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2012

曾屏輝醫師:吐不停,為什麼?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繼自稱身體不適又喝太多牛奶的加拿大歌手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在演唱會上大吐特吐後,美國的歌手女神卡卡(Lady Gaga)也同樣在西班牙的演唱會上,無法自制的嘔吐了四次。

嘔吐,是人體消化道及腹部肌肉接收到延腦的嘔吐中樞指令,將消化道的內容物,由口腔強力排出的動作,大致上可分為急性嘔吐及慢性嘔吐兩大類。秋冬是容易因病毒感染而出現嘔吐的季節,但若吐不停,仍是民眾應該正視的身體警訊。

為何嘔吐時,醫師大多不建議馬上吃止吐藥止吐?以下是曾屏輝醫師的問診。

Q:嘔吐發作,別急著吃止吐藥?

A:秋冬之際是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較活躍的季節,很多小朋友在感染這類病毒時,容易出現病毒性腸胃炎,進而出現急性嘔吐、腹瀉、發燒的症狀。而成人的急性嘔吐,則大多與大吃大喝、食物中毒有關,像吃麻辣鍋或吃到飽所造成的急性胃炎,在秋冬的胃腸科門診相當常見。

急性胃炎,一般是因為一下子吃太多刺激性的食物,讓胃發炎得較厲害,影響正常蠕動功能,當食物在胃部停留得較久,再加上唾液、胃酸不斷分泌,胃會脹得較厲害,而誘發嘔吐中樞發出指令而嘔吐,通常吐完,就會比較舒服。若連腸道也發炎時,可能會合併腹瀉。

這類急性嘔吐,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只須多留意水分、電解質、熱量的補充,以避免脫水產生相關的併發症。

而嘔吐時,不建議馬上吃止吐藥的原因是,嘔吐是身體一種排除腸胃道內有害物質的方式,這時吃藥,有時也不易吸收,藥效不彰。此外,吃止吐藥,雖可避免當眾失態,卻可能掩蓋嘔吐的病因而延遲治療的時機。


Q:不當減肥,會增加嘔吐機率?


A:減重時,若使用急劇的手段,的確有可能引起嘔吐。舉例來說:有些想要快速瘦身的民眾會採取激烈的斷食法,這時胃有較長的時間處於空無一物的狀況,胃的容量會縮小,也容易因胃酸刺激出現胃炎情形。在恢復正常進食後,若胃無法馬上適應,有可能會有嘔吐的狀況。

另外,有些減重民眾會故意刺激喉嚨來催吐,把吃下肚的食物再吐出來,胃食道交接口的下食道括約肌,有可能因反覆的催吐而變得較鬆弛,日後,就連不催吐,也會容易嘔吐。

下食道括約肌鬆弛,也易導致胃食道逆流,逆流到食道的胃酸,可能會讓食道發炎、形成潰瘍,進而出現食道狹窄,增加嘔吐的可能性。


Q:嘔吐過後,應該做哪些檢查?


A:人類從口腔進食後,食物經過吞嚥,進入食道、胃,通常會在胃部停留一到兩小時,磨碎後再依序進入小腸、大腸。中間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段出現發炎、蠕動異常或狹窄、阻塞,就可能會嘔吐。

另外,許多非消化道因素,也可能造成延腦的嘔吐中樞受到刺激而劇吐,如眩暈、懷孕、偏頭痛、青光眼、尿毒症,甚至腦中風、腦膜炎、腦瘤造成的腦壓升高,都可能引起嘔吐。

就因為嘔吐的原因千變萬化,如何從病史中,抽絲剝繭,找出蛛絲馬跡很重要。一般來說,若是無預警的噴射性嘔吐合併有劇烈的頭痛、吐血或是有體重明顯減輕、吞嚥困難、貧血、發燒,因擔心是腦部中樞病變、消化道出血或消化道腫瘤、發炎,應盡早就醫治療。

若是不明原因的慢性嘔吐,則須詳細問診,找出可能的病因。嘔吐時,吐出什麼樣的內容物?是在吃完食物後,多久吐出來?都是重要資訊,依此可推斷可能是消化道的哪個器官出現問題,並安排相關檢查。

基本的抽血檢查,可了解肝、腎功能及血糖高低。異常時,都可能導致胃腸蠕動變慢而嘔吐,同時也可知紅血球、白血球、營養狀況及離子平衡與否。

消化道的結構性檢查,則包括上消化道攝影、胃鏡檢查等,前者可知道上消化道是否有外在壓迫、狹窄、阻塞,後者可進一步得知上消化道的黏膜狀態,必要時可針對可疑病灶切片,送病理化驗。

至於消化道的機能檢查,則可了解消化道的蠕動功能。如食道壓力檢查,是先把細長的壓力探測器放入食道,再讓患者喝十口水,觀測患者吞嚥時食道內的壓力變化,了解食道肌肉的協調度跟蠕動狀態。

另一種胃排空檢查,亦稱為胃機能檢查,則可檢測食物從胃部完全排空,進入到腸道所需的時間,是否有異常延長或縮短;再根據檢查結果,給予相關的治療。



報你知:保養消化道,切忌暴飲暴食、大吃冰品

成人的胃容量,大約在六百c.c.到七百c.c.左右,暴飲暴食最容易造成消化道的負擔,宜避免。若當腸胃道不舒服時,建議應該避免大量喝冰冷的飲料,因為冰涼的液體會刺激腸胃,讓胃出口的幽門收縮,胃的內容物不易通過幽門而造成嘔吐。

而太甜、太油、太辣的食物及高湯,因為會抑制胃部蠕動,並且讓食物在胃部停留得比較久,也不宜多吃。進食後,可輕鬆散步促進腸胃道的消化。

當罹患重大疾病時,人體的自然防衛機制會優先將血液供應攸關生命的器官,如腦及心臟。相對來說,胃腸有可能會被犧牲掉,蠕動功能變差,較易有發炎、潰瘍的情況,可預防性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來保護胃部,避免胃受損。 (文●黃秀美)



延伸閱讀:壓力過大也可能引發嘔吐
—2種成人腸胃道性嘔吐成因比較

腸胃道結構性疾病
定義:消化道有發炎、出血、狹窄、阻塞問題
常見成因:胃炎、腸胃炎、胃食道逆流、消化道潰瘍、狹窄、消化道良性或惡性腫瘤等
診斷方法:問診為主,必要時搭配抽血、上消化道攝影、胃鏡、電腦斷層檢查

腸胃功能障礙
定義:消化道的蠕動功能失調
常見成因:食道、胃的運動機能障礙,如食道弛緩不能症、糖尿病性胃輕癱、情緒或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診斷方法:問診為主,必要時搭配抽血、上消化道攝影、食道壓力檢查、胃排空檢查

資料來源:曾屏輝
整理:黃秀美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全文閱讀  

  諮詢專家  
曾屏輝醫師
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專長:治療功能性腸胃障礙、胃食道逆流與食道酸鹼暨阻抗檢測等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