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2022

潘國利醫師:新冠肺炎確診後,也要多加留意心房顫動?!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破二百萬例,心臟科醫師提醒心房顫動(AFib)病友要更加注意好好控制病情,並謹慎防範新冠肺炎。因根據《Cardiology Journal》(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患有心房顫動病友感染新冠肺炎後的預後較差,且會增加住加護病房、急性腎損傷、心衰竭的機會,並且住院死亡率也會增加。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心衰竭中心主任潘國利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年齡越高,發生率越高,而罹患心房顫動會比一般人更增加五倍中風的風險


若再感染新冠肺炎,有可能造成心臟發炎、心肌受損,增加心房顫動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部份心房顫動的病友會有心跳很快很亂、運動的耐受力偏低,合併有胸悶、胸痛、走路會喘,這些輕微心衰竭的症狀,跟心肌梗塞部分症狀的重疊,但也有可能完全沒有症狀,重點是『有症狀跟無症狀的心房顫動會中風的風險都是一樣的。』。


無症狀的病友,根本沒有想到要就醫且疾病沒有被適當的治療,所以危險性相對更高。」

6/07/2022

王廷明醫師:小朋友是天生的扁平足?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小小的腳丫,在我們站立時,要承擔全身的重量。但你知道嗎?我們的腳掌是由26塊骨骼、57個關節、 108條韌帶及32條肌肉所組成,在走路或跑步時,腳掌著地,正常的足弓,很有彈性會往下壓來緩衝、吸收震動的力量,有天然避震器的作用。


如果是扁平足,在站立時,足弓會塌陷,缺乏彈性,直接平貼在地板上,當走太多路、一直跑步,就會覺得腳丫丫內側足弓的位置痠痠的,不太舒服。


臺大醫院小兒骨科主任王廷明醫師說,「剛出生的小寶寶,常是天生的扁平足,幾乎都沒有明顯的足弓,隨著年紀的增長,腳丫的骨頭、韌帶跟肌腱,都會逐漸發育,到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會漸漸定型。而有扁平足的小朋友,可能是骨頭排列或發育有異常、腳後跟的阿基里斯腱太緊,或是韌帶太鬆弛而導致足弓塌陷。少站、少走、少跑步,多休息就會覺得好一點。當需要久站,就又受不了。不過,適當的阿基里斯腱緊繃,跑步時的爆發力很強是很好的短跑選手,如果要長跑,就會比較吃力了。」

6/02/2022

陳志明醫師:疫情威脅下,青光眼病友如何保住視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且中重症患者以長者佔大多數,這使得許多長輩自我封閉,除了減少跟子女相聚碰面外,也視到醫院看診為畏途,因此自動刪減到醫院追蹤慢性病的次數,已直接衝擊長輩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


延遲回診、眼壓不穩定,讓青光眼病情變差


耕莘醫院眼科主任陳志明醫師說:「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延續二年多,在疫情爆發期間,確實會影響青光眼病友回診的意願,有些高齡病友本來眼壓控制還不錯,但從去年五月疫情爆發後,一直延到今年初才又回診,期間相隔長達半年以上,有部分病友因此眼壓不穩定,而使得青光眼的病情變差。」


其中,有位80多歲的老太太,因家人怕傳染新冠肺炎給她,所以有段時間是獨自生活。雖然孩子也很孝順,時常打電話提醒老太太要記得點青光眼藥水,但老人家視力模糊、手會抖,眼藥水都點不準,造成眼壓控制不良,相隔半年後回診,非常可惜的,已造成不可恢復的視神經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