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5年十大死因的最新統計,肺癌再度蟬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從102癌症登記年報裡的肺癌個案數中,則以肺腺癌佔的比例最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師胸腔暨重症系主任涂智彥醫師說,「台灣許多名人包括陳定南、單國璽、盧修一、陶大偉、羅曼菲、鳳飛飛、文英,都是肺腺癌的患者。其實,不止是在台灣。在全世界的肺癌中,肺腺癌也是很重要的病理形態。」
近年肺腺癌逐漸走向個人化,會視早期或晚期肺腺癌,給予不同的治療。對於晚期不可開刀的肺腺癌患者,有二類健保有給付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一類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另一類是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變,所以,一定會幫肺腺癌的患者檢測這兩種生物標記。
「目前我在臨床上看到ALK的患者年齡層,介於四十到五十五歲之間。不抽菸或抽很少的菸,跟傳統認為肺癌患者多是有長年抽菸嗜好,並不相同。」涂智彥醫師指出。
而要怎麼取得肺癌的組織樣本,做生物標記的檢測呢?傳統上是全身麻醉,直接開刀取樣,必須住院三到七天,或是以電腦斷層做穿刺取樣,現在則可運用內視鏡超音波的定位,以介入性支氣管鏡的技術來取樣。
涂智彥醫師表示,「以介入性支氣管鏡做肺癌的取樣,僅需以鎮靜麻醉,做三十到四十分鐘的門診治療,優點在於減少開刀的比例,以及電腦斷層做穿刺造成氣胸的風險。而治療性的介入性支氣管鏡,則需住院三天,可為危急患者『爭一口氣』,不只治療被肺癌腫瘤壓迫氣管的患者,也治療過氣管被淋巴瘤、食道癌壓迫到只剩十分之一管徑的癌症患者,這些患者剛到醫院時,常坐著就會喘、躺著就會呼吸困難而沒辦法躺平睡覺,直到以介入性支氣管鏡把氣管內的腫瘤切除,再放置氣管內的支架,有機會延長生命,重新站起來,再接受後續的治療,爭取生機。」
若是肺癌患者,且確定取得的組織樣本是肺腺癌時,病理科醫師就會直接做ALK的染色及EGFR的檢測。「確認有這二類基因突變的患者,不管是EGFR,還是ALK,都可以接受簡單、方便的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建議在家吃藥,視病情每二到四周回診一次。EGFR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長痘痘、拉肚子、皮膚癢,這些都可以處理,但若有少見的肺維纖化,就得停藥。ALK標靶藥物則要注意拉肚子、視力,以及肝功能異常的問題。我們希望在未來還能有更多有效的治療方式,能夠幫助肺腺癌的患者,減緩病痛之苦,延長生命。」涂智彥醫師指出。
諮詢專家
涂智彥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