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2010

解晉一醫師:被蜂螫該怎麼辦?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身著粉紅色T恤的女明星章子怡,曾在北京戶外舉辦電影殺青記者會時,意外被蜜蜂螫咬而尖叫,並下意識不斷拍打被螫的傷口,這種錯誤的處理方式,反而會讓蜂針扎得更深、釋出更多的毒液。


在台灣,也有民眾到山區踏青時,因遭到蜂群攻擊的蜂螫毒性反應,引發橫紋肌溶解症而往生。可別以為住在城市,就不須擔心蜂螫的問題,根據台灣地區各縣市消防局的統計,每年夏天的酷熱季節,蟲蛇出沒頻繁,消防員為民眾捕蜂、捉蛇的任務量大增,協請抓蜂的案,甚至比救護勤務還多。連位於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也不例外。


台灣常見的蜂螫,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包括蜜蜂及胡蜂(即虎頭蜂),蜜蜂的螫針有倒鉤,終其一生只能螫一次,螫咬之後,螫針會連同毒囊,斷脫在蜂螫處,並持續釋放毒液;而胡蜂的攻擊性強,螫針沒有倒鉤,可進行連續多次的攻擊,毒液的毒性較強,致命性較高。到底蜂螫要怎麼預防,以下是解晉一醫師的問診。


Q:蜂螫意外,為何集中在夏秋?


A:夏秋,萬物開花結果,是蜂類最活躍的季節,再加上人們在暑假出外踏青的機會多,原本就是發生蜂螫意外的高峰期。


現在由於人類與蜂類的生活領域越來越靠近,在城市中,發現蜂巢的個案不少,彼此的生活領域交疊,也使得蜂螫事件頻傳。


如果發現身邊有蜂類飛來飛去,大部分的人,難免會用手揮打、驅趕,但這會讓蜂類視為挑釁,導致激烈的反擊,吸引更多的蜂群襲擊,最好的做法應是冷靜的離開,可用衣物包住頭頸部,減低頭部、頸部、眼睛等重要部位,被蜂類攻擊的機率。因為人類在被螫傷頭頸部時,較容易慌亂,毒性反應也會較四肢軀幹被螫傷時更強而嚴重。


Q:被蜂螫咬後,該如何緊急處理?


A:一般被蜂螫之後,被螫咬的局部皮膚,都會出現紅腫、劇痛、刺癢的症狀,若是被蜜蜂螫咬,千萬不要像章子怡一樣,用力拍打患部,這會讓倒鉤的螫針,插得更深,而更難取出,並讓毒囊中的毒液,釋放更多出來。


一般人,要自行把蜜蜂的螫針用夾子拔除,並不容易,建議可先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並冰敷來減輕疼痛,就醫後,醫師會抽血、照X光,視情況,施打破傷風、抗過敏的抗組織胺針劑及抗發炎的類固醇針劑來減輕不適,並留院觀察數小時。


若是被螫咬的數量較多、蜂類的毒性較強,而有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症或是有過敏性反應之虞,則必須住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Q:蜂螫過敏,為何會致命?


A:蜂螫會致命,主要有兩個,一是毒性反應,二是過敏反應。毒性反應,是指一次被較多的蜂類螫傷,大量的毒液,進入人體內,導致急性腎衰竭及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時,就有可能會致命。


若是對蜂毒產生過敏反應的患者,有時,就算只被一隻蜜蜂或虎頭蜂螫傷,也有可能引發過敏,出現頭暈、嘔吐、冒冷汗、蒼白、心悸、喘鳴、呼吸道水腫、急性腎衰竭,甚至,休克而有立即致命的危險性,必須馬上打一一九,盡快送醫,施打腎上腺素,甚至,插管救命,不可耽誤。


目前並無法預測哪些人被蜂螫後,會引發過敏反應,但有氣喘及對蛋白質過敏的人,發生機會較高。若是曾經發生過敏性反應的人,下次再被螫傷時,引發過敏反應的時間會更短、症狀會更嚴重,要更加當心。


報你知:在野外宜穿淺色衣褲防蜂害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蜂群會在城市的公園、校園,或是民宅的陽台、屋簷築巢,解晉一醫師,也曾在自家的陽台上發現蜂巢,最恰當的應對方法是避免在蜂巢附近活動、挑釁,尤其,要提醒小朋友,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好奇去搔動蜂巢,或在蜂巢下大聲嬉戲,以免刺激蜂群,傾巢而出,可趁蜂巢還小時,盡速通報一一九,告知當地的消防隊予以摘除,避免蜂巢越築越大,蜂群越來越多,會增加摘除的危險性及困難度。


原則上,若是到大自然踏青,只要不要去入侵蜂群的生態領域,蜂群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到野外活動,建議可穿著淺色長袖衣物、長褲,宜避免穿著鮮豔、有花朵的衣服,也不要噴灑香水或使用有花果香的化妝品或保養品,以免招蜂引蝶。以章子怡為例,她被蜂螫當天穿的正是顏色相當嬌豔的粉紅色短袖T恤,較容易成為被蜜蜂襲擊的目標。


如果碰到蜂群在身旁不停飛舞,即使只有一、兩隻,表示可能已誤入蜂群領域,千萬不要奔跑或揮打蜂群,宜安靜離開,應不要再勉強前進。



延伸閱讀:夏日3大蟲蛇危機


蜂螫

傷害:局部紅腫、劇痛,也有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症、過敏性休克而致死

預防:避免使用香水、穿著鮮豔服裝,遠離蜂巢,不要揮打蜂群,宜安靜離開

處置:不要拍打患部,就醫前,可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冰敷,若有喘鳴,可給氧氣吸入,預防休克,盡速送醫。


毒蛇咬傷

傷害:出血性毒蛇會造成傷口出血、劇痛;神經性毒蛇,則有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致死

預防:進入山區盡量穿長雨鞋、厚長褲,留意樹林、地面的狀況

處置:辨識毒蛇種類,在肢體近側,以繃帶壓迫包紮,放低患部、勿激烈運動或冰敷,盡速送醫


隱翅蟲皮膚炎

傷害:隱翅蟲的體液會讓皮膚產生嚴重灼傷、糜爛,留下明顯的疤痕

預防:看到不明的蟲體,最好能將蟲子吹走,不要直接打拍在皮膚上

處置:就醫前,可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冰敷,勿隨意塗抹藥物,應立即就醫治療,預防感染,將傷害降到最低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解晉一醫師

曾任: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台灣老人急重症學會監事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 

專長:災難醫學、內科急重症、毒藥物急症

 

  延展閱讀  

蕭雅文醫師:初秋是虎頭蜂螫人旺季,當心蜂螯的過敏性休克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