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21

羅慶徽醫師:在家安老的保肺之道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好山好水的花蓮台東地區,一直持續有高齡化、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的情況,也由於華人的孝道精神,在家安老的需求特別強。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擔任高齡醫學中心主任的羅慶徽醫師說,「65歲以上的年長者,多多少少會有些慢性病,我們的高齡醫學中心,提供了共病藥物的管理,同時也設置有健康預防醫學中心及社區健康中心,希望把健康觀念帶給民眾,協助長輩們在籍老化,我們比較重視老人家的生活功能,而非傳統的數字管理,像是血壓、血糖的控制,因人而異,量身訂制,讓長輩能有足夠的心輸出量,減少低血糖的風險,能夠擁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也由於青壯人口外流,花東偏鄉地區常常是由老先生、老太太互相照顧。花蓮慈濟醫院非常重視長輩們出院後的長照銜接,不是等出院後再評估。而是住院時就開始評估,出院準備會很完整,不只聘請照護員提供到宅服務,也有失智、失能的日照中心,這是西部醫學中心不願做的,但是花蓮慈濟醫院因民眾需要就非做不可。


同時,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也運用穿戴裝置,幫助長輩做好健康管理。羅慶徽副院長說,「東部偏鄉的血糖管理,原本居高不下、敬陪末座,在引進科技健康管理後,現在獨佔鰲頭。我跟助理也以身作則,帶頭做給病人看。老人家吃了什麼,血糖可以隨時檢測,血糖超標機器就會叫,不必再因為怎麼吃而造成家人間的衝突。許多老人家戴了智慧型手錶後,只要提供小小的誘因,就會互相提醒,每天一定要把設定的步數走完,有助維持長輩們的規律運動習慣。」

1/12/2021

許勝評牙醫師:意外恆牙脫落、斷裂,謹記及時沖泡送!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正在換牙階段的國小學童,牙齒還在發育中,多屬於混合齒列,嘴巴裡往往同時有乳牙、恆牙牙胚、恆牙。當有牙冠、牙根受傷時,更需細心的照護跟追蹤檢查。

牙冠:露在牙齦外的牙齒,由外而內有琺瑯質、象牙質、牙髓腔等構造。

牙根:包在牙齦內的牙齒。

牙周:牙齒周邊的組織,如:牙周韌帶、齒槽骨。


你曾經在跑跑跳跳時,或是因為騎腳踏車、溜花式溜冰、直排輪、練跆拳道、打球、做體操,而不小心踫撞到牙齒嗎?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秘書長許勝評牙醫師說,「小朋友的牙齒外傷很常見,尤其是上下排的門牙及側門牙最常受傷。國小的小朋友正值換牙的階段,屬於混合齒列,嘴巴裡往往有乳牙、恆牙牙胚及恆牙。一旦牙齒受傷會視牙冠、牙根、牙周的受傷程度做不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