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日前為美國當紅的選秀節目《X Factor》造勢時,被媒體拍到腳踝、腳跟有明顯的脫屑、紅色斑塊,而被懷疑是壓力太大,導致乾癬發作。事實上,每年秋冬季節交替的這段時間,也正是乾癬最容易反覆發作的時期。
乾癬,又稱「牛皮癬」,是一種皮膚的發炎性疾病,因有「癬」字,常被誤認為跟足癬(即香港腳)、體癬一樣與黴菌感染有關。事實上,乾癬跟黴菌感染毫無瓜葛,也沒傳染性。而是因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本來就有很多發炎細胞,當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皮膚受到攻擊出現發炎反應,會出現紅色斑塊;加上皮膚表皮細胞過度增生,產生厚厚的銀白色脫屑,就是乾癬。到底有乾癬,應該怎麼辦?以下是黃毓惠醫師的問診。
什麼情況會誘發乾癬?
目前認為乾癬可能是與多種基因有關的疾病,當父母有乾癬時,子女得到乾癬的機會是八%。同卵雙胞胎中,都有乾癬的機率,卻僅有六成,可見得後天的誘發因子,也很重要。而情緒問題、壓力大、外傷,以及吸菸、飲酒,常是讓乾癬發作的因素。
此外,乾癬的發作也與日照少有關。像北歐等日照不足的國家,乾癬患者數遠高於台灣。臨床上,太陽較少露臉的溼冷秋冬,也是乾癬易復發的季節。
好發在哪些位置,為何不易診斷?
剛開始,只侵犯頭皮、指甲的乾癬,以及少數先以關節腫、痛來表現的乾癬患者。在臨床上,都比較難馬上被診斷出來。
乾癬常會從頭皮開始,頭皮屑會很厚,且皮屑下的頭皮很紅,一開始有可能會被診斷是脂漏性皮膚炎所造成的頭皮屑。除此之外,乾癬也有可能從手指甲與腳趾甲開始,引起甲面變厚、變形與甲床分離,而容易與黴菌感染引起的灰指甲混淆。
在皮膚上,較易出現乾癬病灶的位置是四肢的關節處,如:手肘、膝蓋,會有界線明顯的紅色斑塊及很厚、很白的脫屑,厚度有時可達○‧二到○‧三公分,而且常會癢到睡不著。若嚴重起來,全身的皮膚都有可能會有乾癬病灶,甚至會出現又腫又痛的膿疱。
乾癬的嚴重度,可用人的手掌面積來評估。當乾癬病灶,大於十個手掌時,就屬於中重度的乾癬。
乾癬會影響患者的社交、工作及生活。有頭皮侵犯的患者,常會因為頭皮屑而感到尷尬困擾;有指甲侵犯的患者,甚至於穿衣扣扣子、開易開罐或是撿拾硬幣都會有困難。約有一○%的乾癬患者合併有關節炎,嚴重的還會有關節變形的情況發生。若是發生在脊椎,連起床、走路,都會很辛苦。
許多乾癬患者會全年穿著套頭的長袖及長褲來遮掩皮膚的病灶,且較難與異性建立親密的關係;也因皮膚易脫屑,在從事與飲食、服務、業務相關的行業常有阻礙。
罹患乾癬,該怎麼治療?
皮膚上的局部乾癬,可遵循醫囑,以類固醇藥膏塗抹來治療,擦一到兩週就可看到療效。要特別注意的是,只能塗抹在有乾癬的位置上。一旦痊癒馬上停藥,不可繼續擦,否則將導致皮膚萎縮的副作用。另外,也可塗抹維他命D、A酸藥膏,約兩週到一個月可看到療效。
但若是中重度的乾癬,光靠外用藥膏往往不夠,可考慮照光療法,若能達到足夠的照光頻率(每週至少兩次)、照光的能量(從每平方公分兩百焦耳,逐漸調整到一千五百到兩千焦耳),約一個月可看到療效,持續照三個月,可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但對頭皮、指甲病變的治療效果有限。
照光療法反應不佳或有光敏感的患者,可考慮口服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有A酸、化療藥物MTX、免疫製劑環孢靈。這些口服藥物在持續使用時,要特別注意累積性的副作用,須定期做肝、腎功能等等的抽血檢查。
倘若照光療法,持續照三個月,再加上兩種口服藥物治療,持續治療三個月以上,仍無法有效控制的中重度乾癬患者,則可考慮施打可調整免疫機能的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對於合併有關節炎、頭皮或指甲病變的患者,療效最顯著。
【延伸閱讀】外用藥對輕度乾癬療效好——4大類乾癬治療方法
種類:外用藥
方法:以類固醇、維生素D、A酸藥膏,塗在乾癬上
優點:對只有輕度乾癬治療效果佳
缺點:中重度乾癬患者效果有限
種類:照光療法
方法:以窄波的紫外線,照射全身的皮膚
優點:副作用較藥物少
缺點:要有耐心照光、對頭皮及指甲病變效果差
種類:口服藥
方法:服用A酸、化療藥物MTX、免疫製劑環孢靈
優點:方便
缺點:要留意累積性的副作用、對指甲病變效果差
種類:生物製劑
方法:以皮下注射的生物製劑來調整免疫機能
優點:合併關節炎、頭皮或指甲病變的患者,療效佳
缺點:昂貴,須留意感染及癌症風險
資料來源:黃毓惠
【延伸閱讀】報你知:人參、靈芝越補越嚴重
台灣的乾癬患者,男性比女性多,且有兩個發病的高峰期,一個是在二十五到三十歲,另一個是在五十到五十五歲。乾癬的病情,常是好好壞壞,與會誘發免疫功能活化的情緒、壓力有很大的關係,當病情控制差時,往往會讓心情更低落、壓力更大,讓乾癬發作得更厲害,形成惡性循環。
而油炸食物、熬夜、吸菸、飲酒、肥胖,以及會增強免疫力的補品,如: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都有可能讓乾癬加重,宜多留意飲食、作息正常及規律運動。
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乾癬患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尤其是二、三十歲就發病的患者,更要特別留意高血壓、高尿酸、高血糖及血脂異常。因此,在乾癬的治療上,不只要控制乾癬的皮膚病變,同時也要與心臟科、內科、精神科醫師合作來共同照護身心的健康。(文●黃秀美)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黃毓惠醫師
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
專長:乾癬、青春痘及痘疤治療、皮膚外科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