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2025

林鈴醫師:經期長、月經間隔短,月經異常出血,代表內膜很可能有狀況!

 文,33教練  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女詩人顏艾琳是媒體好友顏艾玨的親姐姐,她年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55歲時,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兩種婦科癌症。


等開完刀,一知道自己同時罹患了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只有錯愕兩秒,立刻就接受了。


性格颯爽的她,一開始並不知道腫瘤會是癌症的意思,可她不糾結,覺得懵懂無知,有時也是一種幸福,並沒有像一般人罹癌不甘的負面情緒。


她說,「我向來身體健康,連感冒都很少,從沒想過自己會一口氣得到兩種婦科癌症。去年七、八月開始,先生發現我只要吃一點點東西,肚子就鼓起來,很容易脹氣,散步一個小時,也不太會消化。直到10月中,有天睡前胃絞痛到無法忍受去急診,被檢查出來胃下面有一個陰影,本來是先安排了胃鏡、電腦斷層檢查到胃腸科看報告。後來懷疑是婦科腫瘤,才轉到婦產科。」。


治療前:確定罹患婦科癌症後,女詩人顏艾琳馬不停蹄跑完台灣與江南藝文交流行程,才入院開刀(顏艾琳提供)。



提到子宮內膜癌,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因罹患子宮內膜癌病逝,享年僅48歲。而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新確診的子宮內膜癌有3,295例,子宮頸癌則是1,384例。


罹患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都建議切除整套婦科器官


顏艾琳在學生時代是花式跳繩的主跳,確定罹患婦科癌症時,仍是創作不斷的詩人,社交非常的活躍。在與她的主刀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林鈴醫師討論治療計劃時,決策很明快。也同意做開腹手術。


在婦科癌症中,不管是單獨得到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子宮、卵巢、輸卵管,整套器官,都會一併切除,做病理的癌症分期。


淡定的她,馬不停蹄跑完即定行程,11月4日入院,5日進開刀房,病理切片顯示除了子宮內膜癌,還有單側卵巢癌,卵巢腫瘤已有6.2公分大,表面包膜有癌細胞。所幸,兩種癌症,都是第一期。開完刀,子宮、輸卵管、卵巢已全摘除,再追加做了六次化學治療。


經期長、月經間隔短,需提高警覺回診


發病前,可有什麼異常的婦科徵兆?她說,「確診罹癌前,我還沒有完全停經。更年期的經期非常混亂。月經來,便會經痛,前3、4天月經量很多,曾發生數次月經長達18到20天,血崩到一個小時要換一片衛生棉,站起來會暈眩的程度。有時月經的間隔短短7、8天,又來。但當時回診,都沒有什麼異常,年年做抹片檢查,也沒什麼問題。2024年春天又一次大血崩,月經又一來10幾天,也就沒放在心上。」


顏艾琳也表示,「很久以前,就有好幾位老師跟我說,我在52歲到60歲會有一個病厄大劫,而且是婦女疾病的血光之災。確定罹癌後,謝謝老公跟兒子輪流煮飯陪病,讓我難得有機會能當貴婦,完成療程,就連大家說最難熬的化療,也就是比較容易感到躁熱,臉有水腫,手腳刺刺麻麻頓頓的,體力較差,但不至於影響到創作寫稿。」


治療中:化療後二周左右,頭髮整把整把掉,顏艾琳笑咪咪請作家老公吳鈞堯幫忙拍「落髮」照(顏艾琳提供)。

大部份女性最介意的化療後掉髮,出現的時間比其它人早。她在第一次化療後的二周左右,發現梳頭髮時,頭髮會整把整把掉,洗頭髮浴室排水孔會堵塞時,很乾脆直接去髮廊理光頭。還笑咪咪拉著老公幫忙拍「落髮」照。


顏艾琳笑著說,「媽媽看到我的光頭照哭了,我自己是很樂觀的,還好之前有紋眉,不然連眉毛都掉光,真的會看起來像禪修很久的得道高僧、無眉道人。我就是按照醫師的建議治療,保持樂觀,希望親朋好友不要替我緊張,就當成只是生一個小病,給我真誠的祝福就足夠。」。


