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
目前在台灣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是「變異株」,跟最早在中國被發現的,已經不太一樣了。
這次在台灣流行的病毒是2020年九月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株,它的棘蛋白突變,讓它的開門能力更強了,比最早在中國武漢被發現的病毒株傳播力提高了約50%,更容易感染給其他人。目前全球還有印度、巴西、倫敦、紐約、南非變異株等等,其中巴西變異株有造成比較多的兒童感染、死亡,也有些專家認為可能是巴西變異株使太多人生病,擠滿了醫院,導致有些兒童來不及獲得足夠的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北醫)附設醫院小兒部劉彥麟醫師說,「冠狀病毒的表面,有許許多多突出像是王冠的棘蛋白。這些棘蛋白就像是鑰匙,可以與人體呼吸道細胞表面原本就有的ACE2接受器結合,然後像小偷把門鎖打開,進入細胞造成感染,並且盜用人類細胞的資源,製造出成千上萬的新病毒,再釋放出去攻擊其他的細胞。而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的同時,也透過產生突變的方式,逐漸學會怎麼適應人體,讓病毒本身更廣為流傳。」
而被英國變異株感染後,有些會有發燒、持續咳嗽、喉嚨不舒服、腹瀉的症狀,但也有大約三分之一是沒有症狀、卻還是有傳染力的感染者。
劉彥麟醫師表示,「國際間發現,這次被英國變異株感染的小朋友,有些也只有單純的拉肚子,跟夏天很常見的腸胃炎不容易分辨。有些小朋友是因為家人出國或是跟長輩去繞境群聚,發生了家庭內的感染。由於英國變異株已經進入台灣社區的環境裡,小朋友除了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外,還是要避免用手揉鼻子、眼睛、嘴巴,或是把筆、橡皮擦等文具放在嘴巴裡,甚至咬指甲等。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同時,也要注意飲食衛生,儘量不要生食,也不要吃隔餐的食物,以免萬一出現拉肚子,會跟感染英國變異株難以區別。此外,有些小朋友被新冠病毒感染時,腳趾會腫起來,變得紅紅紫紫的而且會痛,也有發生過極少數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有眼睛、嘴巴紅、草莓舌、拉肚子、心臟發炎等等多重器官的發炎,嚴重有可能危及生命。
當然,重症死亡的高危險群,還是高齡跟慢性病者。在台灣,因新冠肺炎離世的民眾,50歲以上占97.5%,60歲以上占91%,年紀越大,重症死亡率越高。四位死者中,有三位有慢性病。
QA時間:
Q: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及個人衛生外,小朋友還可以幫忙注意哪些事情?
A:疫情期間,到醫院看病的過程會變得比較麻煩。小朋友要好好保護自己,注意安全,避免生病或受傷。像是小朋友吃魚,有時會不小心被魚刺卡到喉嚨,需要到急診夾魚刺,建議這段時間不要吃有刺的魚。而像是水銀電池這類危險的小物品,也千萬不可以放入嘴巴喔!
Q:如果我有兒童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該怎麼辦?
A:有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的小朋友,還是要定期回診,儘量做到原本的標準治療,來維持病情穩定。有必要住院開刀、治療的小朋友,在住院前要接受「鼻咽抹片」的病毒篩檢,雖然鼻子會暫時覺得有點痛痛、辣辣的,但可以幫助我們偵測體內有沒有潛伏的病毒,來避免傳染給醫院裡其他小朋友和大人。另外,防疫期間,許多醫院會規定只能有一位大人陪伴小朋友住院,期間應儘量訂醫院餐,避免外出,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喔!
本文同步發表@國語日報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