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007

黃秀美分享爆肝經驗:我的急性A型肝炎成績單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半年前,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台大回診,

「最近,怎麼樣啊?」我的主治醫師高主任,滿臉笑容,輕快的說,

親切的專業醫師,真是病人最好的定心丸,看到他,病都好一半啦!

最欣賞高主任的是,他對病人,比對記者還親切,

即使是肝炎中心主任,對老老少少的病人,還是一臉笑意,


重頭戲當然是胎兒蛋白(AFP),

這是一種可以推測肝癌可能性的指數,

一般是胎兒才會分泌的特殊蛋白,

若超過20以上,表示有發炎、懷孕或其它問題,

若300~400以上,有九成的機會是肝癌。

我的胎兒蛋白基測,考出漂亮的1.7分!

其它肝指數的數字,也非常、非常的漂亮,

A肝的抗體(Anti-HAV IgG),也如預期般出現。

10/10/2007

徐金源醫師:要懷孕,不要早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妳知道嗎?在台灣每十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會早產,

再加上很多媽媽,都是第一次生寶寶,

缺乏「肚子整個變硬=子宮收縮」,即是可能早產徵兆的警覺性,

而意外生下早產兒,避免早產,準媽媽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


家有可愛雙胞胎寶寶的余台玉,本身是護理人員,回想到當初安胎的過程,她說「即使是護士,具有專業的背景,當自己懷第一胎時,對早產會有宮縮症狀,也不是那麼有警覺心,幸好,後來有驚無險,從24周安胎安到36周時,才生下二個小寶貝。」


她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出現肚子整個變硬的輕微宮縮症狀,但當時她並不以為意,一直誤以為只有很痛、很強的宮縮,才需要注意,到了16到18週時,只要多走動,宮縮就比較強烈,但只要是是停下來休息,宮縮就會變得緩和、正常。


20周時,自費作了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頸的厚度,只有1.9不到2公分,不符合一般女性平均3、4公分以上的標準,倘若子宮頸愈來愈短,就有可能會早產,這是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生下早產兒的危險性,開始提高警覺。


24周左右,因為,肚子覺得很硬,趕緊到醫院作檢查,確定自己有很強烈的宮縮,但即使在家臥息休息、也吃了安胎藥,宮縮都沒有緩和,她知道不能再拖,就直接到醫院掛急診,開始住院安胎。

洗小鳥及小鳥擦藥的方法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孩子去阿嬤家度假,為了「怎麼洗小鳥」,吵了好幾次,

阿嬤很堅持孩子,要把「尿尿的地方」洗一洗,

因為她覺得「尿尿的地方」很髒,不洗不行,

但在這件事上,孩子是對的!


因為針對「怎麼洗小鳥」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正港的小兒泌尿科醫師,

基本上,洗澡時,是該把包皮往下壓,露出龜頭,

不過,清洗的重點不是尿道口(也就是我們俗稱「尿尿的地方」)。

而是龜頭跟包皮間的囊腔,這裡因為有縫隙,很容易卡包皮垢,

包皮垢是種淡黃色的黏稠物,如果卡太多包皮垢,

包皮可能會發炎、感染,造成包皮炎,

嚴重時,會使得龜頭發炎、尿道口狹窄,造成龜頭不平整、排尿困難。

黃秀美分享爆肝經驗:脂肪肝是啥碗糕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去看腹部超音波跟肝功能的抽血報告,本想我的急性A型肝炎應該沒事了,

哪知,竟然有脂肪肝,真是大受打擊,這代表我的肝跟未生病前不一樣,

去年九月健檢剛作過腹超,當時肝還好好的,經過年初急性A型肝炎的洗禮,

就完全走樣了。


脂肪肝,又名「肝包油」,指的是脂肪含量,超過肝臟總重量的5%以上,

(以食物來形容, 就是豬肝中的粉肝,鵝肝裡的肥鵝肝.....夠貼切了吧!)

可作腹部超音波來診斷,準確率超過9成,會得到脂肪肝,主要有幾個原因:

與體重過重、缺乏運動、常飲酒、膽固醇過高、病毒性肝炎(如:C肝)有關。

少吃太甜、太油、太多的食物,不要喝酒,多運動,對於擺脫脂肪肝,

都有幫助;而我是體重標準、沒發福、常運動、幾乎不喝酒、膽固醇超越高標

(各項膽固醇指數是好到連醫師,都會羨慕的指數)、飲食也清淡。


我自認會罹患脂肪肝,較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先前的急性肝炎,

所帶來的併發症,後來有醫師推測,這是急性肝炎後,

肝臟修護的超音波呈相,其實,後來會滴酒不沾的主因,

就是肝生病後,有次喝了一小杯生啤,頭竟暈了二天@@。

(之前雖很少喝酒,但如果卯起來喝,酒量也很驚人)

很易累,這次又得了脂肪肝,表示本人肝的體質的的確確變差了,

無法再鐵齒不認!

10/09/2007

黃秀美分享爆肝經驗:茶色尿很嚇人


感染A型肝炎17年後,我的anti-HAV IgG仍然超強。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一向肝好壯壯,沒有B肝,也沒有C肝,但今年初竟得了急性肝炎,

GOT一度飆高到719,GPT更高達1639,

(GOT、GPT正常值皆為40以下,去年作健檢時GOT,GPT都在17左右),

黃疸指數也飆高到4.6(正常值1.0以下),變成真正的黃臉婆。


雖然,當時並沒有出國,但拿到抽血檢驗結果,

竟愕然得知自己得了台灣非常少見的急性A型肝炎(anti-HAV IgM 11.1),

雖然說得A肝,只要不是猛爆性肝炎(約有0.5~1%的機率),

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好好休養四到六周,就可自然痊癒,

也不會變成慢性帶原,但是成人得急性A型肝炎,有5%的機會會像我有嚴重的症狀,

對肝造成比較大的傷害。


急性A型肝炎,從發病前二周至發病後一周,都是傳染期,

得了急性A型肝炎,在一個月內,與人用餐時,都得使用公筷母匙。


若不是親身體驗,我想我永遠也不會明白,

為什麼人家會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在剛開始時,是覺得肩頸有點痠痛,後來又出現全身關節疼痛,

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會覺得累到頭都抬不起來,很想趴在桌上休息,

畏寒(穿再多,都覺得好冷)、夜間盜汗(早上起床內衣、睡衣,都是溼透的)。

食慾很差(即使一整天不吃東西、也都不覺得會餓)、

噁心(聞到油膩的味道,或是連喝水都會很想吐,但都是乾嘔,吐不出東西,

(當時的同事還以為我是懷孕的孕吐哩!)。


其它的症狀,還包括上腹部不適

(肋骨以下、肚臍上方區域,有脹痛感,敲右後背,疼痛感會傳到上腹部,

睡覺只能平躺,如果側躺會覺得上腹部受到壓迫很不舒服)、

脹氣(即使不吃東西,上腹部還是一直有膨漲感、一直想打嗝),

數天後,出現茶色尿(類似紅茶的顏色,喝大量的水,也不會改善)、

黃疸(眼白、皮膚發黃),總之就覺得全身不對勁,

體重也破史上記錄,短期內急速掉了三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