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14

林敬斌醫師:經常拉肚子,拉到豬羊變色,該怎麼辦?

一天到晚,動不動就腸胃發炎,經常拉到豬羊變色是社交上極大的困擾。


文,黃秀美

我從小就是個容易拉肚子的孩子,常常是一群人,吃同樣的食物,喝同樣的湯,只有我一個人拉到豬羊變色,因此,吃東西向來非常小心,只要覺得食物的味道有一點點不尋常,就乾脆放棄不吃,以減少頻頻跑廁所的機會。

等當了上班族,必須跟許多同事一起工作,才發現有些同事,每到重大提案,情緒緊繃,就開始腹痛、腹瀉,一直往廁所裡衝,這在醫學上有個名稱叫「大腸急躁症」。有時會動用一些藥物來減少這類的困擾。

然而,還有另外一群跟吃壞東西、情緒緊張無關的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常在20到30歲左右發病,同樣會面臨肚子痛、腹瀉得頻頻跑廁所的痛苦,有時還會出現拉血便、慢性貧血、體重減輕的現象,讓患者大驚失色,誤以為自己是罹患了大腸癌。

事實上,這類患者,因腸道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未來得到大腸癌的機會,的確也比一般人高。若不及時診斷,根據國內台大醫院的統計,約有5%的患者會嚴重到需要切除全大腸來保命。

要怎麼知道自己是單純情緒緊張引起的大腸急躁症,還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目前臨床上有個簡單的篩檢方式,就是採取糞便,作鈣衛蛋白calprotectin的檢測,依鈣衛蛋白的濃度,即可鑑別腸道是否有發炎的現象,必要時,也可多採一些糞便,加作糞便的潛血反應。若確定有發炎、出血時,再加作下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小腸鏡、大腸鏡)作切片來確診。

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腸道黏膜,看起來坑坑疤疤、千瘡百孔。

目前認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與免疫失調有關的疾病,會使得腸道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患者常常會無緣無故有口腔潰瘍、消化道黏膜潰瘍、反覆性腹瀉、腹痛及解血便而深受其擾。

最新的治療,是施打生物製劑來抑制過激的細胞激素反應,讓千瘡百孔的黏膜,有機會恢復正常,以控制病情的穩定,擺脫整天跑廁所的困擾,讓患者擁有較正常的社交生活,對七成的患者有療效。在治療時,必須同步監控患者的免疫力變化。

日常保健上,抽菸會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必需戒菸,而會破壞腸道黏膜完整性的辛辣食物及酒,也不能碰。在藥物方面,抗生素及止痛藥,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腸道發炎期間,要避免吃高纖飲食,以減少脆弱的腸道受到纖維刺激而出血。而鮮奶、優酪乳、生菜沙拉、生食如:生魚片)、帶血牛排等食物,因可能隱含少量的病原菌,也不建議食用,以免讓病情惡化。

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常好發在小腸、小腸跟大腸的交界、大腸,作下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時,有時需深入到小腸、小腸跟大腸的交界處,且需要特殊的內視鏡設備及技術。目前,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認証了全國的醫療院所及專業醫師名單,供有此困擾的民眾作為就診時的參考。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網

  專業醫師在這裡  



  諮詢專家  
林敬斌
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專長:發炎性腸道疾病診治、消化道無痛內視鏡檢查、小腸內視鏡檢查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