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台灣最近的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位居女性癌症死因第八位。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女性罹患卵巢癌的,平均年齡僅五十一歲,較西方女性年輕十歲,年齡層的提早與台灣乳癌發病年齡有相似之處。
成年女性的卵巢大小,直徑約為三.五公分左右,表面有一層薄薄的腹膜覆蓋,當卵巢中的生殖細胞形成的濾泡,逐漸長大、成熟後,卵巢的上皮細胞會破裂,釋放出卵子。卵巢在週期性的破裂過程中,若因某些原因上皮細胞有了突變,即可能逐步轉變成卵巢上皮細胞癌,上皮癌高居卵巢癌的九成以上。到底卵巢癌有什麼徵兆?以下是趙灌中醫師的問診。
Q:卵巢癌與遺傳基因有關?
A:大部分的卵巢癌原因不明。據統計,僅約有五%到一○%的患者,具有卵巢癌的家族史,且與第十七對染色體的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乳癌易感基因一)基因,或是第十三對染色體的BRCA2 基因突變有關,而含有這兩個基因突變的患者,也與一部分的乳癌,以及少許的子宮內膜癌有關。
因此,家中一親等及二親等中,若有兩位以上女性,罹患了卵巢癌、乳癌或子宮內膜癌,建議應做基因篩檢。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有少部分的患者,也有可能在40歲後轉化成卵巢的內膜異位癌 (endometroid adenocarcinoma)。
Q:卵巢癌為何不容易診斷?
A:卵巢位於骨盆腔的深部,早期沒有症狀,即不會出血,也不會疼痛,且缺乏有效的大規模篩檢工具,因此,很不容易早期診斷。約有七成五的患者,被診斷出卵巢癌時,已進入卵巢癌的第三期,此時,可能會有下腹痛、非經期的不正常出血。
以卵巢上皮細胞癌為例,一旦發生癌細胞,因位於表皮細胞極容易從卵巢中破出,隨著腹水循環,細胞因而附著在腹壁及骨盆腔、直腸、大腸、進而到網膜、胃腸壁上,長出像花生米粒大小或小雞蛋般的腫瘤,生長擴散相當快速。隨腫塊的大小及數量出現腸胃道症狀及腹水等。
部分早期的卵巢癌患者,是在做骨盆腔觸診、婦科的超音波時,被意外發現,此時會再加做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最後仍需以病理切片確診,定期的婦科健檢視可有效防癌的。
而抽血做腫瘤標記CA-125俗稱卵巢腫瘤指數,在診斷卵巢癌時,並不精準。因為,除了卵巢癌外,更多的良性疾病,如:行經期間、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骨盆腔發炎等,也可能造成CA-125上升,以CA-125檢查做為卵巢癌的篩檢方法是無效的。
因此,不必因健康報告看到CA125的紅字,就以為是罹患了卵巢癌,應做婦科檢查及超音波、磁振造影等檢查來釐清CA-125上升的原因。
Q:早中晚期患者,都得動手術治療?
