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好山好水的花蓮台東地區,一直持續有高齡化、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的情況,也由於華人的孝道精神,在家安老的需求特別強。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擔任高齡醫學中心主任的羅慶徽醫師說,「65歲以上的年長者,多多少少會有些慢性病,我們的高齡醫學中心,提供了共病藥物的管理,同時也設置有健康預防醫學中心及社區健康中心,希望把健康觀念帶給民眾,協助長輩們在籍老化,我們比較重視老人家的生活功能,而非傳統的數字管理,像是血壓、血糖的控制,因人而異,量身訂制,讓長輩能有足夠的心輸出量,減少低血糖的風險,能夠擁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也由於青壯人口外流,花東偏鄉地區常常是由老先生、老太太互相照顧。花蓮慈濟醫院非常重視長輩們出院後的長照銜接,不是等出院後再評估。而是住院時就開始評估,出院準備會很完整,不只聘請照護員提供到宅服務,也有失智、失能的日照中心,這是西部醫學中心不願做的,但是花蓮慈濟醫院因民眾需要就非做不可。
同時,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也運用穿戴裝置,幫助長輩做好健康管理。羅慶徽副院長說,「東部偏鄉的血糖管理,原本居高不下、敬陪末座,在引進科技健康管理後,現在獨佔鰲頭。我跟助理也以身作則,帶頭做給病人看。老人家吃了什麼,血糖可以隨時檢測,血糖超標機器就會叫,不必再因為怎麼吃而造成家人間的衝突。許多老人家戴了智慧型手錶後,只要提供小小的誘因,就會互相提醒,每天一定要把設定的步數走完,有助維持長輩們的規律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