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腸病毒相當活躍的季節,到底「腸子」裡的病毒跟腦部又有什麼關係呢?
每到夏天,小朋友一定會常常聽到「腸病毒」這三個字。其實,腸病毒並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大群的病毒家族。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種類有70多種。至於為什麼叫「腸病毒」?會不會讓腸子生病、肚子痛呢?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醫師說,「腸病毒,不會引起腸胃發炎,也很少會讓小朋友拉肚子,但腸病毒就喜歡住在腸道裡,也會在腸道裡繁殖,透過腸道把病毒排出體外。所以,一旦感染糞便裡也會排出腸病毒,時間長達長達一個月以上。」
在爺爺奶奶還是小朋友的年代,有一些叫小兒麻痺病毒第1、2、3型的腸病毒會傷害中樞神經,如果造成比較嚴重的運動神經元受損會引起肢體的麻痺、萎縮,變成長短腳,甚至會沒有力氣走路。幸好,後來有小兒麻痺病毒疫苗,可以讓小朋友施打,這才讓小兒麻痺病毒,逐漸在台灣消失。
而腸病毒71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為什麼在腸病毒家族裡特別惡名昭彰?主要的原因是這三種腸病毒,不只會讓小朋友發燒,在口腔、舌頭、喉嚨會冒出很痛的小水泡,也會在手掌、腳掌、手指跟腳趾出現疹子。更重要的是,萬一引起腦膜炎、腦炎,甚至侵犯到腦幹,造成嚴重的發炎而影響到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樞,就有可能是危及生命的重症。目前台灣的腸病毒疫情逐漸升溫,型別以克沙奇病毒最多,也有零星的腸病毒71型、伊科病毒出現。
黃立民醫師提醒,「暑假期間,小朋友常會跟父母搭飛機出外遊玩,也要多注意國際的疫情現況。」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近的腸病毒國際疫情週報,鄰近的中國大陸目前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而且腸病毒71型佔了47%。值得家長跟小朋友在安排行程時,多加留意。
QA時間:
Q:暑假期間怎麼減少得到腸病毒的機會?
A:腸病毒是經由飛沬跟接觸感染,戴口罩、勤洗手,都很重要。像是在吃東西、接觸口鼻前,儘量先用肥皂洗手,包括手指間的指縫、指尖、大姆指,都要認真搓洗,再用清水沖洗至少20秒,以乾淨的紙巾擦乾,對減少感染腸病毒有幫助。
Q:出現什麼症狀,要跟爸爸媽媽講?
A:如果發現自己發燒、喉嚨痛、吃東西或吞口水很痛、手腳有密密麻麻疹子、水泡,或有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睡不好、手腳無力的情況,要趕快跟爸爸媽媽說,請他們帶你去給小兒科醫師做檢查。如果嘴巴很痛,不想吃東西,可以喝些乾淨、冰涼的飲料,吃點冰淇淋、布丁,喉嚨會比較舒服一點。
本文同步發表@國語日報科學版
諮詢專家
黃立民醫師
現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及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專長:兒童感染學分子病毒學疫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