A:以患者數最多的卵巢上皮細胞癌來說,手術是首要治療。
若是第一期的早期卵巢癌、腫瘤惡性度低且未生育的患者,可採取保守療法。手術時,清除腫瘤,但仍保留一小部分正常的卵巢組織,得以產生足量的女性荷爾蒙,維持女性象徵並可生育。建議盡快生育,懷孕本身並不會造成卵巢癌惡化。
晚期的卵巢癌患者,因癌細胞可能會沿著腹膜蔓延開來,則應採取減積手術(Debulking surgery),在手術時,先做腹水細胞檢查,然後由橫膈膜、直腸,以及大腸的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到全骨盆腔,做詳細的腹腔探查。盡可能把能夠移除的腫瘤完全切除。
由於上皮細胞癌較容易轉移,並非肉眼所能分辨,即使是第一期的卵巢癌患者,只要發現癌細胞出現在卵巢外部或腹水中,或是發現卵巢的腫瘤破裂,都會建議至少要做六次的化學治療(每三週做一次)。若是中晚期患者,大手術後追加化學治療,更是必要。須留意噁心、嘔吐、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化療完成後,可能會再做第二次的剖腹探查,確認癌細胞已被清除。
如果是不到四十五歲的患者,因病情須摘除全部的卵巢,將導致女性荷爾蒙急速降低,患者會馬上進入更年期,常會出現熱潮紅、失眠、性交疼痛等相關的不適症狀。
報你知:每年檢查骨盆腔可及早發現
深藏在骨盆腔中的一對卵巢,不只是維持女性生育力的必要生殖器官,同時,也是分泌女性荷爾蒙的要角,一旦卵巢功能出問題,不單單會較難受孕,對皮膚、骨質、心臟,都會有負面影響。
高脂肪及含荷爾蒙食物、含類雌激素的生活用品、肥胖、生活起居不規則(尤其是睡眠狀況差,對排卵的影響最明顯),以及不明原因的感染,會對卵巢的功能造成不利干擾。當經期的時間不正常、經血量太多或太少、腹部有疼痛或硬塊時,代表卵巢的功能,可能出現狀況,建議應馬上就醫,做骨盆腔的理學檢查及超音波檢查。
根據台北榮總婦產科近十年所做的六百六十位卵巢癌患者統計分析顯示,有七成患者是介於三十到六十歲的女性,因此,建議這個年齡的女性,即使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也應在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時,同時做骨盆腔的理學檢查。若有卵巢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家族史的女性,則建議每六個月做一次。
延伸閱讀:50歲上下婦女之病變 ──2種女性生殖器癌症比較
種類:卵巢癌
平均年齡:51
成因:不明,少數有家族史
預防:避免胖肥,少吃高油高脂的西式速食
診斷:手術、病理切片
治療:手術加輔助化學治療
種類:子宮頸癌
平均年齡:54
成因:與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及患者免疫力有關
預防:未有性接觸前,施打HPV疫苗,成年期後定期抹片檢查
診斷:子宮抹片、切片
治療: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台北榮總在過去對於卵巢癌的治療經驗及研究突破
台北榮總婦產部在趙灌中副院長的領導之下,於2010年成立婦癌病歷登錄小組,回顧過去二十年卵巢癌的治療紀錄,作完整詳實的登錄統計。
由此資料庫發現台灣女性卵巢癌的病理次型態 (pathological subtypes)與歐美有相當的不同。就漿液性癌(serous carcinoma)而言,歐美約佔75%的比例,而台灣約佔52%的比例;而就黏液性癌(mucinous carcinoma)而言,歐美約佔5%的比例,而台灣約佔9%的比例;就內膜異位癌 (endometroid carcinoma)而言,歐美約佔10%的比例,而台灣約佔15%的比例;就透亮細胞癌 (clear cell carcinoma)而言,歐美約佔10%的比例,而台灣約佔15%的比例。
由以上資料可以明確看出台灣卵巢癌的病理型態與歐美比較此差異性,可能源於致病因素不同外,基因的差別也有相當關係。
台北榮總對於卵巢癌的治療根據多年臨床研究經驗。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王陸海院士從事卵巢癌轉移分子訊息傳遞研究,此研究成果已經在2013年1月名癌症研究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impact factor: 5.4)刊登希望對於癌轉移的化療有幫助,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第二代奈米太平洋紫杉醇 (nanoparticle paclitaxel)已經在卵巢癌測試完成,研究發現治療效果遠勝於目前標準用藥,目前正積極導入人體臨床試驗。
而在2013年也預備與國內GMP藥廠合作希望有更好的療效,共同開發奈米之鉑金藥物 (nanoparticle cisplatin)應用於卵巢癌治療。
資料來源:趙灌中
諮詢專家
趙灌中醫師
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科醫師兼副院長
專長:婦產科、婦癌手術化療、更年期診治、腹腔內視鏡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