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
你一定聽過葉克膜,也可能知道葉克膜是生命垂危時,最後一條救命繩。
事實上,不只是流感重症併發呼吸衰竭會動用到葉克膜續命,就連13年前的SARS風暴、去年的八仙塵爆,還有腸病毒重症,甚至是開心手術後,都會出動葉克膜來輔助心肺功能。目前台灣有77家醫院,配備有葉克膜設備。
而與心臟外科、心臟內科醫師並肩作戰,負責操作管理葉克膜的專業技術人員,就是體外循環師(又稱體循師)。猜猜看每年平均要執行6000到7000的開心手術,以及,1400多例的葉克膜,全台共有幾位執業中的體外循環師?答案是「176位」。
體外循環師,到底在開心手術中,扮演什麼角色?比如說:手術中,若是要更換心臟的瓣膜,就得讓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的心肺功能先暫時停下來,這時候就需要體外循環師來操作人工心肺機,把人體含有二氧化碳的缺氧血,暫時引流到體外的開放式儲血槽,經過人工心臟、心工肺臟,排除二氧化碳,並給予氧氣,將缺氧血氧合後,把含氧氣的新鮮血液再送回體內,讓心臟外科醫師得以爭取時間,動刀更換新的瓣膜。
不管手術進行多久,體外循環師都得寸步不離,時時刻刻守在人工心肺機旁,不能出任何差錯。
不管手術進行多久,體外循環師都得寸步不離,時時刻刻守在人工心肺機旁,不能出任何差錯。
開完刀後,等患者的心臟順利恢復跳動,才能脫離人工心肺機,完成此次的艱巨任務。
但如果開心手術後,患者的心臟功能沒有辦法馬上恢復,無法成功脫離人工心肺機,就需要動用到縮小版的心肺機,也就是沒有儲血槽,採密閉系統的葉克膜(ECMO),來支持心臟跟肺臟。這時,體外循環師還得24小時待命,萬一有任何突發狀況時,就得立即排除問題,背負著一般人無法想像的高壓力。
有「葉醫師」之稱的葉克膜,也常被視為救命的最後一道關卡。以往在急救瀕臨死亡的休克患者時,就是持續做心肺復甦術(CPR),一旦心跳不再出現,生命就此結束。現在,只要能夠及時在CPR時搭配葉克膜(ECPR),把心功能、肺功能給挽救回來,再趕快去查病因,還有機會把患者從鬼門關拉回來。目前台灣ECPR出院率超過三成,高於世界水平。
而想要成為一位體外循環師,首先要具備有14 類醫事人員的執照,包括領有證書的醫師(醫師、中醫師、牙醫師)、營養師、臨床(諮商)心理師、呼吸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藥師、醫事放射師、醫事檢驗師、護理師、助產人員、職能治療師、復健治療師與牙體技術師等等。
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理事長周岳廷博士說,「目前台灣的體外循環師,有七成具備護理師背景,新進的體外循環師必須先加入體外循環技術學會(簡稱體循學會)。然後,再到體循學會規定的合格訓練教學醫院受訓,經過教學醫院心臟外科訓練至少一整年,並且接受體循學會的基礎體外循環和葉克膜基礎教育一年,才能夠有資格參與體外循環師的認証。有二年體外循環師實務經驗,才有資格取得葉克膜的執照。」
操控葉克膜為什麼難?主要是葉克膜在支持心功能、肺功能的同時,也會不斷的消耗血球,必須持續輸血,就會有輸血的併發症,還要注意血液溫度、患者體溫、氧氣濃度、血液流速、供血狀態、凝血狀況等等細節,只要有個環節出現異常,例如:有血栓,就足以讓患者陷入中風、心肌梗塞的致命危機,更別說葉克膜對人體來說,始終是個異物,持續使用,便會有續發性感染的風險。
而不同疾病,在運用葉克膜的時機,也很重要。
周岳廷博士指出,「像SARS,我們現在知道SARS的病理機轉,所以可能必須在病患呼吸窘迫開始前,趁患者還很清醒時,就on葉克膜,才會比較有機會,但現在明明還好好的,一般人怎麼肯乖乖on葉克膜?等到喘都喘不過氣來,肺組織已經糜爛時,救命的時機卻已經較遲了。」
另以八仙塵爆為例,以往燒燙傷很少用到葉克膜,但這次塵爆的患者都很年輕,原本的心肺功能也很好,卻有比較嚴重的吸入性灼傷,發炎很厲害。有的患者,連呼吸器也裝不上去,就得緊急調度葉克膜到有收治患者的醫院備用。
若是大面積燒傷,導致腎臟功能不好、水份蓄積,引起肺積水、呼吸窘迫,光用呼吸器,也是救不了,早期介入用葉克膜救命,該洗腎就洗腎,該脫水就脫水,再持續做傷口清創,撐過最危急的時刻,肺功能逐漸好了,就有機會度過難關,脫離葉克膜。
動用葉克膜是爭取多一點時間,尋找救命的契機,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可以救得起來。
諮詢專家
周岳廷體外循環師
學歷: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師、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理事長、台北健康管理大學助理教授
專長:心肺機、葉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