今年三月底完成最後一次化學治療,她迫不及待要「重出江湖」,恢復以往在家閱讀、創作跟社交活動。日前回診抽血檢驗,所有指數都已經回到罹癌前的健康標準。


治療後:女詩人顏艾琳不只很會寫詩跟文章,手藝也巧。走過抗癌路,目前氣色紅潤的她,戴著假髮跟自己勾的佛陀帽(顏艾琳提供)。

子宮頸抹片檢查無助診斷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宜做陰道超音波


她的主刀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林鈴醫師說,「像顏艾琳這樣年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仍然罹患婦癌的女性,並不少見。這是因為子宮頸癌,的確可以靠抹片來做大規模的篩檢,而且敏感度也夠高,但沒辦法用於診斷其它婦科癌症,像是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等。」


其它婦科癌症,可在健康檢查中安排每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來確認子宮、輸卵管跟卵巢的狀況。如果有子宮內膜或卵巢癌家族病史,建議可在親人被診斷出癌症,往前算10年,開始做一些規則的篩檢。譬如說:如果媽媽是50歲罹癌,女兒40歲,就可以開始做規則性的陰道超音波篩檢。


在台灣,約有九成的子宮內膜癌,跟詩人顏艾琳一樣,都是屬於早期診斷。


林鈴醫師指出,「這是因為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很明確,常會有異常出血。停經前,過於頻繁、經期拖太久的月經,就是一個警訊。舉例來說:如果兩次的月經間隔,第一天跟第一天小於21天。或是月經一來,大於 10天的話,我們會格外小心,建議照一下陰道超音波,看一下子宮內膜有沒有什麼異常狀況。完全停經後,只要有任何的點狀出血,代表說內膜很可能有狀況,也要就診,並不用等到經期結束,再來看醫生。以免錯過早期診斷的時機點。」。


子宮內膜的異常出血是警訊,別因常常發生就輕忽


這是因為子宮內膜癌,就是子宮內膜有癌變。往往是從子宮內膜的良性簡單增生,進展到複雜性的增生,最後才發展成子宮內膜癌。林鈴醫師遇過最年輕的病友,僅有26、27歲。子宮內膜的異常出血是一大警訊。


臨床上,的確也有些女性跟顏艾琳一樣,剛開始有月經異常出血會就醫,久了反而會有點疲乏,逐漸掉以輕心。


如果是子宮內膜的良性簡單增生,基本上,就是先觀察或治療。通常會在半年後再採檢一次內膜,如果簡單增生解除,就不用再追蹤。


但若半年後再採檢一次內膜,簡單增生還在持續,就要考慮規則的口服荷爾蒙用藥,治療子宮內膜增生,持續半年,療程結束時,會再做一次內膜的採檢。


如果是複雜性的增生,就是有機會,要慢慢進展到癌症的過程。年齡40歲以下,還想保留生育能力, 先採用口服荷爾蒙用藥,治療子宮內膜增生。基本上,也是三到六個月要採檢一次,密集監控疾病的進展。若是40歲以上,也確定沒有要生育,開刀把子宮直接拿掉,也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若確定已是子宮內膜癌,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整套婦科的器官會一併切除,做詳細的癌症分期。


少數與子宮內膜癌有關的基因缺陷,也要當心大腸癌


林鈴醫師也提醒,「由於有5%的子宮內膜癌是屬於遺傳相關的癌症基因缺陷。病理報告出來時,也會有遺傳癌症基因的初步評估,若是帶有Lynch症候群的癌症基因缺陷會跟子宮內膜癌、大腸癌有相關性。如果有帶這個癌症基因缺陷,本人建議還要定期做大腸癌的篩檢。


也會勸病人的家人,例如:子女、兄弟姐妹,可考慮去做相關癌症基因的檢測,費用約30,000元左右。如果確定有帶有癌症基因,女性要定期做陰道超音波篩檢子宮內膜,無論男女,大腸要做大腸鏡的追蹤。」。



  諮詢專家  

林鈴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專長:一般婦產科、婦科癌症、婦科微創手術

 媒體聯播  

早安健康:女作家年年做抹片,為何55歲「婦科雙癌」還找上門?



本文作者


33教練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