈,塞住腦、心、肺有可能猝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系教授、亞洲乳房整形重建學會理事長鄭明輝醫師說,「突然猝死有五個常見原因,包括腦栓塞(腦中風)、心肌梗塞、肺栓塞、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這五大猝死的原因,有三個是跟血栓有關。」


以前會有人說外科醫師不懂血栓。事實上,以顯微手術為例,在手術室接管徑只有0.1、0.2公分這麼細的血管是整形外科醫師天天在做的事情,一旦血栓在眼前發生,就必須想辦法馬上處理,不然費盡心思接好的血管,可能會阻塞而喪失輸送血液的功能。


溶解血栓的肝素是雙面刃,有特殊體質會誘發厲害的血栓


鄭明輝教授說,「我已經開了2,000多台的顯微手術,我們對血栓的觀察是更直接、更多的。有時候會看到少部分病人的血栓,就在眼前活生生出現,可能是免疫、有感染或用了某些藥物,導致血管塞住了,就算一一把血栓拿掉,再把血管縫起來,沒過多久又再出現新的血栓;因為觀察到這些異常的現象,也做了許多年的基礎研究。後來也發現就連用來溶解血栓的肝素,都是雙面刃,還有含肝素的中藥蛇毒,對某些特殊體質的病人,就是會誘發厲害的血栓。」

10/11/2022

謝宗學醫師:慎防新冠+流感雙流行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南半球流感疫情,向來是北半球流感疫情的重要指標,今年跟台灣人口相當的澳大利亞已歷經一波流感大流行,根據《澳大利亞流感監測報告》顯示,今年有高達22多萬人感染了流感,且以A型流感為主,流感確診人數超越過去五年的平均值。其中有1,763人住院,且有6.8%因病情嚴重,直接被送到加護病房治療。更重要的是本季流感重症高危險群,以五到九歲、五歲以下、十到十九歲最多。相當於二十歲以下的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是澳大利亞這波流感疫情最需要提高警覺的族群。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醫師說,「台灣今年五、六月是以新冠肺炎病毒為主流,但最近除了新冠肺炎病毒外,其它非新冠肺炎的傳染病,包括一般的感冒病毒、黴漿菌肺炎、病毒性腸胃炎,連流感病毒都提早出現了,呈現各種病原菌齊發的狀態。不管是新冠肺炎、非新冠肺炎的兒童住院,也讓各大醫院的兒童病床緊繃。而在兒童急診看到的傳染病,大部份都是群聚後,陸續出現症狀,推測可能是整體防疫在鬆綁、國人開始恢復正常社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